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地球自轉公轉的動力來源於月球與太陽的潮汐力,那潮汐力又從哪來

地球自轉公轉的動力來源於月球與太陽的潮汐力,那潮汐力又從哪來

地球自轉和公轉以及宇宙中所有天體運動的動力來源一點都不神秘,通通來源於宇宙大爆炸的能量。

地球自轉公轉的動力來源於月球與太陽的潮汐力,那潮汐力又從哪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在138億年前,宇宙從一個奇點開始迅速膨脹,這就是宇宙大爆炸。大爆炸後時空迅速膨脹,基本粒子在宇宙大爆炸後的大約3~20分鐘經歷了一個叫太初核融合的過程,形成了主要為氫、氦的輕元素(極少量的鋰),這些氣體分子組成了原始的星雲。星雲在重力作用下坍縮聚集,在壓力和溫度作用下點燃了核聚變。核聚變產生了後面的重元素,並在超新星爆發中被拋灑入太空之中,與原始的星雲混合在一起。

地球自轉公轉的動力來源於月球與太陽的潮汐力,那潮汐力又從哪來

太陽系就誕生於這樣的混合後的星雲之中,根據金屬元素(氦以後的元素在天文學中通通稱為金屬元素)的比例可以知道,太陽星雲是第二代恆星死亡後的遺迹混合星雲所產生的。所以,太陽是第三代恆星,也就是天文學裡面稱的「第一星族」。目前在天文觀測上已經發現了不少的第二星族恆星,但還沒有觀測到第三星族這種完全不含金屬元素的恆星。只有依賴於天文望遠鏡的發展,能觀測到更遠處的恆星才有可能看到這樣的恆星。(越遠處代表著歷史越久遠)

也只有這樣混合了大量金屬元素的星雲才能組成岩石行星(類地行星),並才有可能產生生命。

地球自轉公轉的動力來源於月球與太陽的潮汐力,那潮汐力又從哪來

太陽星雲在重力作用下坍縮,由於每個分子都具有一定的動能,它們的運動方向並不一致,但它們會不停碰撞,在碰撞中運動方向逐漸趨於一致,並圍繞質點位置旋轉起來。

太陽星雲的中心位置坍縮成了太陽,其餘約0.14%的物質組成了圍繞太陽運轉的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它們都繼承了太陽星雲的角動量(角動量守恆),所以除了極個別的天體,它們都有著同樣的自轉和公轉方向。由於慣性和較小的阻力,它們一直這樣轉動到了今天。

地球自轉公轉的動力來源於月球與太陽的潮汐力,那潮汐力又從哪來

但這些天體並不是永動機。永動機的概念不光包含了永動,還需要對外做功。如果對外做功就會消耗自身的動量。事實上也是這樣,地球在誕生時,大約每天只有8個小時,在月球和太陽的潮汐力作用下,地球越轉越慢,今天自轉一周已需要24小時了。月球由於較小,被這種潮汐力鎖定,使得它的一面永遠朝向了地球。但不必擔心地球會被這種潮汐力鎖定,到太陽毀滅,地球依然有足夠的動能旋轉。

地球自轉公轉的動力來源於月球與太陽的潮汐力,那潮汐力又從哪來

海洋的潮汐漲落就是月球和太陽的潮汐力作用下產生的,我們已經開始利用這種能量來發電,這就是潮汐能電廠。它的能源就來源於地球的自轉。

一般來說,潮汐能電廠在漲潮時將水儲存於大壩中,在落潮後利用水位差進行發電。當然,也有不建水壩的潮汐能電廠,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樣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蔥頭君獵奇之旅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人早就識破月亮的秘密,但沒人相信,現在被科學證實

TAG:蔥頭君獵奇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