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道的途徑:自己的努力和佛菩薩的加持

修道的途徑:自己的努力和佛菩薩的加持

每年講,每天講,講來講去都是唱戲班,講多了佛法也不值錢了,沒人聽。由於沒有什麼新鮮東西,佛法萬古常新,本來就沒什麼新鮮的,都是我們自己的寶藏、自己的家產。

如果把每句話能夠和自己結合起來,自己去受用,那每一句話都很有用;如果把所講的話用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去要求,那可就一點意思也沒有,因為它和那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不相應,只有同我們每個人的自心是相應的。所以我們年輕人也好,年老的人也好,學佛法不是學著玩,是學著用;不是學著說給別人聽,而是要把它學到自己來受用。

怎麼來受用呢?用佛法的道理來指導自己,改過遷善,這樣就會有受用。如果學了佛法和自己的言行完全不能掛鉤,把它當作一門知識來學,當作一門學問來學,應該說那基本上沒什麼用。因為這門學問也好,這門知識也好,生產不出大米,也製造不出機器,這門學問就只能夠告訴我們怎麼樣斷煩惱,怎麼樣破無明,怎麼樣開智慧,這是一切學問的根本。

我們修道主要是有兩個途徑,一個是靠自己的努力,另一個是靠佛菩薩的加持,這就是平常所說的自力與他力。

純粹的自力沒有,純粹的他力也沒有,只是在修行上,有時候有的法門偏重在自力方面,有的法門偏重在他力方面,自他二種力量,始終是要結合在一起,才能夠起作用。

自力就是要充分地調動自己固有的力量、潛在的力量、潛在的優勢,把它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就是社會上一般所說的,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那就是自力。那麼佛教的說法會更加深刻一些,因為佛教講我們每個人所具足的智慧和動能,不限定哪一個人或者哪一類的人,每個人都如此,都是不可估量的,只是有時候發揮出來了,有時候沒有發揮;有時候注意去調動了,有時候沒有注意去調動。

自力可以通過三種方法來把它調動起來,一種就是靜坐,靜坐修禪定能夠把我們固有的潛在力量、優勢發揮出來;第二種就是通過看經書,會看的人能夠將經書上的道理回歸自心,也很容易把自己本有的智慧開發出來;第三就是懺悔。

因為我們每一個人從無始以來有種種的業障,這些業障是什麼呢?就是我們思想上各種各樣的精神負擔、壓力、罪惡感。我們通過懺悔的辦法,在佛前禮拜,盡情地向三寶把自己內心的種種負擔和罪惡感傾訴出來,讓它徹底地釋放,這樣就能夠逐步減輕我們精神上的種種負擔和壓力。精神上的負擔和壓力減少一點,我們內在的功能就會發揮一點;徹底地把所有的負擔和壓力都釋放出來了,那就是我們本有的功能徹底顯現的時候。所以我們要相信自己本有的力量,通過自己本有的力量來修行。

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感到自己很孤獨,我們早晨起來,朝天空一看,浩淼的宇宙、無限的長空顯得非常地壯觀遼闊,再反觀我們自身,是如此地渺小,而且到最後自己都產生了恐懼感。在這個宇宙間,面對萬事萬物,自己是這樣地無奈、這樣地不自由、不自在。

在這個時候該怎麼辦?我們想到了佛菩薩,想到了護法龍天,想到了冥冥之中有許多我們感覺得到但看不見的力量。這種力量是實際存在的,我們每個人只要去感受的話,都能或多或少、或長或短、或明或顯地感覺出來。

我們現在生活在柏林禪寺,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很安全,這個安全固然有來自國家社會對我們的保障,這是我們人身的安全;我們也感覺到了我們的心靈很安全,這就有三寶的加被,有護法龍天的護持,所以我們身心都感到安全。

我們有這種安全感,就是你感受到在你的周圍有一種力量在作用於你,所以在修行當中要藉助他力,必須是你主觀上自力方面有這個迫切的要求,也就是說,有感才能有應。

佛菩薩的這種慈悲關懷,時時刻刻沒有離開眾生,有的人感受得到,有的人能夠獲得,那就是他與佛的心、與菩薩的心相應了。更多的人是沒有感受,那就是因為他根本沒有這種要求,沒有這種願望,甚至於有時候是有意無意地來排斥不認,大好的機會錯過了。

學佛的人既要通過自力來修行,也要知道祈求三寶的加持、加被和龍天的護佑。這種祈禱的功能本身是雙向的。

怎麼是雙向的呢?你在祈禱的時候,如果你是以真正發自內心的一種懇切至誠的態度來祈禱,這本身就是在凈化自己,在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深層次的功能,同時你這種懇切至誠之心和諸佛菩薩又能夠融為一體,所以祈禱的功能可以達到雙向的效益。如果大家能夠接受我說的這個道理,你們自己在修的時候不妨試一試,那一定是事半而功倍。

每一次打坐,上坐的時候就要祈禱,要至心祈禱,把身心都攝到與三寶、諸佛菩薩相應的這一個點上來,然後稱念聖號或者默念咒語,這種力量可以使你在整個的這一坐當中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坐的時候,也不要聽到引磬一響馬上把腿子伸,不要像這樣,還是要迴向,使你這一坐的功德能夠有個總結,記在你的「存摺」上,所謂功不唐捐。

迴向的意思實際上就是進行最後一次確認,你這一坐下來是為什麼?這個意念一定要有。整個過程都可以通過對諸佛菩薩的祈禱來實現自己的願望,開始的時候等於提出這一坐有什麼要求,結束的時候確認這一坐下來究竟怎麼樣。雖然看起來這是著相,但是我們在初修的時候,這個相不能不著,因為還沒有到無相的時候。

所以在修行當中,既要注意自力,同時也不要排斥他力。自力也好,他力也好,信是第一條,如果你根本沒有這個信念,那就一切免談。

戊戌年(2018)阿彌陀佛聖誕

供燈法會共修

後天2018年12月23日(農曆十一月十七)恭迎阿彌陀佛聖誕。應大眾所請,積福慧啟建戊戌年阿彌陀佛聖誕供燈法會共修,願眾等消除諸惡業,增長勝福慧,速圓菩提心,精勤菩提行,救護無邊眾,同生極樂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覺 的精彩文章:

凈慧長老:六祖禪法的核心

TAG:禪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