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最精彩的送別詩,每句都是名言,天馬行空,神龍出海

李白最精彩的送別詩,每句都是名言,天馬行空,神龍出海

在唐詩之中,送別詩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題材。這與當時的風氣有關,如果文人遠行,沒有人折柳贈詩,會被看作很沒有面子的事情。由於分別時的難捨之情,再加上當時交通不便,下一次相見不只是何年何月,所以大多數送別詩寫得都非常凄婉,充斥著種種傷感的情懷。然而,李白卻是一個異類,在他的送別詩中,依然豪情不改。

比如我們熟悉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李白就曾經不無羨慕地說「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又比如在《贈汪倫》中,他滿懷感激地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但如果說到最為精彩的送別詩,莫過於這首《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這首詩寫得極為精彩,韻律非常流暢,如同戰鼓一般。即使是不翻譯,也能聽出它的美感。詩中的哲理,也是意境悠遠:昨天的日子逐漸遠去,已經不能挽留;今天的日子卻擾亂我的心緒,讓我充滿煩憂。秋雁隨著萬里外的長風而來,以此可以在高樓開懷暢飲。校書的文章頗有建安風骨,我的詩歌也有謝朓那麼清秀。我們都是心懷逸興之人,想登上九天一摘明月。拔刀斷水,卻更洶湧奔騰,舉杯消愁,愁緒卻湧上心頭。人生在世如果不能稱心如意,還不如明天披頭散髮駕舟漂流。

這篇名作寫於天寶十二年,也就是安史之亂爆發之前。李白早已被「賜金放還」的名義逐出朝廷,他的主張得不到採用,他的才華得不到賞識。當時唐朝的種種矛盾,已經到了十分尖銳的地步,這也讓在民間的詩人十分焦慮和哀愁。正是這個時候,李白和故友李雲在宣州相遇,但李雲很快就要離開,李白邀請他一同登樓賞景,設宴踐行。

看起來是一首送別詩,但詩文之中卻沒有寫樓,也沒有踐行,更多的是感懷萬千,在滿懷豪情之中,又展示自己的鬱悶和不平。

詩的第一、二句「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語出驚人,如同破空而來,氣勢如虹。詩人以「昨日之日」與「今日之日」起筆,敘述了平生的志向遠大而又起居難安,心煩意亂。這是他長期以來不得志的感受,形象地說明了詩人的情緒波動。

在第三句「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中,詩人的筆鋒一轉,看似輕描淡寫,卻將千斤重擔隨意拋開,輕鬆寫意地描繪與友人的交往過程。這種功底,也只有詩仙李白能夠舉重若輕地完成。

在第四、五句「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中詩人讚揚了自己和李雲的才華和情懷。別人看來是狂悖,但從詩仙的口中說出,卻是那麼的恰如其分。李白的志向,卻是無比地高遠。

在第六句中,詩人回到了現實之中。「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一句,詩人用極盡誇張的筆法,將自己的滿腔愁緒盡顯無餘。詩詞之中,疊詞的運用始終是一個非常難以把握的手法,一不留神就會弄巧成拙,而李白卻以高超的技巧,讓這兩句成為了千古名言。

最後一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中,詩人展現了高潔的品格。他對現實有著很清醒的認識,但他不願意同流合污,寧願獨善其身,不如意的時候,歸隱山林之中。

這首送別詩,更多的是敘述自己的平生遭遇和壯志雄心。全詩一共九十二個字,跌宕起伏,幾乎每一句都是名言,每個字都能流芳百世。難怪清代大文學家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誇讚:此種格調,太白從心中化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珏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首杜甫的詩,滿滿裝著對李白的牽掛,友情可穿破時空
身高1米9?被唐太宗寵愛?恐怕是後人對韋貴妃的誤解

TAG:小珏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