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孟晚舟保釋後日記曝光:勇敢不是因為不害怕,而是心中堅守的信念

孟晚舟保釋後日記曝光:勇敢不是因為不害怕,而是心中堅守的信念

華為CFO孟晚舟有寫日記的習慣,且長年堅持。這是一篇孟寫於2018年12月19日的日記:

昨天晚上,一封日本人的來信,在朋友圈內小小地刷屏,著實讓我溫暖了一把! 還是那句說過無數遍的話,人間自有真情在,當自己遇到危難的時候,才知道曾經被這麼多的陌生人關愛著。保釋的那天,在法庭等著辦手續,律師跟我聊天說,有不少陌生人打電話到律師事務所,說願意用自己的財產為我擔保,既使他們根本不認識我,甚至他們不知道我,但是他們知道華為,他們認可華為,所以他們也願意相信我。我的律師說,他從業四十幾年,還從來沒見過,這樣願意為陌生人擔保的事。聽著律師的這番話,我禁不住淚流滿面,泣不成聲,不是為自己,而是為這麼多人願意相信我,願意信任我的陌生人。日本福島地震的時候,我正好在美國IBM總部,參加為期一周的 Workshop,正為是否啟動IFS變革,以及IFS變革的範圍,與IBM資深財務專家進行最後一輪詳細溝通。

那個時候,公司剛剛決定將所有的應急預案交給財經來負責,包括戰爭、瘟疫、動亂、地震什麼的,由財經與業務團隊共同制定各種場景下的應急預案,平日里組織演練,以便災難發生時能夠迅速啟動預案,公司各個部門也能按照預案的設計快速集結、快速響應。因為我在美國確實走不開,讓孫總一個人去了趟日本。

從美國回來後,把我們在美國 Workshop的收穫,組織財務的同事們進行分享和討論,大家達成基本共識,形成可以與IBM溝通的財經變革的思路後,我就定機票去了東京,到日本代表處去跟大家開會,討論災後重建的工作安排,包括客戶網路的搶修,以及我們自己的日常運行。在我去日本之前,公司的應急工作組已經成立,孫總也剛從日本回來,也沒有什麼太多需要我做的事情,我就是跟日本代表處把震後兩周的工作再次梳理了一下,跟大家在一起把工作順序核對了一下,自己也記了很多筆記。

日本地震,是財經組織第一次接觸危機預案的設計及實施,雖然,在那次日本地震的災後重建工作中,我們的不少環節在協作上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障礙,但幫我們積累了非常寶貴的經驗。幾年之後的尼泊爾地震,我們的危機預案完全能夠及時和充分地支撐著災後嚴建工作,也得到了尼泊爾客戶的高度讚揚。

這次經歷,我很少提起,也沒什麼可自豪的,只是我的份內工作而己。好人終有好報,沒想到,八年之後,這份回報以一個普通日本人的來信展現在我面前,讓我的心裡充滿了無比的自豪與寬慰。自豪,是因為在那份不確定下,我踏上了去日本的航班,勇敢不是因為不害怕,而是心中堅守的信念;寬慰,是因為上蒼始終能看到我們的努力,也從不忽略我們付出的努力。

以下是孟晚舟提到的東京都一名普通市民的來信內容。

12月17日,華為日本代表處大手町辦公室收到了東京都內一名普通市民的來信,信是實名寫的,為了保護隱私,在華為心聲社區以匿名的方式與大家分享之後,這封平實的信,卻是如此溫暖人心。

尊敬的華為孟晩舟CFO及全體員工:

首先,很抱歉我不會中文也不會英文。

所以我只能用日語來寫這封信,特別希望有哪位懂日語的人能幫我翻譯,將我的意思傳達出來。

這次孟女士在加拿大遭遇的事情,我感到非常悲傷。

雖然我只看到日本國內的報道,並不知曉詳情,但一想到您本人以及家人度過了多麼難受的一段時間,以及今後還將承受怎樣的痛苦,我覺得我不能保持沉默,必須要進行聲援,所以寫下了這封信。

世界上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事情,但對於住在日本的我來說,以前從未想過要通過寫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

可是這次孟女士的事件,對我來說絕不是一件可以袖手旁觀的事情。

為什麼這麼說?或許日本國內並沒有太多的人知道,但我的一位住在宮城縣的朋友告訴過我, 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時,其他公司都在撤退、逃離,只有華為,在危險還沒有消除的情況下,毅然進入災區,抓緊搶修被地震損壞的通信設施。

對華為這樣一個能在那樣困難的情況下為我們伸出援手的公司,無論有什麼理由,這種不採取任何措施就直接動用國家力量單方面進行排除的做法,是背離做人常理的,讓人感到非常悲哀、難受。作為一個日本人我感到羞愧。

1995年阪神淡路大地震中,我母親被壓在柜子底下不幸遇難,那年她才56歲。

當時,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支援,城市得以恢復重建,才有了今天美麗的神戶。至今我心中仍充滿著感激。

反之,住在日本的我卻未能對家鄉神戶做出任何貢獻,至今仍深感羞愧。

因此,在我心中,孟女士是恩人。

對中國的了解,我只是從學校的「社會課」中學到一點知識,但1972年周恩來總理和田中角榮首相主持中日建交的場面,卻深深印在了當時還是孩子的我的腦海中。

在簽字儀式上,田中角榮首相用毛筆簽字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從那以後,我開始學習書法。

現在,只要日本哪裡舉辦王羲之等名人的書法展,展出期間我都要去看好幾次。

雖然中國和日本一個是社會主義一個是資本主義,國家的根本性質不同,但我認為中國和日本從今往後應該更加相互尊重,加深和擴大友好關係。

我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小老闆,像我這樣人終究幫不上什麼忙,但我從心底衷心祝願貴公司能夠更加發展壯大,取得更大的成就。

謹上

2018年12月14日

據悉,孟晚舟此前惟一一次提及與日本大地震的這段故事是在2016年9月清華大學演講中,孟晚舟總結華為成功原因最重要的兩點,「一是為客戶創造價值,二是艱苦奮鬥」,她講到:「2011年,日本9級地震,引發福島核泄露。當別的電信設備供應商撤離日本時,華為選擇了留下來,地震後,我從香港飛到日本,整個航班連我在內只有兩個人。在代表處開會,餘震剛來時,大家臉色剎變,到後面就習以為常了。與此同時,華為的工程師穿著防護服,走向福島,搶修通信設備。勇敢並不是不害怕,而是心中有信念。」

當絕大多數航班都在飛出時,孟晚舟選擇了逆向飛進日本。航班上的另一位乘客是一位日本人,還問孟晚舟是不是坐錯航班了,機組人員也反覆確認。

大地震後,時任華為公司董事長孫亞芳立即率隊趕赴日本,華為代表處仍然堅守崗位,搶修通訊設備。

在2011年4月3日的華為內部刊物《華為人》上,一位名叫張亮的華為員工這樣回憶當時的情景:

「大家又以正常的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去,對家人也是百般安慰:『媽,我已經轉移到大阪了,瞧,這是我的新房間,』一位同事在東京換了個住處,以此安慰年邁的母親。

一位兄弟和新婚的妻子視頻聊天說:『老婆,放心吧,我在這裡挺好的,國內的新聞太誇張了!我們領導都來看我們了,晚上還一起吃飯』。

公司董事長孫亞芳看望在一線堅持作戰的所有辦事處人員,在晚宴上鼓勵大家:『目前的東京就像是颶風的風眼,周邊雖然亂成了一鍋粥,但我們這裡依然很平靜。』」

領導身先士卒,在華為已經形成一種文化。

任正非在2017年2月15日與尼泊爾代表處員工座談時說:「我承諾,只要我還飛得動,就會到艱苦地區來看你們,到戰亂、瘟疫……地區來陪你們。我若貪生怕死,何來讓你們去英勇奮鬥。在阿富汗戰亂時,我去看望過員工。……。利比亞開戰前兩天,我在利比亞,我飛到伊拉克時,利比亞就開戰了。我飛到伊拉克不到兩天,伊拉克首富告訴我:『我今天必須將你送走,明天伊拉克就封路開戰了。我不能用專機送你,不安全,我派保鏢送你。』結果前後一個大車隊,十多名保鏢,連續賓士一千多公里,把我送上了最後一架飛機。一路上換車隊,就如從深圳到西藏,經過廣西換廣西車隊;經過貴州、雲南換當地車隊。粵B一直開到那裡,那裡就太顯眼了。

我鼓勵你們奮鬥,我自己會踐行。」

華為中東非洲片區總裁易翔在2017年武漢大學校園招聘宣講會上講了一個故事:

「2008年9月20日夜,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發生大爆炸,死傷300多人,任總要求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現場看望兄弟們。我作為當時的巴基斯坦負責人,以安全為由,反覆建議任總不要過來,任總回復我一封郵件,讓我無法阻止他,這封郵件力透紙背,我一生難忘,兄弟們看了都熱淚盈眶:『兄弟們能去的地方,我為什麼不能去,誰再阻擋我去,誰下課! 任正非』」。

任正非到了伊斯蘭堡後,還專程飛到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看望阿富汗的駐地員工。其實,任正非還看望了華為競爭對手公司的員工,同時要求華為的救援系統,為他們提供幫助。

真情無邊界,人間自有真情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中交集團大手筆投資200億,在汕頭做這個項目帶來什麼
帶量採購大降價葯企如何保利潤?業內憂慮藥品質量隱患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