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嬉戲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九龍壁之一龍(以下無時間記錄照片均取自錄像機)

在我看來大同之所以和其它城市不同,除了在市區仍保存不少古迹外;還因為它曾地處邊陲,是漢民族和游牧民族長期拉鋸爭奪,交匯融合的地方。

大同位於山西北部,地處晉、冀、蒙交界處,介於內外長城之間。距北京298公里,距太原352公里。

大同是一座塞上古城,距今己有23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曾為兩漢名郡、北魏京城、遼金陪都、明清重鎮。

春秋初期,為胡人「樓煩」佔據。戰國時期,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疆拓土,驅逐胡人。設置雲中、雁門、代郡。大同分屬代郡和雁門郡。名將李牧在此鎮守。

漢建安五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南犯,漢高祖劉邦率軍北征;被匈奴單于冒頓率十萬精騎圍困於平城白登山(今大同城東馬鋪山),相持七日,幸謀士陳平用計,方才得以逃脫。這就是歷史上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並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除漢武帝朝外)政策及「昭君出塞」。

魏晉南北朝時,這裡是北魏的都城(上篇己述)。唐代後,在遼河流域興起的契丹、女真;先後建立的遼、金王朝,都把大同作為陪都西京。

由於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為做兒皇帝,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後,大同經遼(契丹)至元,由少數民族統治達300年之久。

明代,這裡是萬里長城的「九邊」重鎮之一。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大將徐達在此鎮守,駐軍佔全國兵力的十分之一,有「大同士馬甲天下」之稱。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改封他的十三子朱桂為代王,封藩於大同。現存的九龍壁就是當年代王府前的照壁。

這就是大同的簡史,現在大同市區還保存了不少遼、金、明、清時的建築,值得一看。

九龍壁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大東路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九龍壁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九龍壁倒影池

九龍壁位於大同市區大東路,建於明洪武二十五年,王府毀於明末戰亂,唯九龍壁倖存至今。

九龍壁長45.6米、高8米、厚2.02米;比北京九龍壁還大(因朱棣當時還未稱帝),是中國龍壁之冠。壁前設有可影射全壁的倒影池,當池水漣旖時,倒影於水中的九條龍,就會活靈活現、栩栩如生。

不知何故,我們去時,這裡冷冷清清、門可落雀。

漢初發生在大同有名的「白登之戰」,引出了以後的「漢匈和親」

九龍壁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家老大 的精彩文章:

蕭昭業上烝庶母,何婧英下私幸臣
戚夫人借著受到專寵,動了母以子貴的念頭

TAG:蕭家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