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彩虹之國 茉莉花開

彩虹之國 茉莉花開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 教育在行動系列報道②

「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芬芳美麗滿枝丫,又香又白人人誇……」清脆的歌聲,回蕩在南非斯坦陵布希大學孔子學院的教室里。

教室外,南半球夏季的陽光傾瀉而下,小院樹木蔥蘢,三角梅怒放。斯坦陵布希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志願者、中山大學研二學生王香麟已在這裡教了近一年中文,「我很享受在南非的志願服務生活」。

斯坦陵布希大學有著百年歷史,是南非最著名的大學之一。斯大孔院是南非建立最早規模最大的孔子學院,包括兩所孔子課堂、19個教學點,有兩名專職教師和4名中國大學生志願者,每年有近2000名南非學生在這裡學習中文。王香麟每周要教10個課時的中文,除了備課、授課,她還要批改作業,並自製教具。

南非出產的葡萄酒世界聞名,位於開普敦郊區的斯坦陵布希鎮周邊有許多酒庄,是南非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地。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中南兩國商貿合作日益密切,當地一些酒庄老闆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中國。

斯大孔院與當地葡萄酒協會合作,送教上門,為酒庄老闆開設商務漢語課程,一周兩次,一次一小時。商務漢語班一推出便深受歡迎。在斯坦陵布希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王穎的帶領下,王香麟與同事們一起,結合酒庄實際自編教材,學員們對授課效果非常滿意。

里奧是首批學員中的一名。他的酒庄出產的葡萄酒,行銷中國的陝西、四川、雲南等地,他本人也對中國和中文充滿了興趣及熱情。在孔院學習半年後,里奧已經可以用中文進行簡單交流,不久前還來中國參加了廣交會。「學習中文,對我的生意很有幫助。」回來後,里奧帶著自己的葡萄酒來到孔院,向老師們致謝,並要求繼續學習中文。

這讓王香麟很有成就感:「孔子學院的教學,可以融入當地、服務當地。」

近年來,中南兩國高層交往頻繁,各領域合作成果豐碩,兩國人民也民心相通。王香麟告訴記者,南非普通民眾對中國人十分友好,走在小鎮街頭,經常可以聽到當地民眾主動用中文向她打招呼,「你好」「中國」「謝謝」……

當然,王香麟的中文教學之路也經歷過「小挫折」。

小鎮上的保羅儒斯高中,有800多名學生。王香麟和同伴想在學校開設漢語課,校長卻不同意。經過一封封郵件的耐心溝通和上門拜訪,詳細介紹中國近年來的發展,該校校長終於點頭,但安排的上課時間並不好:早上6:40,早自習前。

王香麟與同伴沒有抱怨。雖然班上只有8名學生,每周只有一節課,但他們仍然認真上好每節課,與學生交朋友,「現在學生們的漢語水平進步很大」。

保羅儒斯高中十一年級學生盧卡斯非常喜歡學習中文,今年7月他參加了斯大孔院組織的夏令營,第一次來到中國。「我登上了長城,參觀了故宮、鳥巢,還學習了武術和包餃子,我很開心,我喜歡中國。」一回到南非,盧卡斯就迫不及待地找到王香麟,分享自己在中國的見聞。

看著盧卡斯欣喜的神情,那一刻,王香麟覺得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很值得」。

在斯大孔院,王香麟並不孤單,這裡還有來自廈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高校的學生志願者「同行」,大家都很享受志願服務帶來的快樂。

今年是斯坦陵布希大學孔子學院成立10周年。王穎說,通過講授中文和傳播中國文化,孔院促進了中南兩國民眾的相知相交,「與南非民眾結下的深厚友誼,是斯大孔院成立10年來最大的收穫」。

南非位於非洲大陸最南端,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環抱,文化和自然景觀多姿多彩,不同膚色國民和諧相處,因而有「彩虹之國」的美譽。

「讓我來將你摘下,送給別人家,茉莉花呀茉莉花……」下課了,學生們三三兩兩離開,但歌聲仍在他們中間飄蕩。

王香麟說,她有一個心愿:通過自己的付出,讓來自中國的「茉莉花」,在彩虹之國綻放。

(採訪:夏越 王煥現 張晨 康麗 劉曉蕾 執筆:本報記者 張晨)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1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校外培訓,規範只是第一步
「第九屆李四光優秀學生獎」頒獎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