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航發技術突破壁壘,產能大大提升,殲-20受益

中國航發技術突破壁壘,產能大大提升,殲-20受益

大家都知道,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中國的一塊短板,近十幾年來,中國在諸多軍工科技上都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唯獨航空發動機進展緩慢,但這樣的情況正在慢慢發生改觀,目前中國已經停止引進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像殲-10、殲-20等戰機都開始換裝國產航發,殲-20將要換裝的WS-15航空發動機更是很多軍迷所期待的,目前國產航發麵臨的一個問題就是產能問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航空發動機被譽為「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偏弱是表現在諸多方面的,不僅在於航空發動機本身的技術上,在製造技術上也存在很大的短板,生產效率低,產能上不去就是這方面的體現,航空發動機的諸多部件對於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既要保證精度又要保證生產效率非常難,航空發動機的渦輪葉片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

渦輪葉片是航空發動機中最為重要的部件,渦輪葉片的生產效率很大程度上會直接決定航空發動機的產能,渦輪葉片工作在航空發動機的燃燒室里,長時間承受高溫高壓,因此渦輪葉片所用的材料要具備強度大、耐高溫的特性,目前渦輪葉片的材料採用的是含有稀有金屬的錸單晶葉片,這種葉片的加工要求非常高,葉片在高溫鑄造成型後,需經高精度數控銑削機床獲得所需的表面形狀和尺寸,然後要進行表面的整形打磨,降低粗糙度,目前這道工序我國都依賴國外的進口設備來完成,因為葉片的形狀並不規則,很多時候需要人工進行打磨,缺點是顯而易見的,人工打磨不僅精度保證不了,而且生產效率低下,難以滿足航空發動機的產能,這也是中國航發技術的一個壁壘,而現在中國航發技術突破壁壘。

據媒體報道,我國在航空發動機葉片生產上實現突破,某機床創新研究院已經和機床公司聯合生產出了四陣列葉片加工機床,這是一種專門用於加工航空發動機葉片的機床,一次可以加工4個渦輪葉片,這種機床的誕生,無疑可以使渦輪葉片產能大大提升。據介紹,這種專用的機床,可以大大提升渦輪葉片的加工精度,而價格不到國外設備的三分之一,效率提升了,成本降下來了,而且掌握了四陣列的機床技術,未來還可以研發8陣列、10陣列,據機床專家介紹,甚至可以達到100陣列,也就是說可以同時加工100個渦輪葉片,當然陣列越多,加工精度就會下降,隨著技術的提升,加工精度和陣列的數量都會提升的,未來是一定可以達到100陣列的。

機床加工技術的突破顯然可以大大提升中國國產航發的產能,目前中國的五代戰鬥機殲-20正在等待換裝新型的WS-15航空發動機,WS-15航空發動機目前還在研發中,但是可以預見的是,未來WS-15一旦量產,這種新型的葉片加工機床將會發揮巨大作用,大大提升WS-15的產能,殲-20因此受益,讓我們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按兵束甲 的精彩文章:

為何殲-20產量上不來?專家:3大原因,難度不亞於重新研發
3分鐘結束戰鬥,俄軍展示教科書般行動,俘虜3艘戰艦

TAG:按兵束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