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個軍閥名聲不太好但很愛國,晚年窮困潦倒堅決不當漢奸

這個軍閥名聲不太好但很愛國,晚年窮困潦倒堅決不當漢奸

原標題:這個軍閥名聲不太好但很愛國,晚年窮困潦倒堅決不當漢奸


中國自袁世凱以後,就陷入了軍閥混戰時代。各路軍閥為了爭奪地盤,互相廝殺,使普通老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因此,這些軍閥大都戴上了「反動」的帽子。


令人想不到的是,當日軍侵略中國時,原來的「反動」軍閥立即跳出來反對日本,且態度非常強硬------堅決要求日本退出中國。這其中,就有吳佩孚、段祺瑞、曹錕這樣的大軍閥,還有陳炯明這樣的地方軍閥。

陳炯明是廣東海豐人,曾短暫主政廣東。在我們的認識中,他是個「反動」人物,但在個別細節方面,可能還有待繼續「了解」,比如在廣東禁賭,興建基礎設施,大力興辦教育,提高教師福利。更可貴的,他是個愛國者,日本多次拉攏、收買,都被他堅決拒絕。



陳炯明雖然被國民黨驅逐,但他不是那種見風使舵、見利忘義的人。不像有些軍閥,為了一點私人利益,就投靠日本人,成為日本侵略中國的工具。


陳炯明的政治主張,尤其是對日本的態度,非常鮮明,即堅決不跟日本人合作。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除了在東北軍事進攻外,其政客、特務四處亂竄,極力收買中國那些意志不堅定的倒戈分子,陳炯明自然也成了他們的對象。


陳炯明當時蝸居香港,與早年稱雄廣東相比,地位簡直一落千丈,日本人以為可以拉他下水。沒想到陳炯明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絲毫不為所動,竟然一口拒絕,還嚴厲斥責上門的日本人,要求日本人無條件歸還東北三省。


這真有點像吳佩孚,他下野後,日本人也找到他,提出以3000支槍幫助他武裝部隊,為以後所用。吳佩孚也當面斥責:「我何曾止3000支槍」。



日本人在陳炯明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但仍不死心,尋找其它可以收買他的機會。

陳炯明早年地位顯赫,但清廉自律,不蓄私財。到香港後,一點「存款」很快就花光,又沒有其它收入,生活漸漸變得困難了,到「九一八」時,幾乎窮困潦倒了。


日本人得知這個情況後,就送他一張8萬元的巨額支票,以為陳炯明會像中國其他軟骨頭那樣,為生活所迫,禁不住誘惑。但陳炯明再次讓日本人的如意算盤落空了,接到支票後,他在支票上打上一個巨大的叉,然後退還給了日本人。


此後,日本人還多次拉攏、收買,但陳炯明一直不為所動,最後在貧困交加中去世。去世的時候,連棺材都沒著落。


「後事」是中國人重點考慮的,幾乎都是自己生前操辦。陳炯明以貧困之身,在「後事」都沒著落的情況下,都堅決拒絕日本人的誘惑,顯示了中國人高亮的民族氣節。


日本人自以為了解中國,只看到中國軍閥混戰,以為中國是一盤散沙,狂妄的宣稱「三個月滅亡中國」。他們不知道,中國人抵抗外敵入侵、維護祖國完整統一的決心是非常堅決、毫不動搖的。結果,整整14年,日本不但沒有滅亡中國,反而陷入中國的泥潭不能自拔,最終走上滅亡的不歸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抗戰815 的精彩文章:

TAG:抗戰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