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刷臉登機,機場安心: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

刷臉登機,機場安心: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

聖誕臨近,西方各國的機場即將迎來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今年八月,一些假日遊客為了通過護照檢查,不得不在希思羅機場排了兩個半小時以上的長隊。許多人擔心此類狀況再次上演。隨著旅客數量連年增長,各大機場不得不投入生物識別技術,讓旅客驗票登機、過安檢和護照檢查時無需和人類打交道,加快流程。比如,達美航空上個月就在亞特蘭大啟用了美國首個「生物識別終端」,在乘客通過終端或出入境的時候進行面部識別以確定乘客身份。具體而言,機場是如何應用生物識別技術的呢?


刷臉登機,機場安心:生物識別技術的應用


生物識別依據的是每個個體特有的生理和行為特徵。譬如,面部識別可以將特定人員的面部細節存檔,相關人員就可以通過特定攝像頭展示面部以確認身份。現有的生物識別技術還包括指紋鑒識和虹膜識別,步態識別和字跡鑒定技術也在開發中。今年下半年,迪拜機場計劃設立新型的護照自動識別系統。該系統外形如同一座虛擬水族館,人們從中經過,偽裝成魚類的攝像機就會自動核實他們的身份。在美國,包括美國國民和外來遊客的各類乘客已經可以藉助機器核實自己的身份,之後再與人類官員進行簡短交談,加快了進入美國的流程。

由於大大加快了旅客通過機場的速度,並且價格越來越低廉,面部識別技術受到了空前的歡迎。德國航空技術公司SITA近來發現,77%的機場及71%的航空公司計劃在三年內重金投資生物識別。英國、新加坡、日本和美國的機場已經開始採用了生物識別技術。比如英國航空公司,已經在倫敦總部建立起面部識別系統以協助登機。該公司表示,設置在洛杉磯的生物識別登機口可以在22分鐘內讓400名乘客登機,比平常時間少了一半。


但生物識別技術也不是處處吃香。對政府濫用數據的擔憂也是生物識別技術無可迴避的一面。比如,儘管沒有得到國會授權,美國國土安全局依然聲稱會把國民掃描數據保存兩周。不過,喬治敦大學法學院去年的一項研究報告稱,面部識別技術依然存在著較高的出錯率,對於黑人和女性的識別率也更為糟糕。與此類似,人類的指紋亦會遭受歲月的侵蝕。沒有生物識別技術能保證百分百不出錯。華盛頓特區的杜勒斯機場近來引入了針對入境旅客的面部掃描識別。有跡象表明,許多旅客在入境時因此被耽誤了行程。而且電腦故障造成識別系統癱瘓隨時都可能發生。去年12月,都柏林機場航班嚴重延誤,僅僅是因為新型護照識別機出了故障:它識別不出護照。


本文譯自 The Economist,由譯者 Longinus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影視作品中的女性科學家形象竟然變少了
地球上在某一方面非常獨特的12個國家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