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暴雨後,一農民發現了多件古墓寶藏,並將自己撿到的珍品悉數上交

暴雨後,一農民發現了多件古墓寶藏,並將自己撿到的珍品悉數上交

原標題:暴雨後,一農民發現了多件古墓寶藏,並將自己撿到的珍品悉數上交


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碧綠的草原,悠閑的羊群,哼著小調的放牧者,嬉戲打鬧的孩童,冉冉升起的炊煙... ...如此種種,渲染出了一幅美好的畫卷,美麗的蒙古草原風光讓人不自主的心生嚮往。


不知不覺漫步到了內蒙古博物院,一套價值連城的金馬鞍躍然出現在眼前,閃閃發光。據歷史資料記載,該文物作為蒙古鞍馬文化的使者,曾經到過美國,加拿大等地,將獨特的草原鞍馬文化展現給世人,接收讚美與驚嘆。


都知道,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他們在幼年時期就開始學習騎馬射箭之術,即使到了花甲之年,依然能夠爬上馬背,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奔走馳騁,感受速度與激情。且他們但凡離開馬背,猶如折了羽翼的雄鷹,毫無用武之地。就是這樣一個依靠馬匹生活的游牧民族,騎著駿馬打進了中原,奪取天下。



不可置否,馬鞍的出現,使得他們能夠在行軍打仗之時,發揮出更強的戰鬥力,成就了數不勝數的豐功偉績。毫不誇張的說,馬背是他們的一切,而馬鞍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至於後來,馬鞍成為一種象徵身份的物件,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接下來,我們就來扒一扒這件價值連城的金馬鞍是如何被人們發現,並且,移送至博物館珍藏的。那是一九八八的秋天,陰雨綿綿,接連不斷的降水引發了山洪,衝出了一座古墓,墓中的各種珍貴的陪葬物展露無遺,住在錫林郭勒盟鑲黃旗寶格道附近的牧民達木林恰巧經過,金馬鞍,金手鐲,金耳墜等物品在泥土中散發著光芒,晃得他移不開眼。




上前查看一番之後,達木林無法判斷這批文物的實際價值,但是,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能兒戲,身為一個合格的公民,也不能中飽私囊,悄悄佔為己有。於是,他便立馬向鑲黃旗人民政府說明情況,還將自己撿到的物品悉數上交,避免了珍貴文物流向民間落入不法分子之手。


很快,山洪沖開千年古墓的消息傳播開來,許多想要獲得不義之財的農民三五成群的相約到一起,前往烏蘭溝尋找寶藏,想要藉此機會大發橫財,一舉成為家財萬貫的富翁。政府知道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採取措施,派遣人員日夜駐守保護墓地,還向當地博物館報告具體情況,同時,遣散了那些心懷不軌的人。


館長蘇俊知道後,異常興奮,立即帶著人馬不停蹄的趕往鑲黃旗寶格道,迫不及待的想要一睹芳容。舟車勞頓之後到達了古墓所在地,進行勘察之後發現:這座古墓坐落在陰山以北,錫林郭勒草原以南,距離元代都城--灤京有一百多公里。此外,這座千年古墓沒有封土,木棺和地面相距兩米左右,各種瓷器,白骨散落著,散發著歷史積澱的陳舊味道。



專家們不遺餘力的尋找每一塊屍骨,費了很大的勁才將屍體完整拼接,鑒定表明:古墓的主人是一個花季少女,蒙古族人,年齡不超過十九歲。確定了年齡性別人種之後,就得研究一下墓主人的來歷了。本以為古墓存在的時間太長,一些帶著身份特徵的陪葬物在歷史的長河中失去了色彩,難以判斷,可是,這些都沒能難倒考古專家們。


他們根據隨葬物中的蒙古汗國時期女子佩戴的姑姑冠碎片得出,這個正值大好年華的少女是那個時期鎮守陰山北面疆土的汪古部族人的後代。拉施都丁《史集》解釋說:金朝皇帝為了防禦蒙古、克烈、乃蠻等族,修築了一道大牆,蒙古語叫,交給該族守衛,因此,得名「汪古」。


這是一個妥妥的貴族,難怪會有金馬鞍這種如此奢侈的陪葬物,著實讓人大開眼界。專家們小心翼翼的將這些文物帶回了博物館,仔細鑒賞之後得出,金馬鞍和高足金杯都屬於國家一級文物,其中,蘊含的文化價值非同一般。金馬鞍上刻有大面積的卧鹿紋,符合古墓主人的性別。



那麼,這個墓地的墓主人到底是誰呢?


相傳忽必烈時期,一位嫁到汪古部的美麗公主艾吉阿姆,經常配座配有卧鹿纏枝牡丹紋金馬鞍的駿馬,在廣闊的錫林郭勒草原上馳騁縱橫,她就是海都王的女兒艾吉阿姆。然而,就在出嫁後的第二年,她的父親海都王與忽必烈發生爭執,各自帶領自己的部眾討伐對方。最終,在其全解無果的情況下,艾吉阿姆公主大軍之前望著蒼天的雄鷹,拔出寶劍在兩軍陣前自刎了。


鞍體外部鑲嵌著黃金裝飾片,洋溢著富貴之氣,彰顯身份地位。邊緣位置有釘孔,殘留的銀釘碎屑歷經風霜,依然保持原樣。一隻神情泰然自若的馴鹿安靜的躺在八曲海棠形開光內,怡然自得,好生乖巧。八曲海棠形開光外刻有牡丹紋路,卧鹿周邊位置,用花草進行裝飾。牡丹紋和卷草紋分別裝飾前鞍橋和後鞍橋處,使得整個物品看起來大氣精緻,極具蒙古色彩。





可以說,這套出土完整金馬鞍很好的繼承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傳統工藝,讓人們見識了那個時代人民的智慧和不凡的創造力。今天,汪古族以汪古特氏的姓氏主要分布在蒙古民族的各個民系之中,以今赤峰地區各旗分布最多,內蒙古東部取漢姓王、汪、穆,西部取漢姓文,王。除此之外中亞一些突厥民族中也存在汪古族,是蒙古軍隊西征時留下的後裔。


參考資料:


『拉施都丁《史集》、《汪古部「金馬鞍」背後的故事》、《烏蘭溝古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社 的精彩文章:

若沒有中國這一發明,歐洲人的貨幣交易要落後幾百年,簡直不敢想
兩千多年的時間裡,大家都在罵這個人,其實他才是一個偉大的人

TAG:山川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