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馬克思的《資本論》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各有什麼特點?

馬克思的《資本論》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各有什麼特點?

導讀:馬克思的《資本論》和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各有什麼特點。看看大家怎麼說?

1、有句話叫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正好最近一百年進行了成本巨大的社會實驗,現在,這個社會實驗的實踐應該檢驗出了哪個為真理。

東歐在馬克思理論指導下,進行了幾十年的社會實驗,結果,是亞當斯密指導下的西歐發展好?還是馬克思指導下的東歐好。

可能有的人會說,東歐和西歐的基礎不一樣,這樣比較不科學,那麼,同一個國家,也有好幾個分裂成兩部分進行不同的社會實驗,東德和西德,北朝鮮和南朝鮮,,,等等,實際下來的結果是什麼?

2、亞當.斯密很偉大。

1,亞當.斯密,《不列顛百科全書》說,只是在中國這麼稱呼他,西方說起這個人只叫「斯密」。他生於1723,卒於1790;英國著名經濟學家;當過大學教授,交友廣泛,包括很多富商,了解到很多貿易詳情,這是他寫《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簡稱《國富論》)的重要資料來源。1751年,他出版了《道德情操論》。這本書是後來的《國富論》的心理學和倫理學基礎。1767-1776年,斯密完成了《國富論》的寫作,這本書,實際是《道德情操論》的續篇。

2,斯密思想的邏輯起點,建立於認為人是受感情驅使的動物,同時又有思維能力和同情心進行自我節制。這種雙重性既使人們互相鬥爭,又使人們能夠創造社會制度來緩和兩敗俱傷的鬥爭,甚至把鬥爭變成共同利益。他反覆寫道:追求自我利益的人常常被「一隻看不見的手」牽著.....最終促進了全社會的利益。

3,在《國富論》里,斯密把人類歷史的發展分為四個階段——原始狩獵階段、游牧農業階段、封建采邑農業階段和商業上互相依賴階段。 他的歷史進化觀,主要強調人性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即為改善自身狀況的願望所驅使而又受理智所引導的人性。他說人類由封建社會進化到最後的商業上互相依賴的新階段,就需要產生新的制度,例如工資由市場決定而不由行會決定,企業要自由而不要政府限制。斯密稱之為完全自由的制度,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在這種制度下,人性的兩個方面——滿足情慾和接受理智與同情的支配二者相互作用,就會產生秩序。

4,他在《道德情操論》里說,主要靠「無形的手"來指導個人行為;《國富論》則強調製度的作用——制度可使因盲目服從感情而可能發生的混亂得到克服。這種制度就是競爭。由於競爭,人們要改善自身狀況的天生願望就會變成有利於社會的力量。互相競爭的結果迫使商品價格降到與生產成本一致的「自然"水平。生產成本有三個組成部分——即工資、地租和利潤,它們也都會服從自我利益和競爭的法則。在收入分配方面,工人得工資,地主得地租,資本家的報酬是利潤。斯密認為,國富增長的核心在於分工。他強烈抨擊主張壟斷國內外貿易的重商主義,主張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干涉。他說,經濟上不加限制,任其自由競爭,就會增加財富。這是人性使然。

5,《不列顛百科全書》評論說:「《國富論》是第一部偉大的完整的政治經濟學著作」。的確,不論從西方還是從世界的角度說,都是如此。西方學界普遍認同,斯密建立了古典政治經濟學。到英國著名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1772-1823),將他的理論發展到了頂峰。

6,西方學界還普遍認為,斯密的自由資本主義經濟理論主張,在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戰爭清除了封建主義的殘餘之後,才得到了比較廣泛的實施。但第一次世界大戰,標誌著資本主義發展的一個轉折點,辛迪加、卡特爾的出現,以及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使斯密純粹放任市場調節的理論,受到了嚴峻挑戰。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有管理的國家通貨,金融霸權從歐洲轉向美國,世界形勢的大變化,促使西方的政府和學者,探尋更適合於新時代的政治經濟學理論。

《資本論》是對《國富論》的繼承和巨大超越。

1,馬克思寫於1851-1867年的《資本論》第一卷,以及他去世後由恩格斯整理而成的第二三卷,是對斯密的《國富論》和李嘉圖學說的繼承——斯密和李嘉圖的古典政治經濟學,是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主要來源。但同時,《資本論》又是對《國富論》的極大超越。《國富論》是古典政治經濟學的代表作;《資本論》則是遠遠超出政治經濟學範疇的「三大批判」著作。《國富論》是在西方資本主義發育尚不成熟,許多國家還沒發生資產階級革命的條件下,為謀求奪權和掌權的新興資產階級開出的濟世藥方——既可用於反對封建統治,又可治理資本主義國家;晚於《國富論》100年的《資本論》,則是對已經成熟且以暴露出根本缺陷的資本主義本質的深刻探討,其揭露了資本的本質,解釋了社會發展的趨勢。

2,《資本論》不是一部單純的經濟學著作,正如其副標題——「政治經濟學批判」所標明的,其既是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批判,也是對作為這一生產方式的理論辯護的古典哲學和古典經濟學的批判——是哲學批判、政治經濟學批判和空想社會主義批判這「三大批判」的統一;也是「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神聖家族批判」「德意志意識形態批判」和「哥達綱領批判」的統一。所以馬克思才說,《資本論》是一個「藝術的整體」。

3,《資本論》第一卷,是全書的精華所在。在這一卷里,根本顛覆了西方以往「觀念政治論」的傳統,實現了「勞動政治論」的轉向,也徹底超越了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價值規律」傳統,發現了「剩餘價值規律」,實現了「勞動政治經濟學」對「資本政治經濟學」的徹底否定,第一次科學地說明了「全部現代社會體系所圍繞旋轉的軸心」——「資本和勞動的關係」。這個觀點,顯然是斯密的人性觀點不可比擬的。

4,《資本論》第一次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不是價值規律,而是剩餘價值規律,並強調這一規律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資本論》的「政治經濟學批判」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資本論》在探索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經濟運動規律中,首次運用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

5,馬克思沒有寫過獨立的哲學和辯證法專著,《資本論》中,凝聚著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思想——《資本論》是馬克思的「哲學全書」。也正因為如此,《資本論》雖然寫於19世紀,但已穿過20世紀,走進21世紀。即便面對今天「金融資本的狂歡」,比起那些試圖根據後來事態的變化而建構起來的理論,《資本論》對今天的資本全球化更具解釋力。這是許多西方嚴肅學者也反覆提到的。

6,法國哲學家阿爾都塞說,要到《資本論》中去閱讀馬克思的真正哲學。英國地理學家、社會學家 大衛·哈維說:「將《資本論》詮釋為對他或她個人生活意義的所在是我們每位讀者肩負的使命。」美國20世紀著名的政治理論家阿倫特認為,「馬克思是19世紀唯一的使用哲學用語真摯地敘說了19世紀的重要事件——勞動的解放的思想家」。德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認為,馬克思對以黑格爾為代表的傳統政治哲學的批判,是以「生產」概念取代了「反思」概念,以「勞動」概念取代了「自我意識」。在此意義上說,不是羅爾斯的《正義論》而是馬克思的《資本論》真正實現了現代政治哲學的「軸心式轉折」。正是《資本論》實現了正義理論從作為「抽象空話」的「主觀主義」向作為「歷史規律」的「客觀主義」的轉向,《資本論》是馬克思的「正義論」。英國大數學家、哲學家羅素說,他並不完全贊同馬克思的觀點,但有一條可以確定,馬克思是真心實意站在世界絕大多數人一邊的。

  

3、馬克思《資本論》的精髓是剩餘價值理論,而剩餘價值理論在當今社會,它的實際指導意義越來越小,或幾乎沒有。

當人工智慧發展下去,很多工廠都實現了無人化,想想,當人工智慧發展到整個社會直接參与生產工作的人只佔10%,那是不是說被剝削了剩餘價值的人只有10%?當全社會生產行為都實現了無人化,是不是就沒有受剝削階層了?

另外,在股份制發展的今天,當一個企業的老闆擁有該企業股份的10%,而企業其餘的90%的股份均被該企業的工人所持有,也就是該企業的工人也是該公司的股東之一,企業所創造的利潤,也有工人的一份,那誰又是剝削階層?誰是被剝削階層?那又是誰剝削誰?

在很多西方國家,很多工人也擁有股票,那工人算不算資本家?算不算剝削階層?

炒股炒匯的資本家,賺到巨額的財富,裡面有沒有剩餘價值?算不算剝削階層?

所以說,「剩餘價值理論」在當今經濟研究領域中,根本就沒有理論指導意義。

作為一個「理論」,應該是可以被用來解釋客觀世界的現象和規律的。並且可以通過理論「曲線」描述和預言事物發展的未來結果,從而得出結論,幫助人們進行決策,這就是理論存在的意義。

4、毫無疑問國富論。

資本論一直在找資本主義的問題,然後用理想和完美的共產主義天堂克服,現實只能無限接近但永遠達不到。

天堂是人類社會的無限遠。

自然科學一直為無限和極致努力,但永遠不能實現。

國富論是就現實解決問題。

平心而論,國富論誕生後,直接影響世界現當代市場經濟發展,是最基本最核心最經典的著作,沒有之一。而資本論,是幾十部借鑒著作之一。

補充一點,就是馬克思代表作就是經濟學著作資本論,但前蘇聯還有……把其當哲學著作研究,還煞有介事胡扯,夫復何言?

原因很簡單,要用其終極理想凝聚大眾改朝換代,就像古代講均平富一樣。

5、兩本書的內容有類同的地方,資本論比富國論研究更深入,更系統。

在經濟發展態度上,富國論的延伸是自由經濟自由競爭,資本論偏向計劃經濟(馬克思)、宏觀調控(恩格斯)。

富國論被當作古典經濟學教科書,資本論被當作階級鬥爭工具。

資本論和富國論都社會貢獻都大,只是在對經濟發展模式上有所區別。

自由經濟模式的好處是,所產生的經濟平面比較廣,資本要麼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中驅動資本頻繁來回變動,很容易造成資源上的浪費,但好處是會有很多「意外的收穫」。

這裡說的意外收穫就無意中獲的很多新生的經濟熱點,對促進經濟經濟、文明進步所需科技成果,偶然性獲得的碰撞率很高。

但自由經濟模式的發展,避免不了經濟危機,人類必須要接受足夠的經濟危機教訓才能避免在同一個點上犯錯。但是克服了一點上的危機,還有無數個點的危機等著人類去迎頭碰撞。

計劃經濟是模式下,資源被限定在固定的經濟面上,在高度資源的集中下,在有限的經濟面內會獲得高速發展,避免在資源利用上的不必要浪費,但是由於經濟面比較狹窄,對新生事物的獲得渠道比較少。這個不必要的浪費有可能會變成全面浪費。

因為新技術的出現有可能會全面代替老技術,你在老技術方面走的更遠,也屬於被淘汰的行列。

計劃經濟在模仿經濟的發展階段具有很大的優勢,但在開拓發展的階段沒有一點優勢。

模仿發展階段經濟,指的是已經被證實的發展模式,開拓階段是,還未證實的發展模式。

打個比方說在農業發展方面,西方的機械化農業,這個模式是已經被證實,被肯定的,計劃經濟按照這個模式集中資源去發展,很快就會跟上來。

但是跟上來你也無法超越他,因為這個時候西方農業意外的獲得轉基因農業技術,農業發展出現變革,但是你對這個技術還一無所知,因為你的資源全部集中在機械農業方面,沒有讓出資源去進行研究過,看到別人有了,再匆忙的投入資源。

這麼說吧,計劃經濟在經濟變革上缺乏主動性,但在原有經濟類別下能獲得更高的效率。

不過情況是這樣的,算盤打的更快,也比不上計算機。而算盤和計算機之間有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馬克思提出計劃經濟,是根據量變到質量的哲學思維,在這方面是進入了一個誤區,忽視了新生事物對舊事物的具有完全顛覆存在性。

計劃經濟,你怎麼計劃也只能計劃你知道的東西,而無法計劃你不知道的東西。

中國古代不是也有很多發明嘛,火藥最早是用來作鞭炮娛樂的……假如當初重視火藥,也許歷史早就改寫了。

計劃經濟對新生事務缺乏敏感性,而自由經濟對這方面剛好是相反的。一個新的東西出來,資本家會絞盡腦汁的去把它變成錢,而自己又有資本去完善。自由經濟在挖掘新事物潛力方面是很有優勢的。

而恩格斯提出宏觀調控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模式,兼顧了自由經濟和計劃經濟的模式,讓兩種經濟模式都得到了修正。

但宏觀調控也有弊端的,因為誰都無法準確把控到底調到哪個幅度。調多了會有什麼危害,調少了會出現什麼情況,調的好處,跟不調的好處,誰能分別的出來。

獨立學者靈遁者整理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靈遁者起名閣 的精彩文章:

公司買社保和個人買社保有什麼區別?
靈遁者:離天空最近的人

TAG:靈遁者起名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