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呂建中:未來的商業更加公益化,未來的公益更加專業化

呂建中:未來的商業更加公益化,未來的公益更加專業化

「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是企業戰略設計、企業運營一致性、連貫性、持久性的必然工作。」偉爾集團中國總裁、GRI集團董事會候任董事、CSR WE CAN創始人呂建中,在「2018第一財經·善商業論壇暨首屆中國企業基金會發展論壇」上表示,未來的商業將會更加公益化,未來的公益將會更加專業化,從傳統的非盈利到未來的共同盈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

以下為呂建中發言實錄,內容整理自現場速記稿,未經本人審定:

2018年4月4日,上海中山東二路外灘復星公益基金會,我作為KOL被邀請參加他們的鄉村醫生出征儀式,這是復星公益基金會在精準扶貧領域大膽嘗試的一項CSR項目。

在這次鄉村醫生的出征會上,我看到了很多年輕人在復星公益關愛社會的旗幟下集聚起來。中國有6.5億農民,有150萬鄉村醫生,這150萬鄉村醫生在我們國家公共醫療網路最邊緣的地方守護著這些農民。但是這些醫生的生存、技能發展都成問題,他們在低保障、高風險、沒有專業技術、沒有專業醫療責任保險的情況下,提心弔膽為這些農民提供醫療服務。這150萬鄉村醫生守護著廣大邊緣地區的農民,可誰又守護他們呢?

關愛社會,讓社會更美好,讓人民更健康,這是復星集團企業戰略和價值觀的根本立足點。基於此價值觀,復星基金會提出,要把自己的專長、價值和資源整合起來,幫助這些鄉村醫生,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守護那6.5億農民的從醫職業。

復星集團提出要輔助100個縣,1.5萬個鄉村,為這些醫生提供專業的保險,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健康醫療保險恰恰是復星集團商務經營活動中的主要領域。他們認為自己商務行動的經營領域,和這些鄉村醫生的生存和發展休戚與共。能夠為這些鄉村醫生提供沒有後顧之憂的專業保險,幫助他們在技能上提升,幫助他們脫離艱苦現狀,這是復星集團給社會帶來的巨大貢獻,也是復星基金會踐行企業責任的必經之路。

說到精準,精準正在成為企業社會責任和戰略設計方面的考量,企業社會責任是把企業的資源用於解決社會問題,我們需要考量在解決社會問題的過程當中,它的效率如何?它是否充分發揮了這些資源的最大價值?精準為企業擔當社會責任提供了這樣一個衡量的尺度,復星集團怎樣實現精準?

他們抓住了三個最關鍵的問題,第一個是提供急需的醫療衛生器材,方便這些醫生在鄉村開展工作。第二個是為鄉村醫生購買醫療保險,這正是復星集團的特長所在。令其安心,無後顧之憂。我記得在2008年兩會的時候,一位來自雲南的楊姓鄉村醫生,楊醫生說他在兩會期間曾經把為鄉村醫生爭取從事醫療的責任險作為正式議案向人大提出。因為很多鄉村醫生行醫的時候,在沒有醫療責任險保障的前提下,出了事故他將面臨傾家蕩產的後果。第三個,復星集團利用企業家和企業精神的影響力,推動輿論平台造勢,讓全社會關注這樣的問題,以自己的力量倡導起全社會的力量。像扎克伯格、比爾蓋茨,他們不僅僅把資金投入解決社會問題,還把企業家的精神以及遠大的抱負傳遞給有志改造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人。

在這方面,復星集團做到了精準。類似於復星集團的實踐,安利集團曾經在很多年前推出了城市陽光計劃。安利集團城市陽光計劃在安利基金會的領導下,把企業創造價值、成就自我的理念帶到城市,帶給那些城市流動人口的孩子們,讓城市定居的孩子和流動人口的孩子能夠融合在一起,為此他們投資了1100萬,建立了125個陽光活動室,成立了200個社會小社團,使孩子的受益覆蓋面達到了15萬。

這些年,企業公益基金會的發展速度非常迅猛,在全國非公募資金的基金會當中,企業公益基金會佔了15%,而且還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

在這種形勢下,很多社會人士和企業家在思考,為什麼企業要成立企業公益基金會?無外乎這三方面原因。首先是,把一部分的資金拿出來貢獻給社會,成為很多企業家的初心或者實現自己初心愿望的通道。第二個是,通過公益基金會持股的手段,來掌握家族對企業的控制,使企業變得社會化和公益化,從而達到「權歸家族,利返大眾」的雙贏局面,這也是很多有眼光的企業遠大的抱負。第三個是,企業公益基金會能夠起到凝聚企業員工的作用。企業給員工薪酬、報酬之外,還有很多激勵,能夠極大地讓員工感到為這樣的企業工作值得,為這樣的企業工作自豪,形成更強的員工凝聚力,從而迸發出員工的創造力。

當然,企業基金會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很多挑戰。第一種挑戰是,一些企業的領導人對於企業公益基金會的定位和決策不是很清楚,他們往往把企業所要做的社會責任的項目疏導到企業基金會,把它作為一種工具去完成企業應該承當的責任。這樣一來,企業基金會和企業都不能達到非常滿意的效果,因為這兩者之間存在著矛盾。

第二個是,如果說一個企業基金會在他做的活動當中不攜帶企業產品或者企業品牌,往往發現很難調動企業內部的各個部門和員工,在內部會形成一定的阻力。

第三個方面是,企業公益基金會的秘書長是一個稀缺的職位。這跟我們國家多年來第三方組織的建設和培養相對滯緩和落後有很大關係,秘書長這個職位要求他既了解企業的運營,企業社會責任的戰略和運營,同時也能夠作為一個公益人站在公益人的角度去思考社會問題,能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

我在海外學習多年,海外在教育體系上有一種博雅教育,現在家長送孩子到國外去,第一年都學習這個。這種博雅教育給孩子們打開的視野空間不是數理化,不是考學分數,它培養的是一種社會情懷和責任感。在我們國家的教育體系中,這部分仍然非常缺失。

最後,社會對企業公益基金會的認知也有待提高。社會上有一些人有道德潔癖,他們覺得企業做社會化、公益化的活動,不能跟企業的商務活動有任何瓜葛和聯繫。用商務的方式去解決社會問題,這恰恰是社會進步的表現,這也正是企業和商務在社會進步當中應當扮演的角色和應該起到的作用。

總結我上面所講,企業必須把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放在它戰略設計的高度上,企業社會責任的實施是企業戰略設計、企業運營一致性、連貫性、持久性的必然工作。因此,企業必須要把它的核心價值、關鍵技能、綜合資源緊緊地扣在解決重大社會和環境問題之上,形成它擔當社會責任的落腳點。在此基礎上才能真正有效地創造社會價值,而且這個價值才能夠傳遞出去。關愛社會、關愛健康,這是復星集團的價值觀;創造價值、成就自我,這是安利集團的社會價值觀,他們都把這樣的企業社會責任和企業的價值觀緊密扣在一起,這樣的企業基金會能夠有長足的發展,因為在企業基金會運營的背後有強大的企業文化,員工和精神動力也有科學的資源保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美非農就業低於預期 美聯儲加息步伐或放緩
支持率首次跌破50%!文在寅提前「入冬」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