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打破「寒冬論」 迎接文娛新生

打破「寒冬論」 迎接文娛新生

12月18日,又一年的CEIS中國娛樂產業年會在北京順利落幕。

站在財經的視角回溯整個周期,娛樂資本論發現,從2014年到2018年,整個中國文化娛樂產業經歷了一個從市值攀升到下滑的完整周期。尤其是今年,整個行業似乎跌落谷底,都感受到了一絲寒意。但正如娛樂資本論創始人鄭道森所說:「每一朵烏雲背後都有銀邊,這也是當下中國文娛產業的現狀:看起來烏雲密布,但在烏雲背後的那些光點恰恰是行業的未來和機遇所在。」

於是今年年會主題的背景就此誕生——光之所及,文娛新生。行業有哪些細分的領域值得深耕,內容創作者的初心回歸,不同跨界融合的行業趨勢都成為了本次CEIS探討的話題。

投資人看寒冬論:退去高燒,打個寒戰,機遇恰在這幾年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2018年的文娛行業,寒冬一定是繞不開的關鍵詞。稅務地震、政策緊收、項目停擺、IP失靈、流量怪圈……文娛行業的爆髮式增長成為過去,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戰略轉型成為很多企業面臨的最嚴峻課題。而早已嗅到市場風向的資本公司在文娛創投板塊的觸角進一步收縮,更是吹響了「影視熱錢大退潮」的號角。

但在大多數文娛投資領域的資深投資人看來,這樣的寒冬更像是資本圈的一種周期性常態,不僅會帶來新的風口和機遇,而且還有利於整個文娛行業從此前的瘋狂中冷靜下來,經歷退燒之後的「清醒期」。

榮正資本創始合伙人鄭培敏便直言,影視出品行業的系統性機會已經過去,「影視股此前在大量資本湧入的過程中價格被炒到虛高,不少融資項目動輒三五億報價,優質的甚至張口就是十億二十億。但那都是泡沫,如今到了泡沫破滅的時候,影視細分行業也回歸了該有的常態。這也是對創業者的一個警醒,想要快速擴張,防止競爭對手圈地,就需要按照合理的估值來獲取資本。」

榮正資本創始合伙人 鄭培敏

華人文化集團公司副總裁謝力也認可了監管的必要性,同時,謝力還認為政策背後可以解讀出更深的行業進化風向,各類政策鼓勵推動各種各樣的融合也正說明單個行業、單個領域的發展都存在瓶頸,如果不跨界融合,道路會越來越艱難。

華人文化集團公司副總裁謝力

而這樣的模式也在被越來越多投資人廣泛認同,聚元資本的創始合伙人黃濤介紹,正是因為整體文娛市場的遇冷,才促使了不少投資人轉變思路,以全新的方式進入這個行業,通過探索文娛行業與其他行業的深度融合,將IP價值在商業層面上實現最大化。

創作者看寒冬論:放慢步伐,回歸內容,拉緊用戶才是核心

完美世界影視董事長兼CEO廉潔說,寒冬來了,什麼最重要,好內容最重要!行業動蕩、政策調整,何嘗不是醞釀著新的機會呢。今年完美打造出多個爆款劇集,而它們也都體現出新環境下用戶喜好的特點,比如《娘道》,成功地虜獲了一大批中老年觀眾,而且還成功出圈,出現了很多年輕人陪爸媽看春晚的心情在客廳里吐槽看劇的現象,製造了一個年度生動樣本。

對用戶的洞悉,是無論寒冬還是涼夏都不變的追求,樂創文娛高級副總裁黃紫燕指出,以IP作為流量入口賺快錢的時代已過去,觀眾正在不斷成熟,鑒賞能力不斷提升,以往可能曲高和寡的電影《影》也獲得了觀眾的認可。行業內普遍認為,觀眾已經不再好忽悠,以前依靠預告片廣告和營銷,騙上三五天的票房奇景不再,「現在騙三個小時都費勁,要費很大的力氣讓貓眼和豆瓣不評分。」

喜馬拉雅副總裁周曉晗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她說,在這個時代最稀缺的資源是什麼?是用戶的時間,「我們其實很多在做平台,我們終其一生追求的就是怎麼樣把我們的用戶吸引到我們的平台上來,留存在我們的平台上,成為我們平台忠實、持續的用戶。她說,喜馬拉雅正通過伴隨性場景、知識性、品質感和開放性不斷保證用戶的無效時間變得更為有效。

所有人都拋棄了諸如IP這些熱門概念的討論,一部《前任3》元旦上映,依然讓人津津樂道,作品的出品方,新聖堂影業聯合創始人周子健至今依然感到意外,因為之前沒有察覺到觀眾情感觀的成熟,「沒有人上來說我們是爆款,我們還是想說一個好故事,這個故事裡面有大家的情感共鳴。」

大家都在講內容跟觀眾之間的關係,背後是一種真正尊重觀眾的思維方式,騰訊影業副總裁陳英傑說,由騰訊影業聯合出品的電影《大黃蜂》將於1月在國內上映,這就是經典IP《變形金剛》的衍生作品,他強調,IP依然有著它積極的價值,它幫助觀眾建立了一個期待,不過真正走進影院就是作品說話了,是否有超出套路的「創新」,是否講了一個好的故事,「如果TA想看的東西你沒有給到,投資再大也不會有好的回報。」

娛樂資本論創始人吳立湘在演講時表示,網大或者網生內容的創作者,擁有更為強烈的用戶思維,他今年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基本上一些影視公司的男領導都在做男性向的作品,女領導在做女性向的作品,「大家越來越把自己當成一個用戶,建立用戶出發的產品經濟,產品概念也越來越好。」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陳偉說,在這個冬天我們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最關注的是什麼,我們明年最想做的那件事情本身的基點是什麼?這才是冬天應該做的事情。

站在行業風向、用戶、品牌主還有平台的角度上,陳偉認為,2019年,網綜的題材和品類會更加全面,將會呈現一個題材全面開花的態勢,同時他斷言,在2019年,各種品類高品質的量會大幅增加,而大幅增加並不會帶來預算的大幅增加。

同時,新的平台也在寒冬里切入,這次憑藉《丹行線》獲得金河豚最佳紀錄片項目獎的西瓜視頻品牌與娛樂中心總經理謝東升表示,內容行業的寒冬應該是好內容的春天,資本和平台會在寒冬里回歸理性,並表示寒冬下對於內容選擇會更謹慎,會選擇更明快、更輕更短的微綜藝。

現場還邀請了一家叫「燃燒小宇宙」的公司,2017年才成立,剛剛獲得一筆頂級資本的數千萬投資,它的特別之處,在於這是一家具有「理工科思維」的內容公司。「創作者還是要用他的思維駕馭數據,而不是被數據牽著鼻子走。」燃燒小宇宙CEO艾得聞在現場講道。

對於真正的內容人來說,大家並沒有感覺到多少的寒冬,好內容永遠春天,尤其是網生內容的創作者,習慣於稱呼觀眾用戶,為他們打造產品,而觀眾也會回報以意外,淘夢CEO陰超就表示,他拍《黃飛鴻》一開始只是想要拍一個動作片,上線後才發現,真正點燃觀眾的竟然是電影里的愛國精神。

而最近正在熱播的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男頻劇《將夜》,出品方金色傳媒總裁王裕仁表示,高達67%的男性觀眾,是今年騰訊視頻男性觀眾佔比最高的一部劇。王裕仁說,男性觀眾確實並不是傳統意義上電視劇的主力,因為男性觀眾娛樂方式很多,今天可以去打球,明天可以打遊戲,要是內容不精彩或者集數太長,很難吸引他們把劇追完。他認為,男頻劇的爆款更有可能誕生在長度更短的類型片里。

更大增量的用戶空間也不斷地在被拓展,由早鳥投資創始合伙人謝坤澤和皮皮魯總動員CEO鄭亞旗對談的主題為「親子內容『大風口』,國產動漫新機遇來了?」論壇上,兩人都表示,跟動漫結合的兒童行業未來想像空間很大。鄭亞旗以自身經歷舉例,他五歲半的女兒,就曉得如何在智能電視終端,通過主動充值消費上面的兒童內容,而且他發現,親子還是線下商場里,跟電影院和餐飲並駕齊驅的三大消費內容之一,「少兒國漫是一個特別值得我們更多關注的市場,可以有更多的資源和更好的機會。」

創業者說寒冬論:科技、文旅、電競,新風口上機遇多

移動電影院CEO高群耀便藉助DCP模式的電影播放技術,進行著移動電影院這一全新放映模式的嘗試。這種挖掘電影市場線下的增量空間,用線上的方式進行體現的產業思維也正是依託於文娛內容,打通線上線下場景的一次融合。

影譜科技同樣是一家以技術切入到整個大文娛產業的公司,據創始人姬曉晨女士介紹,影譜科技作為一家AI+視頻的垂直企業,已經通過AI技術實現了和娛樂內容的相互賦能。在大數據篩選、智能廣告植入、文娛內容工業化等方面相對紮實地走出來了一條商業化落地的道路。

科技之外,將文娛行業與旅遊相結合,以文旅形式創造更符合當代消費者需求的線下休閑娛樂新場景也成為了2018備受關注的行業新風口。

文旅項目和中國影視IP項目的結合一直被視為持久的行業難點,樂創文娛高級副總裁陳肅先生便分享了影視IP與文旅的共情聯營法則,「以迪士尼為例,我們發現大家更願意參觀米老鼠的家,而不是把米老鼠電影中的場景直接搬到線下參觀。消費者喜歡上這個人設是希望探究人設背後的情境,這些才是我們能夠參與改變的部分。最終需要讓用戶進入一個文旅項目里,變成改變這個文旅項目的一部分。」

同時,演藝內容與旅遊城市的結合也成為了今年文旅發展的新趨勢。「很多新旅遊項目的審美訴求在快速變化、符合現在80後、90後主流旅遊人群的審美。烏鎮戲劇節這些與旅遊相關的先鋒、新潮演藝項目等都包含在內。從旅遊演藝的角度來講,大都市的演藝內容不但被當地的消費者消費,也在逐漸被遊客消費。」聚橙網創始人耿軍說。

行業融合之外,迅速崛起並實現破圈的小眾娛樂文化也在今年大量湧現,同樣成為了備受投資人關注的新標地,電子競技行業便是其中的代表。電競品牌營銷中打造美譽度的發展需求、電競生態的完善和商業產品的衍生打造、龐大用戶流量的變現方式都成為電競行業從事者和投資人熱議的話題。

附:第二屆「金河豚獎」獲獎全名單:

作者:郭吉安 謝維平  娛樂資本論

聲明:本站作為信息內容發布平台,此頁面展示內容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橘子娛樂 的精彩文章:

還記得《重案六組》里的嚴大隊嗎?他還演了《琅琊榜2》
流言蜚語算什麼,只要你很愛我、我很愛你,就已經足夠!

TAG:橘子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