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十三五」期間共開展中外合作考古項目40項

中國「十三五」期間共開展中外合作考古項目40項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林維):20日至21日,中國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中外合作考古項目工作會」,梳理、總結了「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中外合作考古工作進展情況和學術成果。據悉,近年來,中國共開展中外合作考古項目40項,聚焦國際學術前沿領域和熱點問題,助力中外文化的交流。

據中國國家文物局提供初步統計數據,近年來,中國國內近30家各類機構開展中外合作考古項目40項,涉及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的24個國家和地區,與30餘家國外科研機構、博物館、大學、基金會等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其中,赴國外開展的合作考古項目32項,外國考古機構在中國境內開展合作考古項目8項。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表示,中外合作考古研究內容涵蓋了人類起源和現代人起源,埃及文明、瑪雅文明等世界古代文明考古,絲綢之路相關的重要港口遺址考古、古代族群考古研究、重要古城考古,佛教考古研究等諸多國際學術前沿領域和熱點問題,並在科技考古、文物保護技術研發、人才培訓和中國文化 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我們在外的這種考古工作,進一步促進了學術交流和文明互鑒,助力一種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考古學很多的一些方法,包括我們這些專用技術,剛才講到的探查等,對於其他地區,也同樣代表了一種中華文化的走出去。」

中外合作考古的重大發現同時擴大了中國學術影響。例如蒙古代游牧民族文化遺存考古項目發現、確認了蒙古國境內的回鶻可汗陵寢和貴族墓園,首次發現回鶻彩繪壁畫墓,極大地推動了回鶻考古學的研究進展,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認可;中肯舊石器考古項目首次在巴林戈地區發現細石器,探索古人類「走出非洲」的奧秘;中孟毗訶羅普爾古城納提什瓦遺址考古項目,初步釐清遺址歷史沿革,受到孟加拉國舉國上下廣泛關注。

今年12月,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許言、王元林、顧軍三位文物工作者因參與吳哥古迹保護工作,獲得了柬埔寨王國騎士勳章。在21日舉行的「中外合作考古項目工作會」上,柬埔寨吳哥古迹考古工作人員黃雯蘭分享了中國參與吳哥考古25年的過程中主要從事的三項工作:「第一是配合文物修復工程開展前期考古調查和文物影響評估,為保護修復提供直接依據。第二是探索吳哥古迹的文化面貌和發展演變,促進文物價值的闡釋,推動吳哥古迹古代文明和中柬文化交流的研究。第三是對既往研究成果進行梳理和檢驗,加強中外考古合作和交流。」

中國國家文物局建議,考古工作者下一步應加強中外合作考古工作的學術性、計劃性、主動性;同時,要充分發揮中國考古學理論、方法和技術優勢,積极參与世界考古學熱點研究和文化遺產保護國際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澳大利亞卧龍崗市舉辦活動 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
迎接2019 悉尼將上演最大規模跨年夜煙花秀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