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鑽戒和婚姻原本兩不相干,卻因為這個人的營銷把戲,成愛情代名詞

鑽戒和婚姻原本兩不相干,卻因為這個人的營銷把戲,成愛情代名詞

馬上又有到聖誕節了,但是根據我們的國家現代年輕人的過節傳統,這個聖誕必將是一個充滿著戀愛酸臭味道的節日,從電影院,一直到酒店,都是如此,而一般在兩個人情意綿綿的時刻,男生們就有幾率掏出一個求婚大殺器,鑽戒。在我們現代的生活中就是求婚必備的物品,而且,你上面的鑽石個頭越大,女孩子們約會哭的稀里嘩啦,人們現在都將鑽石看為是救援愛情的代表,那麼,這個傳統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這點還要從鑽石被發現的時候說起。

公元前三世紀,古印度人在山谷中吃飽了在遛彎,結果溜著溜著就發現了一個亮閃閃的礦石,而這個就是鑽石,在傳說中,鑽石是被毒蛇、禿鷲和大象守衛著,想要得到鑽石,就要先繞過或是打敗他們三個,也不知道當年印度人遛彎時候怎麼做到的?難道這三個守護獸去吃飯了?

總是,在古代,鑽石是一個非常神聖的東西,古印度人用鑽石裝飾他們心中的神明,白象的眼睛;而古希臘人則是裝在寶劍上,在戰爭前用來祈禱獲得勝利;古羅馬人這是鑲嵌在十字架上,保佑自己的健康;中國人呢,比較實際,根據古代藥典的記載(有不好的預感),鑽石能夠磨成粉治胃病,果然我們國家是一個吃貨國。

總之這麼看來,除了我們國家以外,其他國家都將鑽石看做是尊貴的象徵,所以在古代,貴族們經常佩戴鑽石,顯示自己高貴的地位。那麼為什麼我們現在鑽石這麼多?基本上每一個人都能得到鑽石呢?說白了,還是因為鑽石的產量大了,流入市場的多,自然是持有人就多了,而產量變大的根源就是南非。

在十九世紀中葉,南非才發現了一個超級鑽石礦,在這裡每天的產量變為了噸,昂貴的鑽石成為了路邊的白菜,貴族以為內產量過大不再佩戴,鑽石商人也懵了,「這什麼情況?怎麼剛進口的鑽石,轉眼間就變成了被割的韭菜?」但是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名叫塞西爾·羅德斯的鑽石商人,當人們都因為絕望而退出市場的時候,他開始了大量買進,最後直接買下了南非的鑽石礦。

精明的他開始控制鑽石的出口,從而使得市場化中的鑽石開始減少,而經過暴跌後,通過他的控制,市場上買到呢鑽石開始減少,價格也很開始慢慢長起來,可是鑽殺實在是太堅固了,除了我們國家拿來下藥以外,其他國家都只是將他當做是一個象徵品,或是尊貴的帶白哦,鑽是不是消耗品,而且堅固,在當時的蕭條環境中,怎麼讓人掏錢買一個呢?這是羅德斯最想要知道的問題。

於是落得死馬上創造了除了一個廣告:「鑽石恆久遠,一個永流傳」,這就是他的策略,創造了一個求婚的場景讓鑽石和愛情聯繫在一起,從此鑽石就成為了愛情的象徵,而羅德斯在創造這句話後,就開始大力的宣傳,騙大家說名流大咖都賣了鑽石,然後還拿不買鑽石就不是求婚的各種相關思想不斷地灌輸給人們,再加上他贊助的電影或是廣告的開拍,羅德斯成功將美國人民洗腦,讓他們成為了第一批受害者。

在六十年代,超過百分之80的美國人將鑽石當做是求婚的神器,而像是現代我們知道的單膝跪地,精細鑽石,其實都是他當年的廣告營銷套路(城市套路深),但是作為女人,他們就天生喜歡這些閃閃發光的東西,所以這種昂貴的寶石,在除去了他廣告營銷的作用後,其實人們也非常樂忠於這種爛漫的求婚方式,而這種方式也就從那個年代一直流傳下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扇空城 的精彩文章:

金庸小說中那些不世出高手,藏身在軍中,最後一人是唐朝開國將領
九龍山現墓葬,寶物上卻遺失兩寶石遍尋不見,大爺主動上交受表彰

TAG:羽扇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