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戲班老闆開園求對,才子受邀帶對聯而來,老闆看後大呼:知心人!

戲班老闆開園求對,才子受邀帶對聯而來,老闆看後大呼:知心人!

古人對於楹聯這種文化是非常看重的,在他們的觀念中,逢年過節,門口要是沒有一個楹聯,那這個年就是一個差年,這一年都有可能多災多難的,這個傳統習俗也就一直流傳至今 ,其實古人在楹聯方面,並不僅僅是局限在過年,像是什麼過個佳節,或者是有新店鋪開張,都喜歡換一個楹聯,然後沖沖喜氣。

在清朝時期,戲劇產業已經開始了蓬勃的發展,各地的戲班都相繼的出現,各類劇種也受到了不同地方人員的喜愛。在各個大城市中,經常會有戲班前來唱戲,有些時候,戲班感覺在那裡的觀眾多,他們就會在這裡落腳,開始常駐當地為人們唱戲,戲子們其實生活也非常不容易,掙得多少全靠自己上台時候觀眾們的歡迎程度,觀眾喜歡,自己可能掙得多。也有些人可能一上台就都沒張嘴就會被觀眾轟下去。

其實在那時候,每一個唱戲的人都付出了同樣的努力,但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雖然悲傷痛苦,但有時候為了生存,也只能忍下來。在江蘇地區,就有這樣一個戲班,他們是從鄉間發展起來,一步一步的演唱,收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後來到了南京城中受到當地的文人們的追捧,最後就想著,在南京城中紮根。

但是要說建個園子,對於他們來說不是什麼難事,畢竟有群眾基礎,大家都喜歡聽,但一想到建園子門口要有楹聯,老闆犯難了,畢竟這戲班中大家都是鄉間長起來的,要說有文化的人倒是有機,但是讓他們寫個楹聯,他們自己卻又不敢保證一定能寫好,於是老闆乾脆就定了這麼一個規矩,說城中的文人們想要來聽戲,可以免費,但是免費是有原則的,你要能給我們寫一個楹聯,並且只要被選中,到時候隨便聽,在園子中不收錢。

這個消息一放出來,南京城中的轟動了,文人們都想著來試試自己的才學,再加上還有戲聽,何樂而不為,其中有一個喜歡戲曲的葉秀才,他是這裡的老顧客了,自己對於戲曲也有著一定的理解,所以在聽聞消息後就想著來試試。其實這個葉秀才早就已經想過送老闆一個對聯,就是為了自己的一個喜歡,所以他早就將楹聯寫好,當時直接帶著就去了。

葉秀才在找到老闆時,正看到老闆一臉愁苦,原來是這一段時間來了不少人,但是每一個人的楹聯合他的意,這時候葉秀才拿出了自己寫好的,老闆一看,上面寫著:「滿場皆是閑人,袖手旁觀,聽戲不知做戲苦;凡事終須結局,從頭演起,上台容易下台難。」這個老闆當時就眼前一亮,然後哈哈大笑,對於這個楹聯是愛的不行,拉著葉秀才的手叫到:「先生乃知心人啊!就是這個了!」於是這幅對聯就成了這個戲班的楹聯,而每一個前來看戲的人都對於這個楹聯不住的誇讚,以為是老闆從哪個大才子那裡求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羽扇空城 的精彩文章:

才子殿試寫對:守法朝朝憂悶,強梁夜夜歡歌!皇帝聽聞勃然大怒
法國當年發明坦克,又在二戰中擁有最高技術,怎麼反被德國速推

TAG:羽扇空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