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未來直升機奇特 一項設計開始「戀舊」別國已經不用了

俄未來直升機奇特 一項設計開始「戀舊」別國已經不用了

西歐的英國和法國一直是直升機研製和生產的大國,但是作為上一代大型運輸直升機的代表之作,英制"海王"、法制"超黃蜂"等直升機開始相繼退役,這些型號的直升機都有一個奇特的能力——具備水上起降能力的,在這些直升機退役之後,俄羅斯的米-14系列水上直升機也步入了服役期限的晚期,目前僅剩下黑海艦隊克里米亞的岸基航空兵仍裝備該機。

(圖為在水上降落的米-14直升機,紅色的"船底"非常顯眼。)但在近日,俄羅斯又計劃推出新的水上直升機的概念。從新水上直升機的任務細節來看,這些直升機將用於在北冰洋地區執行搜救任務,而不是像米-14作為反潛直升機使用。

水上起降直升機,其實是需要在直升機性能與任務適應性之間做妥協,這是因為直升機要想在水上穩定起降,需要付出的代價實在太多。這也是包括中國在內,許多國家新研製的直升機早就走上了專用陸上起降的道路。

要想在水上穩定起降,首先水上直升機的機腹-內艙地板部分必須進行特化設計,水密和浮力保持都是必要措施;其次直升機著水瞬間波浪對對直升機機體的衝擊力不可小視,甚至會掀翻正在起降的直升機,所以諸如法國的"超黃蜂"、俄羅斯的米-14和英國的"海王"無一例外都採用了"船底"設計。

但是採用"船底"設計對於現代直升機的性能而言是一塊較大的負擔,其較大的尺寸以及需要額外浮箱提供浮力的特點會直接影響到直升機的氣動性能與搭載能力。此外隨著艦船起降直升機的技術成熟,直升機水上起降能力開始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無論西科斯基的S-92,還是我國的AC313和直-18F身上,"船底"設計都已經不見蹤影,而是採用具備水上迫降能力的複合材料機身。但複合材料機身在"防水"方面也不是萬能的,其作用時間一般不超過30分鐘,而且難以在水面上保持長時間的平衡,這一功能最多只被用於迫降後的成員逃生,無法被用於水面起降。

北極地區的地下蘊含著豐富的礦藏,北極地區所蘊含的土地、生物資源已經可以容易的進行開發,而且其地下蘊含著大量的礦藏,吸引著無數的資本與政治勢力去進行爭奪。

俄羅斯希望繼續研製其"新一代水上直升機"必定有其自身的考慮。其實,水上起降能力一般人看來意義不大, 但是卻能在北極地區派上用場。北極地區已經越來越成為世界上各個國家爭奪的熱點,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都開始在北極圈內開始駐紮軍隊。能在海面和雪地上以較平穩方式起降的水上直升機的確更適合俄羅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23軍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地球火藥桶:最後一戰幾乎牽涉整個世界 大國都在摩拳擦掌
坦克的「剋星」來了,未來反坦克機器人或成坦克「終極噩夢」

TAG:123軍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