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要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要成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9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要持續釋放內需潛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會議提出,要統籌推進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目前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等地區發展呈現出許多新特點,規模經濟效應開始顯現,基礎設施密度和網路化程度全面提升,創新要素快速集聚,新的主導產業快速發展,要推動這些地區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源。

本月16日,著名經濟學家樊綱在廣西南寧舉行的第十屆中國城市化國際峰會上做主題報告時表示,我國的城市化進程遠沒有結束。中國未來的人口流動會形成3個1-2億人口的特大都市群,還有N個3000萬-5000萬人口的大城市群。有潛力成為特大都市群的地區是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粵港澳地區。

發揮地區比較優勢,是這三大地區未來發展的一大關鍵所在。

湖北省社會科學院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近日對第一財經分析,區域協調發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發揮出各自的比較優勢。每個地方要把自己的優勢做大做優,地區與地區之間形成合理的分工,形成合理的產業鏈。「比如,有做現代服務業、高科技產業的,也要有地方發展製造業的,還有一些地方要發展好農業。」

他認為,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土地資源緊缺,這些地方主要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科技產業。通過加快科創產業發展,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同時,會議強調,要增強中心城市輻射帶動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助推力。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實施長江生態環境系統性保護修復,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推動城鎮化發展,抓好已經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的落戶工作,督促落實2020年1億人落戶目標,提高大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

中心城市對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此前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未來我國將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

《意見》提出,以北京、天津為中心引領京津冀城市群發展,帶動環渤海地區協同發展。以上海為中心引領長三角城市群發展,帶動長江經濟帶發展。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等為中心,引領成渝、長江中游、中原、關中平原等城市群發展,帶動相關板塊融合發展。

暨南大學教授、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鬍剛對第一財經分析,在經濟進入新常態後,中心大城市對區域經濟的引領帶動作用日益突出。尤其是對一個區域來說,中心城市不做大做強,外來的高端要素就難以彙集和發展,這樣也不利於當地經濟的發展和產業的轉型升級。

胡剛分析,我國很多強省會所在的省份相當於一個歐洲人口大國,強省會就相當於歐洲一個大國的首都。所以把這些省會城市做大做強,經濟要素集聚效應進一步凸顯,未來武漢、鄭州、成都等強省會城市的發展空間仍然很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漲勢難擋,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漲超1%,美債收益率10年來首次出現倒掛
「八縱八橫」最北一橫即將通車,提升哈爾濱龍頭帶動作用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