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老唱片機有什麼原理?《義勇軍進行曲》唱片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老唱片機有什麼原理?《義勇軍進行曲》唱片背後的故事令人動容

撰文/馬之恆

本文節選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在各種有關民國時期的影視劇里,我們經常能看到上流社會使用留聲機或者唱片機的場景,把一根小棍子壓在唱片上,隨著唱片的轉動,大喇叭里就會響起悅耳的聲音: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那麼,留聲機和唱片機的原理是什麼?它們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留聲機和唱片機的原理

在發明之初,不少人認為留聲機最大的價值是製作有聲書信(類似於現在微信上的語音功能),因此簡便易用的唱筒是最好的選擇。

1877年,當美國發明家托馬斯·愛迪生用留聲機錄下兒歌《瑪麗有隻小羊羔》的時候,他使用的是包裹著錫箔的唱筒。這種機器的原理,是將聲音轉化成唱針不同的顫動並且記錄下來,在回放的時候,這些顫動就重新轉化為聲音。但錫箔只能一次性使用,很快便被可以反覆錄製的蠟制唱筒所取代。

愛迪生髮明的錫箔留聲機(原比例複製版)

(供圖/中國唱片博物館)

但如果將同樣的技術用於商業化的錄音產品生產,唱筒不便複製的問題就顯現出來,而用唱筒再轉錄又會導致音質損失。於是,德裔美國發明家艾米爾·柏林納發明的唱片系統,憑藉易於工業化複製的優勢後來居上。

在這種唱片上,有一道道螺旋的溝槽,溝槽裡面高低不平。播放的時候,把唱片機的唱針壓在溝槽里,因為溝槽里是高低不平的,唱片轉動的時候,唱針就會產生上下振動,在唱針上方有個拾音器,裡面有線圈和磁場,唱針的上下振動會讓線圈裡產生不斷變化的感應電流,把這微弱的感應電流放大之後,就能通過喇叭播放出悅耳的音樂。

老唱片背後的中國故事

位於廈門鼓浪嶼著名別墅「黃榮遠堂」里的中國唱片博物館,從留聲機的誕生和唱片技術傳入中國說起,用唱片串聯起中國從20世紀直到今天的歷史。

20世紀初,美國錄音工程師弗萊德·蓋斯博格帶著留聲機開始了他的「環球灌音之旅」,意圖錄下英語文化圈之外各種獨特的音樂。1903年,他來到中國,開啟了中國唱片的歷史。5年之後,中國擁有了自己的唱片工業。許多流傳至今的古老唱片,都有一段難忘的故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最初是1935年上映的抗日題材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在當時的電影市場上,電影音樂唱片基本會和影片同步發行。1935年5月9日,上海電通歌隊的袁牧之、顧夢鶴、鄭君里等人,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錄製了這首歌曲。5月24日電影上映時,第一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也進入了製作流程,並在7月投放市場。

第一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的唱芯

憑藉唱片這種當年的「新媒體」,《義勇軍進行曲》激昂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詞得以迅速傳播,不僅鼓舞了中國人抵抗日寇侵略、救亡圖存的決心,也讓全世界了解了中國正在遭受日本侵略的處境。一直關注著中國抗日戰爭的非洲裔美國人保羅·羅伯遜,跟著中國音樂家劉良模學會了中文版的《義勇軍進行曲》,並且根據第一句歌詞的發音,將這首歌翻譯為《起來》。

唱片《起來》

(供圖/中國唱片博物館)

1941年,由他主唱的專輯《起來》在紐約出版,用三張唱片收錄了包括《義勇軍進行曲》在內的六首抗戰歌曲。這套唱片由林語堂和宋慶齡做序,唱片版稅及發行的收益都捐贈給了保衛中國同盟。兩個不同版本的《義勇軍進行曲》,見證了一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今日知識點

中學歷史 |音樂發展史;留聲機、唱片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就是力量 的精彩文章:

楊紅櫻:兒童閱讀的需求是想像力、求知慾和情感
歌手陳羽凡吸毒被捕!當心,毒品可能就在身邊!

TAG:知識就是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