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澎湃新聞 湃客 津門網

新聞紀實攝影的真諦在哪裡?影像形式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真實、誠實、樸實,信仰、擔當、良知,對於攝影人意味著什麼?

多年後、許多年後、許多許多年後,還會有攝影嗎?

多年後、許多年後、許多許多年後,後人如何解讀今天的我們?

……

相信和我一樣,這些問題會一直拷問著每一位新聞紀實攝影人。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本鋼焦爐大修》1978年7月3日,遼寧省本溪鋼鐵公司維修隊協同原基建工程兵三支隊三團二區隊,冒著上千度的爐溫,爭分奪秒突擊更換4號焦爐爐膛里的耐火材料。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子時投案自首》1983年8月11日,上海市寶山縣公安局「投案自首值班室」內,一名犯罪嫌疑人在限定時間的最後一刻(子時)投案自首。當時,我國多地發生惡性犯罪案件。為震懾和遏制犯罪,中央決定實施改革開放之後的的首次「嚴打」。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寶鋼一期工程投產!》1985年9月15日,寶鋼一期工程投產時上海市民歡慶一號高爐點火成功。1978年12月23日,十一屆三中全會閉幕次日,我國建國以來最大的投資項目寶鋼工程在上海舉行動工典禮,它是我國改革開放決策正式實施的標誌之一。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史光柱、杜芸芸》1986年3月28日,在越戰中光榮負傷雙目失明,被譽為「當代保爾.柯察金」的我國著名戰鬥英雄史光柱與當時月工資只有20多元,卻將一筆10萬元巨額遺產獻給國家的蘇州麗華絲綢印染廠普通女工杜芸芸,同時成為英模報告團成員。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勞務市場》1992年4月16日晨,山東省臨沂市區的「馬路」上,一批就職於機關、企業的幹部職工利用周六和周日時間站街「擺攤」尋找兼職。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開始允許兼職,許多人犧牲休息時間增加經濟收入。 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要活干!》1992年3月22日,上海柴油機廠「破三鐵」(即:打破鐵飯碗、鐵交椅和鐵工資)之後,廠內實行獎金(計件)浮動制,勞動生產效率出現了暫時高漲。這是職工到車間調度室要活乾的一個瞬間。 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民工潮》1993年1月25日(農曆大年初三),中國「民工潮」四大源頭之一安徽省阜陽火車站的廣場上,正在候車前往上海打工的農民工。中國社會形成「民工大潮」的時間起源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先後經歷過「無序流動」「有序流動」和目前「平穩理性」的三個階段。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 慶典! 》1995年5月18日,位於浦東新區陸家嘴468米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建成投入使用。該建築成為上海市標誌性文化景觀之一。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商販母子》1994年10月15日,上海外灘黃埔公園內水果攤上的母子。當時,「全民皆商」浪潮席捲全國,與此同時,「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等社會分配不公現象也凸現出來,在此現狀影響下有的家長讓自己的孩子輟學經商。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 首次包機 》???1995年1月29日,乘坐國航第一批從日本神戶地震災區包機回國的學子到達上海虹橋國際機場。 1995年1月17日晨5時46分,日本神戶發生7.2級地震,1200多名中國留學生中3人遇難100多名受傷並滯留現場饑寒交迫。上海各界迅速捐款並包機從神戶接學子回國,開創了我國用包機從國外接學子回國的先例。 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累倒了 》2001年4月19日,上海楊浦區婦幼保健院月嫂培訓班一位學員突然暈倒。這位月嫂是「4050」下崗職工,為了再就業,她每天奔波於上海三家培訓班攻讀技術證書,早出晚歸最終累倒。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 千萬元韓星代言 》2001年7月29日,韓國影星金喜善以千萬元價格出場為中國企業TCL手機代言,創造了當年度影星代言廣告的最高紀錄。當年的中國社會勁吹韓流。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醫療問題!》1998年3月15日,北京市舉辦消費者權益日,由衛生部設立的投訴點上人數眾多情緒激烈。 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捂臉見人》1999年5月13日,桂林市海萊夜總會的KTV服務小姐和黑打手聯手天價敲詐顧客,造成一顧客無奈跳樓時重度癱瘓。這是公安部門出手依法打擊該處不法商家的一個鏡頭。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 同志們來了! 》1999年9月26日,慶祝建國50周年前夕,革命老區沂蒙山王莊村,戰爭年代的支前英雄,時年80歲的王雙良老人,面對前來看望她的幹部喜極而泣,嘴裡反覆說著「同志們來了!」,燒了茶水讓「同志們喝了再走」…… 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官看警示碑表情複雜》1999年1月4日,重慶市綦江縣因官員腐敗和不法承包商偷工減料等原因,新建成的綦江彩虹橋垮塌,40人死亡多人受傷而震驚全國。一年後,由中鐵大橋局捐建,原地再起新虹橋,並在橋邊豎起一座警示碑。揭幕儀式前當地新老官員爭相前往觀看碑文,表情複雜。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告別家園》2002年8月24日,三峽庫區重慶市巫山縣外遷安徽省繁昌縣的移民告別家鄉登船啟程。我國三峽一、二期工程,總移民數量達100多萬人,是此前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伊泰普電站移民的28倍。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築巢夜戰》2006年6月16日22時許,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場場館鳥巢建設工地上,工人夜以繼日的工作。鳥巢建設工程2003年12月24日開工建設,2008年3月完工。2007年在世界新建築評選中位列「世界十大建築」之首。 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 大橋作證 》2018年9月8日晚6時30分許,武漢長江二橋邊的公園裡,兩位新人正在拍攝婚紗照。武漢市民介紹:「現在武漢的年輕人拍婚紗照片以大橋為背景是重要內容之一。」目前,在我國長江幹流,宜賓以下已有跨江大橋138座,僅武漢市的長江段上就有11座世界級的特大橋樑。 於文國攝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 精準扶貧幫扶點》2018年7月24日,國家級貧困縣貴州省威寧縣石門鄉年豐村,在國家實施精準扶貧戰略中,同濟醫院的駐村幫扶點上前往就醫的村民。 於文國攝

於文國感悟新聞紀實攝影30句箴言

(1)、新聞紀實攝影就其本身而言僅是一項技能而已。只有將這項技能融入到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事業中時,它才能顯現出不朽的魅力。

(2)、優秀新聞攝影作品「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所以,攝影記者的新聞敏感和史學思維同樣重要。

(3)、新聞紀實照片一定要好看,但不是唯美。它的好看在於寫真,在於暖心、養心、甚至是虐心。

(4)、職業特點決定了有作為的攝影記者永遠在路上,而這個手裡拿著相機的行者,行囊中一定「半是膠捲,半是書」。

(5)、在藝術創作領域裡,無論哪個門類,學校只能培養技巧,而生活才是源泉,社會知識和解讀生命的能力沒有捷徑,你對生活的感悟有多深,作品就有多厚。

(6)、攝影記者最好少往權貴交際圈裡擠。記者的高貴不在奢侈鬥富,不在觥籌交錯,不在附庸風雅,而在植根於骨子裡的信仰、擔當與高尚。

(7)、做攝影記者,追求時效十分重要,而不唯時效也很重要。也就是說,有些照片可以拍了留給歷史。

(8)、記錄類攝影家,面對那些暫時不懂、不解、不便仔細詢問的內容時,應該「先記錄再消化」,甚至有時候可以把消化的任務交給歷史。

(9)、新聞的真實性原則,決定了攝影記者在拍攝時,尤其是在拍攝事件性新聞時,不允許做影響真實性的「挪動」、「重演」、「添枝加葉」等。但是,記者可以「挪動」自己,進行構思和構圖。

(10)、在新聞紀實攝影中,面對同一個事物,同一種場景,一百個人拍,照片會有一百個樣。只有雷同的角度,沒有相同的畫面。兩顆腦袋不同,畫面一定不同。

(11)、攝影記者在新聞現場,即便是再有規律可循的事件,抓拍的一剎那也有無限可能性。所以,最終的畫面只能在現場摁快門的一剎那誕生。

(12)、功名和功利只有一字之差,卻區別甚大。我們追求功名,但是,最好不要功利。

(13)、新聞紀實攝影家按動了快門,他所定格的內容就成為永恆。好作品的生命遠比人的壽命長。所以,攝影家延長生命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出優秀作品。

(14)、任何新聞紀實攝影家,都很難推出一種全新且被廣泛認可的影像模式。他們只有在繼承前人甚至是臨摹的基礎之上發展創新,並形成新的風格。這就是繼承與創新的辯證關係。

(15)、新聞紀實攝影家要想自己的影像不重複、不雷同、不俗套,最好的辦法就是尊重生活,或者叫做抓拍。抓拍的順序是:形式跟著內容走,影像隨著新聞變。因為,生活永遠比人的預想要豐富。

(16)、我50歲以後,持續快樂的時刻是在拍照過程中。那種對著取景框全身心的構思、構圖、用光、摁快門的快感妙不可言。經常是拿著相機時生龍活虎,放下相機後成了狗熊。

(17)、攝影記者是雜家,但也不是越雜越好,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知識窮盡。我的經驗是,年輕時多闖、多看、多學,從事一段專業後逐步走向專一。也就是說,把知識結構壘成一個金字塔。

(18)、攝影記者應具有「不給歷史留白」的自覺和勇氣。但這並不意味著有聞必錄。?

(19)、新聞紀實攝影家的眼睛就像一台透視機,他們不知疲倦地踐行對社會的建設性,以此體現人文關懷和人生價值。

(20)、新聞紀實攝影專業有許多光環,比如:出名、獲獎等。而入行之後會發現,光鮮的背後更多的是汗水、淚水、甚至是血的代價。面對這些問題,信念堅定的人選擇堅守,而貪圖安逸的人則往往選擇退縮。我想說,如果只為賺錢當大款,最好別幹這一行。

(21)、當攝影記者40年後,對於我,攝影已經不僅是一份工作。它,即是飯碗又是愛好,既是生活又是生命,既很近又很遠,既複雜又簡單。如果僅僅把它當做職業,就會缺少了許多原動力。

(22)、未來攝影領域裡,影像表達會更加多元,但是,寫真特性依然是新聞紀實攝影不可動搖的主體。「真好!」這個詞的意思是說:真的才好。

(23)、閱讀照片時,多數人是不太注意作者名字的。如果攝影者在拍照中,只是想著自己,他(她)們多半會失望。

(24)、攝影家的觀點都在照片里。所以,讀一位記錄類攝影家的20幅(組)作品,就基本能夠看出他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5)、人生在前行過程中,經常需要找找自己的位置。「坐標系」是個好工具。即:橫向比較可以知優劣,從而取長補短。縱向比較可以知未來,進而傳承與創新。

(26)、優秀新聞紀實攝影作品 =「記實、記事、記史 +精彩瞬間」。

(27)、一幅完整的新聞紀實攝影作品,需要「照片+說明」,而且,二者都重要。

(28)、細節和情節永遠是新聞紀實照片抓眼球、強記憶的法寶。

(29)、搞新聞紀實攝影「怎麼拍」固然重要,而「拍什麼」、「為誰拍」、「為什麼拍」則更重要。這也是整個攝影事業「術」與「道」的根本問題。

(30)、記錄「中華民族的奮鬥史和文明進程」,汗水、淚水、血水,哭聲、笑聲、歌聲都在攝程之內。

註:「於文國攝影30句」根據作者筆記整理

一張好照片:既是今天的新聞,又是明天的歷史

於文國,高級記者、兼職教授、攝影家。目前我國惟一一位獲得過中國新聞獎「照片、通訊、論文」獎的「兩棲」記者。先後做過農民、軍人、工人、記者等。曾任《工人日報》美術攝影部主任兼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第5、6屆副會長等。

現任中國工業攝影協會副主席、專業報新聞攝影學會會長。?自1978年起從事記錄類攝影至今,足跡遍及我國31個省市自治區,被媒體描述為「無論是國家重大新聞現場,還是偏遠的工地、車間、工棚,哪裡有新聞,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6次獲得中國新聞獎、90多次獲得國內外攝影作品獎;第一、二、三屆中國攝影記者「金眼獎」;第十一屆中國攝影「金像獎」;第十三屆「長江韜奮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抗震救災模範等稱號的獲得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再見海綿寶寶之父,再見我們的童年
2018博博會啟幕 「藝術情報站」引發圍觀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