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這周六就是冬至了,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古人認為這是陽氣開始回升的時刻,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民間也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稱冬至為「亞歲」。以前漂泊外地的人,到了冬至都要回家過冬節,可見冬至的重要性也僅次於過年。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在我國的北方和南方,冬至有吃餃子和湯圓的習俗。進一步說,北方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為什麼冬至這天一定要吃餃子呢?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在東漢末年時期,名醫張仲景見很多窮苦百姓饑寒交迫,耳朵都凍爛,於是發明了「祛寒嬌耳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在鍋熬,煮好後再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形狀,人們吃下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耳朵變暖,爛耳朵就變好了。

所以,現在才有童謠唱:「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而南方吃湯圓的習俗,是這麼來的: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史料記載,稱「冬至,粉糯米為丸,名『湯圓』」。做好湯圓後要祀神祭祖,而後合家圍吃湯圓,叫做「添歲」。所以冬至吃湯圓,除了表示太陽(陽光)逐漸回來,也代表團圓的意思,現代人更喜歡把它當成圓滿的象徵。

不過,作為美食大國,可別以為各地的冬至只有餃子和湯圓了,今天小方就和大家分享一些地方冬至這天吃的美味。

老北京——餛飩

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燕京歲時記》云:「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於冬至日食之。」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除了形態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食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蓄。

廈門——薑母鴨

廈門人對鴨可以說是情有獨鍾,一年四季都在吃鴨,鹽鴨、醬鴨、烤鴨、四物燉鴨,冬至吃薑母鴨。一條街只要有一攤賣薑母鴨的店,就整街飄香。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薑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後,再加入老薑(薑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特別滋補。

杭州——年糕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

雲南——糍粑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在雲南,冬至有吃糍粑的習俗。到了這一天,一家人團團圓圓、歡歡喜喜地圍在火盆邊,有說有笑地烘烤著糍粑,遇上有親朋好友來訪,最好的見面禮也是烤上一個糍粑。

浙江——蕎麥麵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江南——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的冬至之夜,有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能夠補養人體正氣,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在冬天食用。

明天冬至!除了吃餃子,吃點別的吧

糯米噴香,臘肉油而不膩,赤豆和花生都燜入味了,特別好吃。若是想吃得更為健康,可減少臘肉的比例,增加多一點豆類雜糧亦可。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大物博的中國,孕育了無數獨特的飲食文化,味道雖不同,但冬至要吃些好的,幾乎是所有人的共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