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遼瀋戰役:鄭洞國為何在最後時刻才宣布起義?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遼瀋戰役:鄭洞國為何在最後時刻才宣布起義?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1948年9月遼瀋戰役爆發之後,國民黨錦州守軍范漢傑部率先遭受到了攻擊。當時,坐鎮長春的國民黨東北剿總副司令兼第一兵團司令鄭洞國已經預感到,如果錦州有所不保,那麼自己從長春突圍就失去了任何意義。因為自己將面臨著兩個包圍圈,一個是長春城外的小包圍圈,另一個則是整個東北地區的大包圍圈,即使自己能從長春小包圍圈中衝出去,也沒有辦法離開東北,自己全軍覆沒是遲早的事情。

當時,鄭洞國手下有兩個軍六個師的兵力,總人數將近到達十萬之多。但在遼瀋戰役爆發之前,鄭洞國的部隊在長春城內已經被圍困了好幾個月了,每天只能依靠空投物資艱難維持著。雖然,蔣介石曾多次給鄭洞國下達突圍命令,但突圍出去談何容易,鄭洞國也試了不是一次兩次了。此後,隨著錦州范漢傑部全軍覆沒,錦州成功解放,鄭洞國整天憂心忡忡,其手下的部隊也開始人心浮動,該如何是好,鄭洞國也拿不定一個主意。

沒過多久,鄭洞國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還是老調重彈讓他向瀋陽突圍。鄭洞國想想也罷,與其在長春城內守死,不如在拼一下能逃出去多少算多少。可是就在鄭洞國召集手下兩個軍長部署突圍計劃的時候,開始察覺到了一絲異樣,新編第七軍的軍長李鴻說他病了,不能參加會議,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則堅決反對突圍,並直言不諱地表示出去就是個死。既然手下兩位軍長都是這種態度,鄭洞國只好把情況報告給了蔣介石。

很快蔣介石的命令到了,措辭嚴厲地讓鄭洞國趕緊率部突圍。於是鄭洞國下定決心,計劃於9月16日晚做準備,17日「四面出擊」,18日開始突圍。可是,還沒等到18日突圍,17日晚第六十軍軍長曾澤生就發電宣布起義了,旋即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此時,鄭洞國手下能掌控的只有兵團直屬部隊,躲避在長春城內中央銀行大樓里負隅頑抗。當時,鄭洞國黯然神傷、萬念俱灰,抱著對蔣介石從一而終的想法,決定在最後時刻一死了之。

可是就在最後時刻,還沒等鄭洞國一死了之,就被手下的人以「主持大計」為由請到了中央銀行大樓的前廳。等鄭洞國一出去這才發現,大樓前廳早已站滿了東北野戰軍將士,已經是孤家寡人的鄭洞國不得不接受現實,在最後時刻宣布脫離了國民黨陣營,避免了被俘虜的命運。鄭洞國也由此成為國民黨東北將領中唯一一個不是戰俘的人。新中國成立之後,鄭洞國擔任過水利部參事、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務,於1991年在北京病逝,時年88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成功是決不放棄 的精彩文章:

國民黨將領胡璉真實的軍事水平如何?

TAG:成功是決不放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