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新政治家》:英國右翼脫歐之夢的破滅

《新政治家》:英國右翼脫歐之夢的破滅

英國政壇右翼的自由市場派人士認為,退出歐盟可以為英國實施新經濟模式提供必要的前提。他們的願景會變成現實嗎?脫歐後英國該走向何方?2018年11月28日《新政治家》刊登該刊編輯喬治·伊頓(George Eton)的文章,認為英國脫歐後推行新經濟模式只不過是一種幻想,並對幻想破滅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新政治家》:英國右翼脫歐之夢的破滅

吳學麗/編譯

圖片 | 網路

對於自由市場右翼來說,英國脫歐是一場大範圍的供給方革命,意味著消除對企業的不必要的監管負擔,意味著對歐盟的社會負擔減半,增加43億英鎊的經濟收益以及增加國內6萬個新工作崗位。退出歐盟就是使英國從布魯塞爾官僚主義的束縛中解脫出來,放棄繁瑣的法規和「繁文縟節」,與「大不列顛體系」中的國家,如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美國等,達成貿易協議。英國國際貿易部將這一願景稱為「帝國2.0」。

實際上,即使英國在2019年3月29日如期離開歐盟,至少到2020年12月的這個過渡期內,它仍然會受到歐洲法律法規的約束。如果歐盟不批准解決愛爾蘭邊境問題的辦法,英國就不能與其他國家簽署貿易協議。此外,英國政府必須在「社會、就業、環境、氣候變化和相關稅務事項」等領域與歐盟27國進行「公平競爭」。大不列顛不但沒有被解放,反而被束縛住了。

在「獨特的歐洲社會模式」中,歐盟社會憲章被納入英國法律,賦予工人很多權利,如每年至少28天的帶薪假期、產假和陪產假以及兼職員工享有同樣權利等,但是公共支出從1997-1998年佔GDP的34.8%上升到2009-2010年的44.9%。歐洲懷疑論者在《解放了的大不列顛》一書中,譴責了英國的「臃腫狀態、高稅收和過度監管」,嘲笑英國工人是「世界上最糟糕的閑人之一」,敦促英國效仿澳大利亞、加拿大和亞洲(中國香港、新加坡、韓國)的「老虎經濟」。卡梅倫時代的公共支出大幅減少,但稅收和監管卻沒有降低。於是,自由市場人士在2016年公投中推動英國退歐。

在公投中,英國在政治上實際處於崩潰狀態:英格蘭和威爾士投票以53%對47%支持離開,但蘇格蘭(62對38)和北愛爾蘭(56對44)支持留在歐盟。現在擺在脫歐者面前最大障礙的愛爾蘭邊界問題在投票期間被忽視了。當時的輿論對「盎格魯一體化」表現出過度的興奮,忽略了英國脫離關稅同盟和單一市場意味著「必須在北方和共和國之間進行邊境管制」。愛爾蘭邊境問題這個帝國1.0的遺產阻礙了脫歐派實現「帝國2.0」的夢想。

實際上,認為「盎格魯一體化」可以替代歐盟是一種妄想。英國政府的分析表明,英國將在15年內從「硬脫歐」(退出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中損失2%至8%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同時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議也只會增加不超過0.6%的GDP。

英國右翼的願景需通過自由市場來實現,但是對於首相特蕾莎·梅來說,國家而不是市場才是促進國家偉大的手段。而2018年英國社會態度調查也發現,60%的人贊成提高稅收和支出,而僅有4%的人希望回歸小政府的狀態。「大政府」時代遠遠沒有結束。如果脫歐後的英國經濟自然發展的話,那肯定遵從「激進派」倡導的經濟模式,意味著更多的公共投資、國家干預、製造業復甦,等等。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英國離開歐盟時,它可能會發展出更加歐洲化的經濟模式。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37期第7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鄧曉芒:澄清審美判斷力在康德哲學中的地位
後理論時代:理論未死!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