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所學校只辦了15年,卻培養出三位國家元首,數十位風雲人物

這所學校只辦了15年,卻培養出三位國家元首,數十位風雲人物

一說起中國歷史上的著名軍事院校,很多人可能首先就會聯想到黃埔軍校。不過,夜讀史書今天要跟大家談及的這所學校雖然名氣遠不及黃埔,但裡面培養出來的人才卻跟黃埔軍校比起來毫不遜色。這所學校的名字叫「天津武備學堂」(也稱「北洋武備學堂」)。

天津武備學堂

天津武備學堂是中國第一所陸軍學校,成立於1885年(清朝光緒十一年)正月,學校創始人為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

李鴻章早已有意向創辦一所陸軍學校,為中國培養當時急需的新式優秀將領。可是,這一想法受到了很多勇營軍官的抵制,其中也包括了李鴻章的眾多追隨者們。因為對於這些老軍官們來說,一旦培養出一批掌握新式技能的軍官,遲早就會取代他們在軍中的位置。因此,創辦天津武備學堂的計劃一直拖到1885年初才付諸實施。

天津武備學堂位於天津白河下游東岸,大直沽以北,唐家口子以南,整個校區佔地約1000畝。學校的經費來自於日益枯竭的北洋海防經費。在學校創辦之初,李鴻章為了盡量減小來自各方的阻力,所以採取比較節制的辦法。他只計劃訓練約一百名下級軍官和一些從淮軍及練軍中精選來的士兵,再加上少數希望學習軍事的文員。學校的課程包括天文、地理、科學、測量、數學、軍事操練、基本戰術、應用戰術等內容。負責授課的主要是幾名從德國請來的軍事專家。課程以德文講授,再由同文館的翻譯員在一旁現場翻譯給學員們。

由於國家急需人才,李鴻章最初希望學員們用一年時間完成學業,然後各自返回原單位,再將所學的新知識傳授給身邊的同伴。不過,鑒於課程內容繁多,雖然經過壓縮,但想要用一年時間速成顯然是拔苗助長。所以,學制後來改為兩年,然後又改為三年。

天津武備學堂校規嚴明,對學生要求很高。按照規定,武備學堂的學生在完成學業前不得參加科舉考試,不許結婚,不許無故請假。父母去世可以請喪假,但假期很短。學生們需要定期參加考試來檢驗知識掌握的熟練程度,評定升級或留級,並以此作為日後任用職務的依據。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天津武備學堂遭聯軍焚毀。從學校建立到毀壞,武備學堂僅僅存在了15年多幾個月的時間,但這裡卻培養出了中國近代的大批風雲人物。有三人成為了後來的國家元首,他們是:馮國璋(1917年至1918年就職代理大總統)、曹錕(1923年至1924年就職第五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段祺瑞(1924年至1926年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執政)。至於從天津武備學堂走出的高級將領,那就非常多了。其中比較出名的有:王士珍(歷任陸軍部長、總參謀長、政府總理)、吳佩孚(直系軍閥的首領)、段芝貴(陸軍總長)、張懷芝(歷任山東督軍、參謀總長)、李純(江蘇督軍)、陳光遠(江西督軍)、王占元(湖北督軍)、田中玉(山東督軍)、盧永祥(浙江督軍)。這些人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顯赫一時。但追根溯源,這些人之所以能取得日後的成就,跟當年他們在天津武備學堂的求學經歷可謂是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1].王家儉《北洋武備學堂》

[2].華乃德《中國最初的官辦洋學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史書 的精彩文章:

英國使團訪華,口口聲稱沒有領土野心,乾隆得知後卻大怒
這個帝王太糊塗,傳位給兒子,卻想不到孩子他爸是「隔壁老王」

TAG:夜讀史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