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玩命推升股價背後,優信到底是有多缺錢?

玩命推升股價背後,優信到底是有多缺錢?

科技自媒體 / 於剛

近日,在一片蕭條的中概股市場,優信成了一支新的「妖股」。自12月6日「官宣」了與淘寶的合作之後,在沒有任何業務數據支撐的情況下,不到十天飆升的股價就一度超過了低點的3倍以上,令業界頗為咋舌。然而在跟風入局的參與者之外,也有媒體指出這一突發性增長背後的異常和隱憂:在缺乏能夠支撐穩定現金流的業務模型的情況下,優信承受著並不寬裕的現金儲備和大量的債務與資本退場壓力,對於資金的強烈要求,使這次暴漲背後顯得更加「妖」。

合作只為催生新「妖股」?

自6月底上市以來,優信的股價就始終處於「跌跌不休」的過程中。儘管上市時宣稱自己為「中國二手車電商第一股」,但由於上市對企業信息透明化的需求,優信金融佔比過高、單車交易收益過低、收益模型不完善等情況都在持續被曝光,也讓其越來越多被稱為「披著交易外衣的二手車金融公司」。截至12月4日,優信股價盤中最低跌至2.81美元,較上市發行價9美元已經跌掉了近7成。

而優信對扭轉這一認識也在不斷做著努力,正如此次與淘寶的合作。在對外合作的新聞中,優信宣稱將與淘寶在二手車B2B、B2C、金融、供應鏈等領域展開「全面、深入的戰略合作」。此前在Q3季報新聞中,優信也強調了C端業務的比重提升和營收增長,再加上此次與中國最大C類電商的合作,無論是從流量上還是從想像空間上,優信「二手車電商平台」這一定位都抱住了新的「大腿」,股價有所抬升也是情理之中。

然而對此次合作進行了深入分析,卻能發現這一合作其實並不如看起來這麼美好。多家媒體撰文指出,優信並非首家入駐淘寶的二手車電商,不僅有先前合作的車置寶爭奪流量,還有阿里直接投資的大搜車,更有海量二手車商自行開店,在並未巨資購買頭部廣告位的情況下,淘寶能夠為優信帶來的流量依然存疑。同時優信作為交易信息平台並不掌握相應車源,展示車源依然存放在線下二手車商手中,即使能夠在淘寶展開交易,線下參差不齊的體驗也難以承載相應服務,雙方合作實現1+1>2的可能性並不大。

這意味著,此次合作名義上的意義高出了實際應有的價值,因此不少業內人士猜測,這次合作更像是為了抬升股價的造勢,是「優信在淘寶上開了個店」。

資金緊張下的「求全之策」

既然只是為了炒股價而生的一次「開網店」,優信卻拉來了淘寶高管在阿里共同召開發布會,聲勢頗為浩大。請淘寶這種行業巨頭為自家站台,遠非投放廣告一樣簡單,優信不僅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用於淘寶的投放合作,與其共享自身業務數據的合作籌碼想必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什麼讓優信下這麼大本錢只為了拉升股價?仔細分析優信近期的財務報表和業務結構就能發現,資金緊張可能是最核心的原因之一,在股票解禁期和可轉債雙雙臨期的情況下,靠合作大幅拉升股價可能是優信的「求全之策」。

優信Q3財報核心信息

優信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其2B業務交易量為91,844輛,同比下降8.5%;2C業務的交易量增加至129,465輛,同比增長53.2%,C端業務成為主要業績提升強調的部分。其中金融交易量達到60,131單,佔比達到46.4%,遠超出國內二手車市場8-10%的平均金融滲透率,已經接近了成熟二手車市場美國53%的金融滲透率。同時金融服務費率也從去年同期的6.1%上漲到6.9%,導致金融業務以4.736億元營收在總營收中佔比達到54.8%。相較於2016年的38.1%和2017年的48.4%,優信可以說毫不忌諱金融業務在自身營收構成中日益提升的支柱地位。

然而這也為優信未來的增長奠定了並不理想的有限空間。以車商作為主要線下載體、放言已經覆蓋「全國超10萬車商」的交易業務量增長空間受限於車商本身;幾近觸頂的金融滲透率難以提升,在普惠金融不斷推廣、費率難以持續增長的情況下,也限制了核心業務金融的增長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未來優信的增長空間幾乎一眼就能望到盡頭。

然而開銷卻並非如此。國內二手車平台市場尚未完全進入寡頭時代,幾家互聯網二手車平台仍處在激烈的競爭中,市場營銷開銷巨大。以財報中的銷售與市場開銷(內含廣告投放)為例,2018年優信Q1-Q3此項開銷分別為6.33億,6.09億和7.55億,而2017年的同期則為5.03億、4.65億和5.41億,同比增幅分別達到了25.8%、31.0%、39.6%,增長速度不斷提升。以此計算,再加上在二手車交易旺季的Q4,優信開始了新的一輪廣告投放,其Q4銷售及市場費用將更高。

然而優信現有的資金難以支撐這樣「持之以恆」的開銷。以Q3財報數據計算,優信單季虧損5.94億元,賬面現金及等價物加短期投資共約12.58億元,短期債務6.05億元,摺合賬面可用資金剩餘6.53億元,而這一數字僅僅能夠填補Q3的市場開銷。隨著Q4廣告投放及營銷費用增長,賬面虧空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結果。再加上明年即將到來的Q1二手車交易淡季,以及明年6月即將到期的一筆來自銀行的1.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億元)可轉債,優信的資金壓力已經達到空前的高度。

這種極端緊張的賬面情況,顯然將對已上市的優信財報造成不可避免的負面影響;同時,上市將近半年,股票解禁在即,諸多早期投資者亟待退場,一旦拋售量過大,共同造成的後果將導致已經跌入低谷的股價直接崩盤。因此,一次拉升股價的「合作」成為優信非常緊迫的選擇。

能否求「全」,市場說了算

優信在此次合作中的獲益其實顯而易見,拉升股價一方面能夠有助於投資者以優渥的價格退場獲取收益,避免可轉債到期後的資金壓力;另一方面高達15-20億的市值能夠尋求增發的可能性以用於資金救急,甚至不排除推動股價抬升散戶入場後「割韭菜」的可能。然而這些可能性,在市場的面前,都表現得並不樂觀。

想要實現增發,優信需要獲得來自資本市場的認可,然而以優信上市4天即破發,5個月市值縮水近7成的往期資歷來看,資本市場對這位「中國二手車電商第一股」的印象並不好,加之其與淘寶合作的C端店鋪開業兩個月銷售僅數十單、B端入駐拍賣的多個地方分公司交易量為0的慘淡業績,此次合作能夠帶來資本方多大的信心可能並不好說。

想要投資方體面退場,避免可轉債帶來的壓力,則根據協議優信明年6月股價需要達到9.8美元左右的高度。這一數值對於自上市以來就「跌跌不休」的優信來說,幾乎可望而不可及。即使同淘寶這樣重磅合作對象共同打造的「妖股」,也最高位也停留在7-8美元,而隨著幾天後解禁期到來,無論早期投資者離場帶來多大程度的股價下行影響,是否會帶來恐慌性拋售及股價暴跌,都會讓優信與期望的目標股價漸行漸遠。

從市場層面來說,優信已經為股價做出了最大程度上的努力。然而早期業務的積重難返,資金儲備的捉襟見肘,以電商身份上市的尷尬處境,都讓優信未來的發展空間日趨暗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砍柴網 的精彩文章:

最懂中國的日本經濟學家:搞垮日本的不是廣場協議 而是過分寬鬆的金融政策
是什麼促使你在視頻網站上選擇並完成一部電影?我們研究了下發現……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