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法義文摘:念佛往生是五乘齊入,本為凡夫、兼為聖人

法義文摘:念佛往生是五乘齊入,本為凡夫、兼為聖人

第十八願顯示阿彌陀佛要救度的對象是「十方眾生」。「十方」即是一切、所有之意,泛指除佛以外的九法界聖凡善惡眾生。

此「十方眾生」之語,第十八願成就文(《大經》下卷初)亦解釋為「諸有眾生」。若以「諸有眾生」而言,則是唯指三界六道之善惡凡夫,非指三界外之聖 人。「諸有」即是「種種有」,是指「二十五有」。《法華文句》言:「諸有者,二十五有之生處也。生死輪迴之迷界眾生,分為二十五種。有因必有果,因果不 亡,故稱為有。」即是二十五種三界六道的善惡凡夫,包含:四惡趣、四洲、六欲天、四禪天、四空天、大梵天、無想天、凈居天。

由上可知,「十方眾生」有二意:

一、「一切」:彰顯第十八願所要救度的機類(對象)是五乘九法界的眾生,亦即「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包含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善導大師在《觀經疏?玄義分》中說:

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

致使五乘齊入。

故第十八願之念佛一門,是「五乘齊入」的門戶。

二、「諸有」:彰顯「本為凡夫,兼為聖人」(根本上是為救度善惡凡夫,而同時又兼為聲聞、緣覺、菩薩)之教。「諸有眾生」一語,所指的主要是凡夫,而非聖人,所以此語突顯出「凡夫為本」之意。

由上可知,「十方眾生」是「五乘齊入」「本為凡夫,兼為聖人」之意。

而凡夫之中,有善有惡;惡中之極,即是逆謗、闡提的眾生。而由下品下生的事證,明知彌陀的救度包括一生造惡的根機,且極惡如逆謗闡提的眾生,亦加以救度:這給一切善惡凡夫無盡的安慰。

因為,逆謗闡提都能蒙佛救度、脫離阿鼻地獄、往生極樂凈土,則有何人不能往生?人人都能蒙佛救度,人人都往生有分!

這一點很重要!這一點如果不加以甄別、顯明,則不知彌陀的大悲救度有沒有包括我,不知我往生有沒有分。所以說這一點非常重要,其重要性關係到凈土宗 建立的根本精神,不可不加以重視,不可不加以明確判定,否則凈土宗普度萬機、易行安樂的特色就不能彰顯,我等濁惡凡夫的解脫就沒有門路,而佛教大慈大悲、 拔苦與樂的精神也蕩然無存。

——摘自 慧凈法師 《無條件的救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中芬陀利花 的精彩文章:

學佛有問必答:從事殺生職業念佛有功德嗎?能為逝者超度嗎?
學佛分享:向觀世音菩薩求師傅,菩薩安排我進入善導念佛法門

TAG:人中芬陀利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