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杜月笙傳一:寄人籬下受盡委屈,14歲闖蕩上海灘!

杜月笙傳一:寄人籬下受盡委屈,14歲闖蕩上海灘!

1888年8月22日,上海縣高橋鎮杜家花園,一間破舊不堪的平房裡,一個男孩降生了。這天正是農曆的七月十五中元節,所以父母就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月生」,意思是「月半而生」,他就是後來威震上海灘的杜月笙。杜月笙發跡以後,嫌這名字太土,遂改名為「鏞」,「月生」則改成了「月笙」,作為他的號。

他的父親杜文慶沒什麼手藝,只能在茶館跑堂或在碼頭上賣苦力為生。為了補貼家用,杜月笙的母親朱氏,也出門做些縫補衣物的活計。杜月笙出生後,杜文慶和別人合夥開起了米店,本想鹹魚翻身,沒想到又遇天災人禍。1889年夏未秋初大雨連綿,水稻都爛在了地里,朱氏獨自帶著杜月笙難以度日,只好抱著還不會走路的杜月笙,到楊樹浦找杜文慶。

這小米店本來就本小利薄,結果米價暴漲,他們根本沒錢進貨,生意眼看就黃了。朱氏為了能讓這個家能夠生活下去,只好去紡織廠當了女工。第二年,朱氏又生下一個女兒,家裡負擔更重。沒過多久,朱氏連累帶病去世,杜文慶含淚把妻子用薄皮棺材裝殮了運回家。由於實在養不活2個孩子,女兒被他送給別人撫養。

不久之後,杜文慶續弦張氏。可沒過多久,杜文慶也染病去世,張氏獨自帶著杜月笙靠著米店勉強糊口,但張氏不懂經營,米店也很快歇業。不得不說,這個繼母對杜月笙還不錯,靠著給別人洗衣服,硬是讓杜月笙上了學,只是沒過多久就因為交不起學費,杜月笙不得不輟學回家。

1895年,戰亂四起,瘟疫盛行,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了,張氏賴以為生的洗衣的活也沒了,無奈之下丟下8歲的杜月笙,一去不復返。無依無靠的杜月笙,肚子餓得「咕咕」直叫,哭哭啼啼地朝外婆家走去。外婆見到這個可憐的外孫,一把摟在懷裡半天沒鬆開。儘管外婆對他疼愛有加,可舅舅和舅母卻整天板著張臉,讓杜月笙心裡很不安,生怕他們把自己趕出門。

別看他此時才8歲,生活的艱辛和流離已讓他變得敏感和成熟,只要見到家裡有活,他二話不說馬上擼起袖子就干。儘管小心翼翼,但他一個孩子難免犯點錯,舅父舅母輕則對他一陣呵斥,重則一大嘴巴子,打得杜月笙眼冒金星,卻也只能咬著牙忍受,連大聲哭也不敢。

每天過著這樣寄人籬下的生活,心中的苦楚只有往肚裡咽。實在委屈時,杜月笙就偷偷找個角落躲起來哭,常常是越哭越難過,他心裡特別想念父親、母親,還有繼母,如果他們還在的話,即使自己不像富人家的孩子那樣掌上明珠般地要啥有啥,起碼不會像現在這樣忍氣吞聲的。哭完,還得馬上擦乾眼淚,若是被舅舅舅母看到,肯定又是一頓責罵。

時光荏苒,斗轉星移。杜月笙已長成了一個小夥子,雖然飢一餐飽一頓的生活讓他長得還十分瘦弱,但他渾身上下的骨節彷彿充滿了力量,他覺得脫高苦海的時候到了,自己要出去闖一番事業。在走的那一天,外祖母一直送他走到橋頭,杜月笙含淚告別了外祖母,朝著那個充滿未知的地方前進。那一年,杜月笙14歲,目的地是上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圓桌派 的精彩文章:

越南戰爭,美軍始終炸不壞這座橋,感嘆:還是中國鐵道兵厲害!
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主動侵略:攻佔他國首都,回程時卻死傷過半!

TAG:圓桌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