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丨120年從未停產,「太原兵工廠」榮獲國家工業遺產稱號

歷史丨120年從未停產,「太原兵工廠」榮獲國家工業遺產稱號

原標題:歷史丨120年從未停產,「太原兵工廠」榮獲國家工業遺產稱號



晉造工坊

走進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廠區深處,機床的轟鳴漸漸遠去,映入眼帘的,便是幾棟典型的民國時期建築。灰色的磚牆,中西結合的建築外形。這裡就是太原兵工廠工業遺址,從1898年的山西機器局,到今天的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120年里機器的運轉卻一直從未停止,向外界訴說著百年滄桑。


12月17日,在工信部舉辦的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太原兵工廠」榮獲國家工業遺產稱號,用它的悠久歷史向外展示山西工業發展的輝煌。


太原兵工廠歷經三個世紀,老辦公樓里文物眾多


步入廠區大門,就能看到藍白色的公司廠房,聽見隆隆的機械聲。該公司總經理助理劉貴紅說:「這些建築都是上個世紀50年代的,也是工業遺址。因為現在生產還要在進行,外面重新裝修了一遍。」他說,現在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的廠房,其實是在太原兵工廠舊址基礎上,不斷擴建而來,舊廠被擴建的新建築「包裹」在裡面,總共有23萬平方米。「遺址里有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45件物品已被國家列為可移動文物遺產。」


西北修造廠沙盤模型


太原兵工廠從創建至今已歷經三個世紀、120餘年的發展歷程,保存各個時期較全的武器生產設備。早在1898年洋務運動期間,山西巡撫胡聘之受張之洞建立的漢陽兵工廠的影響,在太原小北門(拱極門)外千佛寺廟地建了22間廠房,命名為機器局。辛亥革命後,機器局改為太原兵工廠。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在全國人民抗日的形勢下,太原兵工廠不斷擴大規模,改為西北製造廠,成為西北實業公司的一員,為前線抗擊日軍侵略的士兵提供了無數槍炮。1949年4月,太原解放,華北兵工局接管太原兵工廠,成為人民的兵工廠,在我國的武器製造史上創下了很多輝煌成績。


太原兵工廠悠久的歷史留下了眾多珍貴的工業文物,在一座1930年建的老辦公室里,舊式的地板踩上去吱吱作響,劉貴紅如數家珍地介紹:「這些民國的老式轉椅是在倉庫發現的,結實得很。那邊的大穿衣鏡是清末的,鏡面一直沒換過,現在都能用。這是天津德順號保險箱,清末山西機器局用它來裝銀錠。」


工業遺址里 「晉造」武器展現山西工業發展的輝煌

「一說起過去戰爭用的槍,『漢陽造』的槍械算是最出名的,但是咱太原兵工廠生產的『晉造』武器,卻絲毫不遜色『漢陽造』。」1912年,太原兵工廠從日本、德國、英國引進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機械設備,聘用國外軍工廠技術人員,逐步擴建,工廠的規模堪與全國較大的漢陽兵工廠、瀋陽兵工廠相媲美。從1928年至1930年間,太原兵工廠的月產量為:輕重炮35門,迫擊炮100門,步槍3000支,機槍15挺,衝鋒槍900支,炮彈1.5萬發,迫擊炮彈9000發,子彈420萬發。



晉造火炮


其中,晉造六五步槍在抗日戰爭中,成為中國軍隊手裡的戰鬥利器,為擊敗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種晉造六五步槍,其實是仿日本的三八式步槍,槍的節套上有垂直刻印的「六五步槍」,有的橫向刻印「晉造」字樣。劉貴紅說,山西造的三八大蓋口徑為6.5mm,和日本的是一樣的,但是做了很多改進。晉造六五步槍加長槍管,使全槍長1274mm,槍管長797mm。「日本的三八式步槍,最遠射程只有四百多米,但晉造六五步槍加長槍管,最遠射程有一千多米,能匹敵原裝進口的日本產品,堪稱是抗戰時中國軍隊仿造槍支的精品。」


精巧的零件


「晉造」武器的精良不僅靠當時太原兵工廠製造技藝精湛,更靠製造機械的先進。劉貴紅惋惜地說:「1937年日軍佔領太原後,垂涎太原兵工廠的先進設備,在1939年兩次劫走各項設備3600部,拆卸裝箱運往日本國內。如果這些裝備能留下,放到現在也是巨大的財富,它們見證了山西工業發展的輝煌。」


未來的太原兵工廠將成為開放展館


機械加工車間已經具有展覽館規模,灰色的磚牆、各式各樣的大型機器、小巧玲瓏的刀具櫃,彷彿能看到師傅在指揮學徒如何操作機器,工人們用著精巧的量具認真測量。「我們將設備的擺設,都盡量還原它本來的面貌,包括機器傳送帶的連接方式,可以讓參觀的人們一目了然。這種擺放設備的方式,我們在全國應該說算是首例。」劉貴紅說。


晉造工坊內擺放的老設備


其實,從各省工業遺產數量的分布情況來看,山西的工業遺產數量並不佔優。十幾年前的太原兵工廠,可能僅算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待拆的老舊建築。「太原工業遺產保存狀況很不好。經初步了解,現存已發現的工業遺產僅有八九處,還有待進一步普查。」城市建設進入高速發展時期,一些尚未被界定為文物、未受到重視的工業建築物和相關遺存沒有得到有效保護,正在從現代城市裡消失。



各種工具


為了保護工業遺產,山西北方機械控股有限公司在2008年,利用民國時期的辦公室創設了第一座「太原兵工廠舊址」展館;2017年和2018年,創建了民國時期工業機械設備展和太原機械廠工人運動史展館。展館的建成也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太原市杏花嶺區文物旅遊局局長宋建偉就曾表示,民國時期的三大兵工廠中,只有太原兵工廠保留了原來的廠房、辦公室及生產設備,反映了近代工業文明。


看著這些工業遺產,劉貴紅喜悅的心情溢於言表。他說,從2014年公司就開始研究,預計未來這裡要建成多個展館,對外開放。「我們還聯合了山西一些高校的師生,打算運用現在車間生產剩下的邊角料,開發文創產品,爭取把山西工業文化發揚出去。」


采寫:瞿靜


攝影:何光暉


山西雲媒體出品


(編輯:王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西日報 的精彩文章:

聽說 | 宋朝文人的寒夜

TAG:山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