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才能出眾、卓爾不凡的宋嘉樹及宋氏三姐妹

才能出眾、卓爾不凡的宋嘉樹及宋氏三姐妹

原標題:才能出眾、卓爾不凡的宋嘉樹及宋氏三姐妹


(內容簡介:被稱為「宋氏家族第一人」的宋嘉樹,以他鮮明的個性,熏陶和培養了宋氏三姐妹及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三兄弟。大姐宋靄齡愛錢,孔家富可敵國;二姐宋慶齡愛國不愛錢,一生清素可風;宋美齡愛權又愛錢,猛虎搏二兔難免有失。)


宋嘉樹(1864-1918),字耀如,教名查理·瓊斯,生於海南島文昌縣韓姓人家,原名韓橋孫。1875年隨宋姓堂舅赴美洲古巴,遂改姓宋。早年闖蕩美國,當過茶葉店的夥計,做過緝私船的水手,讀過以神學院著稱的杜克大學,最終成為基督教衛理公會的傳教士。豐富的閱歷使他認識到,改造社會必須從革新政治入手,他對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畢生倡導的「三民主義」思想(民有、民治、民享)抱有發至內心的崇敬和好感,並將它視為放之四海皆可行的真理。這樣一個人,作為公民,他註定不會成為孱弱之徒和平庸之輩。作為父親,他絕對不會聽任子女重蹈前人的覆轍,一定要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有益的公民.


宋嘉樹頭腦發達,精力充沛,性格耿直,1886年初他作為傳教士回到上海,由於與教會首領林樂知多有齟齬,很快就煙消了傳教的興趣,轉而經營實業,創辦麵粉廠和印刷廠,代辦機器進口業務,在上海這個「冒險家的樂園」,他幾乎沒怎麼勞心費力就成了百萬富翁。有了錢,他沒急著奢侈享受,而是給子女提供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教育,他先後將六個子女送去美國留學,這其中便有宋氏三姐妹。


宋嘉樹蔑視男尊女卑的世俗偏見,主張男女平等,他以斯巴達精神砥礪三個女兒,有意將她們培養成公民而不是公主,讓她們解放手腳,不刺繡,不纏足,像男孩子一樣玩勇敢者的遊戲,甚至淋雨,「沐與大麓,烈風雷雨而不迷」。


據文獻記載,中國最早出洋求學的女子是江西的康愛德和湖北的石美玉,早在1892年她們就留學美國。宋嘉樹得風氣之先,也不甘人後,1904年,他送剛滿十四歲的大女兒靄齡漂洋過海,去美國南方喬治亞洲梅肯市的教會貴族學校威斯里安女子學院讀書,三年後,他又將十四歲的慶齡和九歲的美齡送去與大姐會合。完全徹底的美國化使三姐妹的學識、眼界和心氣遠遠高出同時代的中國女子。


三姐妹遠在異國他鄉,在生活上相互照應,在學業上相互切磋,在志節上相互砥礪,她們那種解衣推食、噓寒問暖的手足之情令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的不少師生記憶猶新。宋慶齡與孫中山結合,宋家上下反對,美齡和哥哥子文則表示理解。後來,蔣介石向宋美齡求婚,慶齡則堅決反對,她多辦還是為小妹的幸福著想,認為像蔣介石這樣成色十足的流氓政客和屠夫軍閥不可能懂得憐香惜玉。


在二三十年代政治鬥爭和權力紛爭最激烈的時期,宋慶齡與蔣介石水火不容,雖謠言四起,聳人聽聞,說是宋靄齡與蔣介石合謀欲刺殺宋慶齡,報紙上卻沒有宋慶齡與宋美齡姐妹鬩牆的消息。小妹竭力保護二姐的生命安全,讓軍統、中統特務離她遠一點。若非如此,宋慶齡遭遇不測之禍也是完全可能的。及至抗戰軍興,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宋美齡更是識大體,顧大局,與二姐攜手,共紓國難。


1940年,宋美齡赴香港治病,三姐妹得以聚首,彷彿又回到了早年在威斯里安女子學院留學的時期,融融洽洽,盡展歡顏。她們還一起在香港飯店用餐,公開露面,把那道名為「團結」的政治大菜似有心又似無意地端到國人面前,令大家眼前為之一亮。


抗日戰爭烽火八年,三姐妹求同存異,手足情深。宋慶齡組織「婦慰會」,宋靄齡則欣然出任「傷兵之友協會」主席,並且慷慨解囊,為醫療機構配備救護車,為飛行員訂購皮夾克;她們一同視察重慶的防空洞,撫慰前線的傷兵和後方的孤兒,一同用英語對外廣播,向美國公眾籲求同情,向美國政府籲求道義支持和軍事援助,並向全美聽眾表達中國人焦土抗戰的必勝信念。1942年中秋節,宋家姐妹兄弟六人齊聚,賞月談心,自大革命失敗之後,這是他們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手足團圓。



臨到暮年,宋氏姐妹遙隔重洋,生死不相聞問。莫非血濃於水的親情還比不上天涯若比鄰的友情?只能說,在政治這把千鈞之重的懸劍下面,親情脆弱如卵!


全文約:1593字 作者:東方欲曉 男 90後 河南省駐馬店人


網文新兵 抱志成為一名讀者滿意的寫手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僅供參考。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智謀 的精彩文章:

破譯專家楊肆
紀曉嵐被乾隆賜死,眼看無人能救,情急之下他突然想起了一個古人

TAG:古今智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