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如何外用吳茱萸治吐瀉、肚子冷痛、高血壓?

如何外用吳茱萸治吐瀉、肚子冷痛、高血壓?

吳茱萸外治,可作臍療治吐瀉,可貼腳心湧泉引火歸元,可納入陰道治帶下,可熨也可洗,誠為良品,具體如何操作,本文為您揭曉。

如何外用吳茱萸治吐瀉、肚子冷痛、高血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吳茱萸是外治良藥

作者/吳震西

本品除供內服外,在外治中應用也頗廣。

如用作臍療,可治寒性吐瀉、痢疾、消化不良等症;貼敷湧泉,可治小兒流涎、痄腮、嬰兒喘鳴、婦人胎動不安及目鼻咽喉唇口諸病;用以熨、洗,可治腹中癥塊、痔瘡出血、白帶、陰下濕癢等疾;伍川椒作蜜丸,納入陰中,可治子宮寒冷不孕;煎酒含漱可治牙齒疼痛;局部塗敷,可治癰疽發背、黃水瘡等。

我在外治臨床中體會到,吳茱萸的散寒止痛和引熱(火)下行的作用較為突出,茲分別舉例如下。

  • 散寒止痛:

如治張某,女,32歲。

產後不慎吹風,致前額冷痛2年,得溫則舒,雖盛夏亦欲用布帶包裹,證屬寒凝頭痛,予吳茱萸15g煎湯熏洗,1日2次,連洗1周即愈。

又如白某,女,35歲。

8年前結紮術後吃冷粥,致腹部冷痛,至今不愈,有時腸鳴便溏,夜間自覺腹部似有冰塊覆蓋感,此乃寒中腸腑,予以溫中散寒,用吳茱萸、白鬍椒各等分為末,酒調敷臍,再以熱水袋溫熨半小時,每日換藥1次,1周後冷痛減,半月痊癒。

又如章某,男,45歲。常涉水捕魚,致下肢冷痛,有時腫脹,屈伸不利,曾服祛寒逐濕湯劑療效不顯,限於經濟條件中斷治療,詢找外治方法,囑用吳茱萸研末,黃酒拌炒,布包趁熱熨患處,冷則再炒再熨,治後冷痛逐漸減輕,連續半月竟愈。局部受寒疼痛,用辛溫散寒葯外治,可使葯直達病所,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 引熱下行:

如治戚某,男,26歲。鼻衄反覆發作月余,鼻乾咽燥,口渴欲飲,脈滑數,苔薄黃,證屬肺胃熾熱,灼傷陽絡,予生吳茱萸50g,研末,分5次醋調敷湧泉穴,葯盡即愈,半年余未發。

又如束某,女,36歲。口瘡反覆發作10餘年,辛勞則發,口乾內熱,大便燥結,證屬胃火上炎,予生吳茱萸研末,酒調糊,敷足心,日換1次,3天即愈,複發再用仍有效。

又如陳某,男,46歲。有高血壓病史,近因情志怫鬱,頭暈頭痛,面赤口苦,夜寐不寧,脈弦,苔薄舌紅,血壓24/13.3kPa,證屬肝陽上亢。予吳茱萸、生附子各等份,研末,用醋調糊敷足心,3天後癥狀明顯好轉,複查血壓17.33/10.66kPa。

《本草綱目》載:「吳萸其性雖熱,而能引熱下行」。其治鼻衄、口瘡、高血壓病等患,亦異病同治法也。

註: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本平台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END——

⊙版權聲明:文章選自中醫雜誌1995年第36卷第3期,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佩蘭

⊙運營編號:YNZY000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燒一燒,帶狀皰疹疼痛竟然就減輕了
用它洗腿,逆轉靜脈曲張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