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你的批評對孩子不奏效,不妨換一種孩子能夠接受的批評方式試試

你的批評對孩子不奏效,不妨換一種孩子能夠接受的批評方式試試

(這是「一同成長的粑粑」的第250篇原創文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更沒有不犯錯的孩子。孩子犯了錯,父母的大吼大叫沒有一點用處,只能讓孩子產生逆反情緒。聰明的家長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給孩子面子,把批評用孩子能夠接受的語言表達,會讓孩子輕鬆地接受。有時批評如果裹上了糖衣炮彈,往往效果會出奇地好。父母如果能用幽默的方法來批評孩子,孩子往往更容易接受。

劉曉宇愛玩遊戲,每到周末就玩得忘記了時間,打完一局又一局,有時甚至是把一個簡單的遊戲從頭到尾打下來。爸爸媽媽通常和他約定只能玩一小時,可是劉曉宇總是以「還差一點」為借口一拖再拖。爸爸媽媽也做了一些訓誡,但效果不好。最近,爸爸決定試試「表揚」他一下。

一個周末,爸爸的老同學帶著孩子來訪。爸爸和老同學聊天敘舊,劉曉宇陪著小客人在他房間里玩,聽歌曲、看漫畫。最後,劉曉宇和小客人跑到客廳說想要玩遊戲。

爸爸說「可以」,但老同學說「不要」。原來老同學的寶貝玩遊戲上癮,連學習都顧不上,氣得他把遊戲機、電腦全收了起來。看著小客人尷尬的樣子,看著劉曉宇有點緊張的表情,爸爸笑著說:「是嗎?讓他們打一會兒吧,我家寶貝能管住自己,說一小時就一小時,他把玩遊戲當作一种放松。」

「謝謝,走嘍!」兩個孩子驚喜地說,然後回小屋去玩遊戲了。

「寶貝,記著時間。打一小時就行了!」爸爸沒有忘記囑咐。「知道了!」劉曉宇痛快地回答。大概是有客人在,劉曉宇不想毀了自己的形象,所以,很準時地結束了遊戲。

送走客人,爸爸表揚孩子:「今天你真守信,如果你每次都能這樣玩遊戲,爸爸媽媽就不會埋怨你了。」

劉曉宇略顯不好意思地說:「那我以後一定注意。」

教育孩子需要講究方法,批評孩子不是隨意地責罵,而是要花心思的。人們都說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如果爸爸媽媽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能夠給良藥放點糖,把忠言說得順耳一點,相信教育效果會更加顯著。

原本孩子不聽話,不愛學習,原本你對此很生氣,原本你打算批評孩子一頓,但是你沒有這麼做,轉而給孩子貼上「乖孩子」「愛學習」的標籤,孩子會因為你對他的積極評價而高興,進而為了保全自己的名譽而努力做個好孩子,這就使批評達到了表揚孩子的目的。這種方式,既讓孩子聽得進去、聽得舒服,也樂於作出改變,而爸爸媽媽也不用動怒,實在是家庭教育的高招。

對於一些固執、「死不悔改」的孩子,如果你對他越寬容,他可能越過分。這時候該批評就得毫不留情地批評,批評並不等於不尊重孩子,這也需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家長們千萬不要把「對孩子的尊重」和「管教孩子」這兩件事簡單對立起來了,好像保護孩子的尊嚴,就要放棄最基本的管教和批評。

家長們要做的是,根據孩子的承受能力,進行適當的批評。並且,在孩子做錯事時,明確地告訴他「這件事你做得不對」是非常必要的,不能因為擔心傷害,就不批評、不管教。

對於孩子的缺點和不良習慣,爸爸媽媽沒有必要板著面孔說教,給批評穿上表揚的外衣,照顧好孩子的自尊心和感受,從正面進行引導,使孩子自覺地修正自己的不足,不斷前進

每日持續分享有價值的育兒經驗與心得,讓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轉發,收藏,關注本賬號。這是「一同成長的粑粑」的第250篇原創文章,嚴禁抄襲,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同成長的粑粑 的精彩文章:

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最該給孩子的,因為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TAG:一同成長的粑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