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打坐的時候妄想很多,怎麼辦?

打坐的時候妄想很多,怎麼辦?

阿彌陀佛,師父,打坐的時候妄想很多,怎麼辦?

妄想像一部電影的圖影一樣。你要看到電影的屏幕,這妄想在哪個地方演?它從哪裡冒出來?在哪裡?看到屏幕以後,其實它怎麼演都很清楚。不會動,不煩它了,不討厭它……痛苦的時候你就讓它痛苦,流淚的時候讓它流淚,你就發現流淚的那個背後的背景其實是沒有流淚的。就像那個人他想自殺一樣,這個時候他發現誰讓他自殺,發現背後讓他自殺的那個人其實是什麼痛苦都沒有。我們這個心很難調和,稍微閃一下光不夠的,要不停地讓自己閃這個光。去感受,然後要鍛煉,讓心變得柔軟。心越硬的人、行為越強硬的人越痛苦。心要變得很柔軟,跟空氣一樣柔軟,這樣就比較好,要放下才能夠柔軟。看的就是一念不生,你要看的還在的話,那有個所看的就是已經有念了,細細看就知道。能看的我、所看的東西,先把所看的砍下,只剩下我了。

如何靜心打坐

古人強調「正襟危坐」,也就是端端正正地坐著,臀部微微地往後翹,前面的氣自然就往下沉,後面的氣自然就往上升。

當身體的姿勢調好以後,檢測的標準是脖子挨著衣領,視線落在前面一米五左右的地方。脖子兩邊的大動脈是往上供血的,靜坐的時候,脖子仰起來,兩條動脈的血液運行速度就會加快,腦供血足了,腦細胞就活躍了,頭腦就會興奮。

姿勢調好之後,舌頂上齶,腦上腺就會分泌,腦細胞就會活躍、興奮,人就會變得年輕。所謂的舌頂上齶是有訣竅的,舌頭要往後卷,用舌背頂著上齶。

接下來是調呼吸。氣無論是吸進還是呼出,都要經過頭部,讓頭腦保持清醒和通暢。這就決定了你會不會開智慧,你的腦袋會不會缺氧,腦細胞會不會提前死亡。

接下來是調意念。要靜坐了,不要胡思亂想啊。進入靈明覺知的狀態,還不算入定,是入定的前奏。打坐的姿勢不能違背生理的結構和運行規律。調意念讓你保持一念。這一念持續一段時間後,就會變成覺照。

無論大家是否靜坐,早晨起來洗漱後,在吃飯之前,要養成站在空氣流通的地方往外呼幾口氣的習慣。越呼氣,身體裡面越空,氣血的循環就越好。氣血分布均勻了,才不會淤滯。

文殊菩薩的坐騎為啥是獅子?

彌勒佛為啥肚子那麼大?

念什麼咒結善財?

念什麼經去百病?

地藏經為什麼是孝經?

手觀音真的有千手嗎?

舍利子是怎麼形成的?

佛教的開光是什麼意思?

如何迴向和懺悔?

在家居士怎麼供燈、供水?

供養完的水果該怎麼處理?

去寺院吃飯住宿有什麼講究?

誦經與持經有什麼規矩?

佛陀和如來是一個人嗎?

佛教為啥要分大乘和小乘?

更多答案,盡在2019《修心日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法佛音禪悟 的精彩文章:

聽佛音 增福慧 《南海觀世音》
念佛沒有巧路,靠我們老實

TAG:妙法佛音禪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