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杜荀鶴很質樸的一首詩,不言惜別,卻充滿了娓娓的囑託

杜荀鶴很質樸的一首詩,不言惜別,卻充滿了娓娓的囑託

人生就是一場旅行,收拾好行裝,懷裡揣滿了親友的囑託和期望。離別的滋味是如此凄涼,說聲再見又需要多麼堅強。唐代一位詩人非常理解離人的惆悵,只有娓娓的囑託,卻不露惜別的悲傷。

送人游吳

唐代:杜荀鶴

君到姑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

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

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

歷來送別詩多言離愁別恨,甚至涕淚交流。李煜的悲傷大家都懂,「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還有那悲情的李商隱更是隱晦,「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但柳永經常四處漂泊,卻依然惆悵地說,「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杜荀鶴的這首則匠心獨運,撇開柔情不言,而是詳盡地向友人介紹將要旅居之地的風情。關切友人,而念及他遠行之後的生活,唯恐他到了陌生之地不習慣,故而盡自己所知,事前向他介紹。

開篇第一句,「君到姑蘇見」說得極其有把握,似乎非常具有權威性,說明詩人對姑蘇很熟悉,也使友人不致揣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上路。第二句「人家盡枕河」,概括出姑蘇城獨特的景象,房屋都依水而造,兩根房柱立在水中。一個「盡」字,加強語氣,提醒朋友格外注意。

接下來詩人承接「盡枕河」之意,緊緊抓住吳地多水的特點,逐一介紹姑蘇城,句句不離水。「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一少一多,對比地寫出姑蘇城在建築上的特點。

這裡曾是春秋時吳國的都城,所以稱古宮。「閑地少」,說明房屋鱗次,人家密集,「水港小橋多」,是因為水多,港灣多,可見水上交通是發達的。值得注意的是,這句中一個「小」字,突出了姑蘇城精巧秀麗的特點。

第三聯描寫姑蘇的集市與水上交通的情景,「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小販在夜晚掛燈招客,出售新鮮的菱藕;春天裡風和日麗,穿著華麗的遊客泛舟河上,觀賞兩岸的明媚風光。

夜市不衰,顯示出貿易繁榮;春船載客,可見風景誘人。而「菱藕」、「綺羅」都是吳地的特產。江南名城的特點,被詩人以簡潔的語言概括殆盡,手法洗鍊且準確生動。

最後詩人設想友人在姑蘇的生活。「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遙知」一語道出了詩人的牽掛之意:我遠遠地想到你在不眠的月夜,那水鄉的漁歌定會勾起你思鄉的情意。惜別情意,愈發體貼入微,不僅將吳地情況一一告知,還想像出獨居吳地的情景。不言惜別,而惜別之情盡在那娓娓的叮囑之中。

這首詩在語言上的最大特點是通俗、口語化,於樸實之中見真情。仔細回味尾聯的兩句,「遙知未眠月,鄉思在漁歌」,杜荀鶴真是細心,知道遊子在外會想家,該說的話都提醒朋友要注意,其實也正反映出詩人自己經常在外奔波,才會有如此的切身體驗,語氣看似質樸,卻充滿了辛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元好問很有寓意的一首詩,愛惜芳心莫輕吐,且教桃李鬧春風
元好問很經典的一首詞,人生長恨水長東,浩歌一曲酒千鍾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