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終其一生,都在對江浙進行全面打壓,真實動機卻不便明說

朱元璋終其一生,都在對江浙進行全面打壓,真實動機卻不便明說

原標題:朱元璋終其一生,都在對江浙進行全面打壓,真實動機卻不便明說


提起「蘇湖熟,天下足」這句古語,可能很多讀者都不陌生。「蘇湖」指的是江蘇蘇州和浙江湖州,這裡自然條件很好,自古就是糧產豐饒、百姓富庶之地,甚至有「天下財富半數歸於江浙」的說法。對這一地區,歷朝歷代皇帝都非常重視,清朝皇帝更是派自己最親近的心腹出任蘇州織造,明面上為皇室督造和採辦綢緞,實則兼有密奏地方各種情況的職責,是皇帝的耳目。


為表示寵幸,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每次南巡至蘇州時,都會下榻在織造府行宮。通過這一方式,皇帝才能徹底掌控江南地區,保證後方穩定,而不至於出現地方大員擁兵自重的局面。另一方面,江南地區人才濟濟,出自這一帶的狀元、進士也多不勝數,因此皇帝對其加以重視也情有可原。然而卻有這麼一個皇帝,卻多次有意打壓江南地區,甚至到了歧視的地步。他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說起來,明太祖朱元璋也是一個傳奇,早年當過和尚、做過乞丐,最後卻居然身居北宸,開創綿延近三百年的大明江山。也許是因為出身的原因,朱元璋稱帝後許多做法都和其他皇帝都不一樣。比如他說對貪官污吏分外憎恨,10兩銀子就會剝皮實草,而且提倡從平民人家中挑選妃子。另一個特別的做法,就是對江浙地區的人十分嚴苛,甚至在《皇明祖訓》中下令,大明王朝永遠禁止江浙人進入戶部任職,不管是尚書還是小吏都不行。在位期間,朱元璋還多次單獨提高江浙地區賦稅、把江浙人口往其他省份遷移、沒收首富沈萬三財產,最後甚至從科舉錄取上嚴控江浙人士,劃分南北兩榜錄取,限定了錄取比例。


在很多大臣看來,朱元璋的這些舉動很大程度上是為了報復——當初他在和張士誠打仗的時候,江浙是站在後者那邊的,提供了大量糧草錢財。因此他在掌握天下之後,自然要好好教訓一下這些站錯立場的人。乍一看,這種說法好像合情合理,但是細想一下,朱重八能從乞丐奮鬥到天下之主,智謀和心胸豈是一般人能比較的?因此在治理國家這種重大事務上,他絕不會意氣用事,反倒影響江山穩定。



說起來,朱元璋也是出於無奈——在元朝近百年的統治下,北方地區在經濟文化層面完全無法和江浙一帶相比。至於西南等地,則因為戰火而一片蕭條。只有江南一帶受戰亂影響較小,本身底子又好,所以在各當面都是一枝獨秀。然而一家獨大的形勢,是任何一個君主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朱元璋只能通過對這一地方的打壓來補貼支持其他省份,最終實現全國均衡發展。戶部管的就是錢糧,如果有江浙人,那麼在感情上肯定是會傾向於自己家鄉,在貫徹相關政策時就會打折扣,所以朱元璋才頒布了這條不太公正的條例。至於高額賦稅,其實就是通過行政手段搞財富轉移,算是以江浙養全國。不過這個動機是不能拿到明面上來說的,所以就算是冒著被江浙人怨懟和被冠上心胸狹隘的壞名聲,朱元璋為了江山穩固,也還是對江浙下了狠手。



然而朱元璋沒想到的是,江南地區的富庶是因為天然條件優越,再加上千年來的積累沉澱,已經成為大勢,不是幾個政令就能將千年積澱一下掏空的。至於教育、人才上的優勢,更不是邊遠地區幾十年就能趕上的。所以儘管朱元璋留下了那樣的遺訓,但是到了明代中後期,江浙一帶的經濟在全國又居於前列,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人才優勢依舊突出。西窮東富,至今也是這麼個情況,朱元璋的一番心思算是白費了。

參考文獻:

《明史》《萬曆野獲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縱古觀今 的精彩文章:

看看美國人如何教訓日本:美軍槍口下的日本人,眼神中充滿恐懼
中國古代十大名臣排行榜:諸葛亮墊底,第3救140萬漢人,第1活100歲

TAG:縱古觀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