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是否統一過?以後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是否統一過?以後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國界不應成為地區界,相比於國界,某些天然的自然界限,可能更適合成為地區界,這也同樣體現在「東南亞」,「中南半島」這些名詞上。事實上,從地理上來說,中南半島本身就可以分為幾個大塊。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是否統一過?以後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1.紅河三角洲(圖中最小的紅圈部分,即越南的北部分)2.湄公河大平原,包括了湄公河以及賓河-昭批耶河所形成的中南半島最大沖積平原(圖中最大的紅圈部分)3.依洛瓦底江平原,以依洛瓦底江形成的大型沖積平原為主,並且包括了錫當河以及薩爾溫江的臨海平原地帶(圖中扁紅圈部分)4.中南半島的制高點,也就是圖中藍圈部分。

中南半島的地理格局,本身就無法脫離與中南半島地理接壤的其他地區來孤立地看。事實上,中南半島的核心區,應該是湄公河大平原,也就是圖中最大的紅圈部分,而紅河三角洲本身與其說是中南半島的一部分,還不如說是中國南方沿海地區的延續,紅河三角洲其實從地理上來說,與珠三角更像是一個大的整體——事實上,越南北部的交趾地區(越南人稱作北圻,傳統上成為東京地區),長期都是中國傳統領土,其核心城市莫過於曾經被稱作大羅,升龍,東京的河內。北圻本身是越南的基本盤,可以說只要這塊基本盤在握,中南半島上如果能夠出現一個大一統國家,則只可能是以北圻為基本盤的越南。尤其是,交趾作為一個漢文化圈的共同體,其組織能力和抗打擊力絕非中南半島上其他政權所能匹敵,而事實上,環顧歷史和現實,我們都可以發現兩件事。

1.越南是中南半島上,唯一一個沒有被半島上其他國家端掉過首都的政權(能夠端掉越南老巢的,或者是北方大魔王,或者是法國這樣的外敵)。

2.越南也是中南半島上唯一一個,領土疆域突破天然界限的國家,越南的南圻地區,從地理格局上而言與越南的核心區即北圻,完全是分屬兩個內部地理系統的,但是越南在10世紀從中國獨立之後,用了1000年時間,逐漸將中部的占婆地區,以及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地區完全消化掉。

可以說,環顧東南亞歷史,武德最充沛的國家非越南莫屬,因為從傳統上來說,北圻屬於漢化地區,而中南半島,乃至整個東南亞的其他地區,都可以算作是梵化地區。所謂的漢化地區,梵化地區具體的含義。事實上如果我們縱覽全局地考察新月帶以東的亞洲人口稠密區(不僅限於亞洲大陸,還包括海島),就可以發現,這塊地區實質上是三大文明的核心區,以及大量受到三大文明深刻影響的外圍區域所構成的。所謂三大文明核心區,自然是中華,印度以及波斯。

從歷史傳統上來說,由於印度文明本身的戰鬥力堪憂,因此印度文化的傳播和影響,更多還是通過商業活動來展開,因此相比於中華和波斯這兩個文明體系的影響力度,亞洲的梵化區,本身要四分五裂得多,而亞洲梵化區本身也繼承了印度的戰五渣屬性,如暹羅,緬甸,高棉這幾個國家,互相之間的交鋒還可以看看,但也僅限於這種級別的了。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是否統一過?以後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除了北圻之外的東南亞,在一個更早的歷史時期內都是梵化更深的地區,比如吳哥王國最初是以印度教作為國教的,後來東南亞地區逐漸成為佛教中心之一,而如今除了越南之外,其他地區的佛教都是以上座部佛教為主(Theravada),而越南則是漢傳佛教區,即大乘佛教(Mahayana);而這裡提到的「梵化地區」,一個同樣明顯的跡象是,東南亞的梵化地區,其所使用的文字書寫體系,都是以婆羅米文字為基礎的變體,如今緬語,泰語,寮國語,高棉語都是採用婆羅米文字的變體作為書寫體,而馬來,印尼等地區的古代文字同樣如此。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是否統一過?以後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甚至從一些地名上都看得出這種現象。比如占婆曾經的首都叫Indrapura,就是梵語「因陀羅之城」的意思,而著名的獅城新加坡,其名字Singapur,就是來自於梵語「獅子」和「城」兩個詞,諸如加里曼丹島,蘇門答臘島,雅加達,這些名字也全都是來自梵語。武德最充沛的越南,同樣無法完成一統中南半島的大業——當然,如果不是歐洲殖民者的提前到來,相信越南的領土面積極有可能比現在要更大一些。

由於長山山脈,以及會芬高原等天然地理障礙的存在,越南向中南半島的制高點,以及湄公河大平原的擴張也受到了天然的限制,因此在古典時代,越南的擴張只能沿著這個方向走,沿著狹長的臨海平原一路南下,把沿線的釘子一個個拔掉。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是否統一過?以後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而且越南在南向進行版圖擴張的過程中,始終還要把重兵布置在北方,以應對大魔王的可能入侵,而沿路的南傳佛教國家以及回教國家,在中華文化圈兩大小弟之一的越南面前是根本不堪一擊的。越南曾經三次擊退蒙古的入侵,並且在1288年於白藤江戰役擊敗元軍之後,徹底粉碎了蒙古人入侵的企圖。

越南在廣南國吞併占婆,從高棉手裡把湄公河三角洲奪走之後,因為西方殖民者的到來而結束了在湄公河大平原上進一步出擊的進程。於是這個最大的紅圈,在行政上被四個國家所瓜分——越南,柬埔寨,泰國和寮國。當然,歷史上泰國一度已經吞併了寮國,但因為法國人的強行介入,寮國得以在19世紀後期,作為法屬印度支那的一部分而重新成為一個政治實體。

所以如果向天再借五百年,已經進據湄公河三角洲的越南,有沒有能力逐步把整個中南半島統一?答案還是很難,因為中南半島獨特的地形決定了,如果要成為中南半島的穩定主人,則必須要穩定地控制配圖中的藍色區域,即撣邦高原。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是否統一過?以後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只有控制了撣邦高原,才有居高臨下俯瞰湄公河大平原和依洛瓦底江平原的能力,對於中南半島來說,撣邦高原就是第二級階梯,而湄公河大平原,以及依洛瓦底江平原,就是很典型的三級階梯,地勢階梯本身所具備的戰略優勢,在中國古代的歷次統一戰爭里已經一目了然了。

然而在歷史上,撣邦高原從來沒有獨屬於一個國家

或者有人會說,撣邦高原目前基本都掌握在緬甸手裡,然而第一,緬甸的撣邦地區,如今仍舊是一個各種勢力錯綜複雜,緬甸中央政府根本無力控制的地區, 那麼在歷史上中央政府控制力更差的年代裡更加可想而知;第二,就算緬甸在未來的某一天完全整合好了撣邦地區(這種可能性在可見的歷史時間內無限趨近於0),你們真以為緬甸控制了撣邦高原?

國界不應成為地區界,我們沒法把中南半島孤立地看,尤其是無法在撇除中國的情況下考慮中南半島的地理格局和地緣政治。撣邦高原和雲貴高原本身是一體的,你得不到一個完整的雲貴-撣邦高原,就稱不上對兩大平原有居高臨下的俯瞰優勢。

中南半島在歷史上是否統一過?以後是否有可能成為我國的一部分?

以古典中國的體量和組織能力,尚且直到清朝中期才真正消化雲貴高原地區,也就是僅僅消化掉這個一體化的雲貴-撣邦高原北部,緬甸或者泰國這個級別的體量,和梵化國家的組織能力,真有能力去消化這個高原的南部嗎?諸位想想就明白了。也就是說,直到今天為止,這個中南半島天王山地區的南部大部分區域,仍舊是一塊名義上主權在緬甸,實際上勢力錯綜複雜,緬甸中央政府並沒有足夠控制力的混亂地區,這已經是2018年了,請問1618年,1718年的情況會不會比現在更好?遑論緬甸主權下的這塊地,還遠遠不是一個完整的高原,這片高原一半以上的地盤都掌握在中國手裡。

而在歷史上,雲貴高原由於距離中國的統治中心(無論是哪個)太遠,因此始終都不是經略的重點,乾隆一朝與緬甸的四次戰爭最後也草草收尾無疾而終。在中南半島上,無論是緬甸,暹羅還是高棉,在歷史上所謂的「接近統一」,距離中國所認可的那種「統一」狀態都差得太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