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數據:驅動未來教育的新引擎

大數據:驅動未來教育的新引擎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專題解讀」

今年4月,教育部正式發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全面開啟以大數據為重要載體的教育信息化發展升級新征程。從國內外教育形勢來看,這項工程已經不再僅僅是「可做或不做」「可多做或少做」的選擇題,而是「必須做」且「必須做好」的必答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如果不去主動迎接挑戰,勇敢迎上時代風口,勢必會被新技術浪潮所淘汰。

大數據在未來教育視域下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從區域教育發展需求來看,大數據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將成為驅動未來教育發展的新引擎。

破綜合改革之難。隨著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要想破解教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深層次難題,必須要確立系統思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絕不能倚重主觀感受和經驗判斷,而是要充分利用新的理念、技術和手段,推動改革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而大數據最擅長的就是關聯分析,即從繁雜的交叉領域數據中尋求有意義的關聯。無論是宏觀的體制機制改革,還是微觀的教育教學變革,都可以通過科學的數據分析尋找問題的癥結所在,充分實現對症下藥、精準施策。

解學校治理之困。大數據正在成為學校治理現代化的新途徑。管理無序、效率不高,缺的就是技術支撐和現代技術的運用。大數據不僅可以運行和維護學校的各類人事信息、教育經費、辦學條件和服務管理的數據,而且還可以對這些數據進行全方位整合、分析、研判,為學校科學管理提供數據支撐,從而進一步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

助精準教學之力。質量是立教之本。利用大數據技術,我們能夠全面、真實、動態地記錄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數據分析與應用,有力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使精準教學成為可能,即幫助學生更準確地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從「模糊發展」轉向「心中有數」;幫助教師更精準地了解學生、改進教學,從「經驗主義」轉向「數據主義」。

構建教育信息化「151」體系

強化頂層設計,構建教育信息化「151」體系。2017年10月,我們正式啟動實施「151」工程,高位提升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以大數據驅動教育現代化,構建全新的開放共享、良性互動的教育新生態。

「1」是建設一個教育大數據中心。堅持「區域聯動、部門協同、分級建設、整體貫通」的原則,以數據匯聚共享和應用系統整合為重點,打造城鄉共享的教育大數據服務平台。

「5」是構建五大教育數據應用體系。一是現代教育管理體系。強化數據治教治校,促進教育管理科學化、扁平化,不斷提升教育決策和教育管理水平。二是教育評價體系。深化互聯網和數據分析教育教學應用,推進科學化診斷、精準化教學和個性化學習。三是教與學應用體系。基於高速安全的信息網路系統、匯聚共享的資源體系和開放多樣的網路化教學形式,實踐探索智慧教學模式,促進教育均衡優質發展。四是教師發展管理體系。系統採集教師專業發展數據,建立電子檔案,依據動態數據監管、指導教師專業成長,同時作為教師職務晉陞、考核評價等的重要依據。五是未來教育生態體系。建設「未來教室——未來學校——未來學習社區」的終身教育服務體系,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符合未來教育理念、滿足多樣化學習需要的智慧教育新生態。

「1」是打造一個泛在網路環境支撐。適度超前實施信息化基礎建設,有線和無線網路綜合布線覆蓋所有教育場所,形成未來教育網路支撐體系。

市縣校三級聯動,加快推進區域大數據中心建設。我們集聚全市教育信息化頂尖人才,組建了教育大數據中心攻關小組,多次到先進地區和國內大數據領域優質企業考察學習研發過程,尋求最佳方案。

橫合縱聯側並,著力打造雲端管理平台。全市1409所中小學校註冊應用雲閱卷,實現數據共享,服務學生達80萬餘人次,實現了學校日常化、區縣一站化、全市雲端化的考試閱卷管理服務體系。我們還研發了全國首個跨區域中小學雲圖書館——溫州市雲圖書館,全市中小學加入比例達97%,資源總容量達到22.66TB,該經驗入選首批全國基礎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

挖掘分析數據,構建區域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我們積極構建了由學生品德發展、學業水平、身心健康和學習生活幸福等4個維度18項指標的四維評價指標體系,近五年來深入挖掘分析大數據,相繼開展9次市級層面的教育質量綜合監測項目,積累了各類豐富的實證數據。形成了監測數據驅動教育教學改進良性循環圈,發揮大數據評價的引導、診斷、改進、激勵等功能,以評價改革撬動區域教育質量提升。

線下線上並舉,打造數字資源共享和教學應用平台。我們大力推進中小學創客教育「五個一」工程,全市已創建學校創客空間(基地)483個,開設400多門創客教育課程、600多個創客社團。

在大數據與教育教學融合升級上求取新突破

未來已來,大勢已至,各行各業都將發生重大變革,只有在硬體和軟體、理論和實踐上不斷更新升級,才能真正迎接挑戰、引領未來。

在解決技術層面問題上求取新突破。大數據的應用升級是一個系統工程、複雜工程,要讓大數據系統真正發揮效能,必須先在技術層面上予以更新完善。

在不斷增強大數據系統功能上求取新突破。教育大數據的發展以破解當前教育面臨的實際問題為導向,其系統功能也必須隨著實際應用而升級。比如構建教育科學決策支持服務系統和個性化學習服務系統,真正能實現隨時隨地學習、主動高效反饋。

在大數據與教育教學融合升級上求取新突破。強化大數據在個性化評價方面的作用,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品格培養、綜合素質,重點加強大數據在課堂上的應用,鼓勵教師探索基於大數據的學科教學新方法、新思路,更好地發揮數據技術的優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作者系溫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

《中國教育報》2018年12月22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歐洲研究資助組織共同簽署科學數據開放存取計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