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為什麼越厲害的人,越會提問?

為什麼越厲害的人,越會提問?

作者:唐一(富書籤約作者)

推特上有一句話,點贊數達到了11.1萬次,它是這麼說的:

最近我漸漸把「這件事為什麼要發生在我身上?的想法替換成這件事想要教會我什麼?然後發現身邊的一切都改變了。

不少人在評論中說,這句話改變了他們的生活,讓他們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但這些人或許不知道,真正改變他們的並不是這句話,而是「提問的方式」。

「這件事為什麼要發生在我身上?」

很容易讓人往負面的方向聯想,而且更偏重發泄情緒,答案只會是「我能力不行」、「我很糟糕」、「沒人喜歡我」,沒有一點實質性的幫助;

「這件事想要教會我什麼?」

是把人往正面的方面引導,人們自然會覺得,如果能從壞事里學到教訓,壞事也不完全是壞事。

前者消極、後者積極;前者局限於情緒的發泄,後者聚焦於自我的提升。

每一天,我們都會提出很多問題,有些對別人,有些對自己,小到「今天中午吃什麼」,大到「我這一輩子該怎麼度過」,我們正是用一個個提問,決定了我們的行動。

很多人總是瘋狂地想尋找最正確的答案,卻不知道如果自己的問題本來就是錯誤的,你永遠也得不到正確的答案。

可以說,你提問的方式,真正決定了你的一生。

負面的提問,只有負面的答案

朋友阿來經我介紹,入職了我朋友的一家公司,沒過多久她就跑來問我:

「我做錯了什麼,為什麼老闆這麼討厭我?」

看著她一副委屈的樣子,我問她:

「為什麼你會覺得老闆討厭你?」

她有點說不出話來,過了一會才支支吾吾地說:「我做錯了事情,被老闆單獨叫去說了幾句。」

我一下子笑出聲來:「你做錯了事,他說你一下,這算是討厭你嗎?」

後來,我和他老闆聊天,說起這件事,他恍然大悟:「我就說阿來最近怎麼見到我就躲!」

阿來之前剛入職,由於還不適應公司環境,確實犯了好幾個錯誤,不是發票抬頭打錯了,就是報表送錯了。

老闆找她說了幾句,其實只是想教她怎麼做好,對她並不厭惡,相反,他還覺得阿來這個人做事勤快,腦子也聰明,是一個可造之材。

後來我和阿來聊了幾句,阿來終於明白是自己想多了,做事重新積極起來,老闆對她也非常滿意。

誤會解開了,我卻陷入了沉思,因為像阿來這樣的情況並不在少數,很多人在面對困難,總是會問出錯誤的問題,自然做不出正確的決定。

面對老闆的責罵,她能對自己提出100個正確的問題:

我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對?

我要如何補救?

類似的錯誤如何避免以後再次發生?

她偏偏提出了一個最糟糕的問題:

「為什麼老闆這麼討厭我?」

知乎有一句老話:凡事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先問「為什麼老闆這麼討厭我」,就是默認了「老闆討厭我」是一個事實,那問題的答案就被這個答案限制住,很容易變成:

「我一定很令人討厭。」「一定是因為我很沒用。」「老闆真小氣,做錯一點事情就要生氣!」

這樣的負面的提問方式,自然只能引出負面的回答,你的思維和行動,也會被這樣的回答所牽引,一步步走向負面的深淵。

正確的提問,意味著全新的思路

不僅個人的成長,很多大企業能發展起來,都是因為問對了問題。

比如我們熟知的騰訊。

1998年,馬化騰和同學張志東創立騰訊,1999年,他們以以色列即時通訊軟體ICQ為模板,搞了個OICQ,也就是後來的QQ 。

當時在市場上有一大批同類型的通訊軟體:PICQ、TICQ、GICQ、新浪尋呼、雅虎即時通……

和它們相比,騰訊沒錢沒人,眼看就要被淘汰出局了,有一天,馬化騰突然自言自語問了一個問題:

「我們的用戶都在哪裡上網?」

正是這個問題,拯救了騰訊。

ICQ原先在歐美流行,哪些地方經濟發達,大家上網用的都是個人電腦。

ICQ因此被設計成:所有的用戶信息都儲蓄在電腦里,包括聊天記錄、朋友列表等。

當時ICQ的所有漢化版本,包括OICQ在內,都遵循著和ICQ同樣的設計:用戶信息儲蓄在電腦里。

在歐美這麼做沒問題,反正大家用的都是個人電腦,沒啥不方便的,但在中國就行不通了。

當時中國個人電腦並不普及,大家想上網,只能去網吧,你不可能每一次都去同一個網吧,用同一台電腦。

只要你換了一台電腦,你昨天加的好友可能全沒了,因此不少人在網上遇到聊得來的人,都會先把號碼抄下來,下次去網吧再加一遍。

正是馬化騰敏銳地發現了這一點,他決定改造OICQ,把聊天內容和朋友列表放在了伺服器上。

這樣一來,用戶無論使用哪一台電腦聊天,都能看到以前加的好友。

OICQ一下子火了,上線僅僅9個月,用戶就突破了百萬。

到了2000年,QQ已經一統江湖,成為即時通訊軟體中的霸主,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無獨有偶,市值一度高達5000億美元的晶元霸主英特爾,也是因為一個好問題起死回生。

80年代,英特爾的主業是做儲存晶元,技術領先,市場佔有率也不錯。

但日本晶元很快追了上來,憑著物美價廉的優勢,很快把英特爾的晶元打得潰不成軍。

連續6個季度,英特爾均高額虧損,外界甚至做好了英特爾破產清盤的準備。

1985年的一個晚上,英特爾總裁格魯夫在辦公室和董事長摩爾討論如何帶領公司走出困境,兩個人想來想去,都沒想出什麼好辦法。

突然,格魯夫問了摩爾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下了台,另選一名新總裁,你認為他會採取什麼行動?」

摩爾猶豫了一下,回答說:「他會放棄存儲器的生意。」

格魯夫目不轉睛地看著摩爾:「那為什麼我們不自己動手做?」

就這樣,格魯夫決定放棄公司做了近10年的儲存晶元的業務,轉戰微處理器。

這一決定,讓英特爾重新煥發生機,到1997年年收入達到208億美元,成為晶元行業地位不可撼動的霸主。

如何用10分鐘問出優質的問題?

可以說,優質的提問,能給人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讓人從原先的思維局限性中跳脫出來,從不一樣的角度看待事物,得出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樣。

面對一個優質的提問,我們會竭力尋找答案,這種行動後所得出的答案,比別人直接告訴你答案要強烈得多,你的行動力自然會更強。

那麼,如何才能問出一個優質的問題?

日本高管教練粟津恭一郎在《學會提問》一書,總結了5W1H與3V組合提問法,這種辦法簡單易學,又極具創造性,適合每一個人學習。

5W1H 代表的是:

Who 誰

When 什麼時候

Where 在哪裡

What 做什麼

Why 為什麼

How 怎樣

3V指的是:

Vision(願景),就是一個人希望達到的狀態、真正渴望得到的東西。

Value(價值),就是一個人在判斷事物時所重視的價值觀。

Vocabulary (常用語),就是一個人在平時的對話中的常用詞語。

舉個例子:

假如你是一個即將畢業的大學生,對未來的生活非常迷茫,你在考研、工作、考公務員等選擇中來回糾結。

那麼,你可以用這個優質提問的方式,讓自己一步步找到問題的答案。

先把你的3V理出來:

願景:想在5年內做到年薪30萬,在工作中實現人生價值

價值:創造性、自由度、平等、前景、快樂

常用語:業績、價值、突破、創新、體驗

然後,你就可以把「5W1H」和「3V」結合起來,問出好問題:

我要獲得什麼樣的工作,讓自己5年做到年薪30萬?(what + vision)

我如何能夠在工作中體會到快樂?(how+value)

我在什麼時候可能有所突破?(when+vocabulary)

「5W1H」和「3V」相互任意組合,就像堆積木一樣,創造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這不僅是一次自我提問的過程,更是一次挖掘自我、深入思考的過程。

除此這個辦法,你還要注意兩點:

一、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很多人問問題總會忽視這一點,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他們把精力浪費在並不存在的問題中。

如果「是不是」都不成立,還哪來什麼「為什麼」?

就像上面說的阿來,一開始就認定老闆討厭她,卻不想想老闆是不是真的討厭她。

結果,她沉浸在情緒中無法自拔,工作熱情也大幅下降,幸虧最後誤會被澄清,不然她只有被解僱的後果。

所以,遇到問題,不要直接思考問題的答案,先全面認識、分析問題,否則一開始就出錯,自然不會得到正確答案。

二、別問選擇題,要問主觀題

很多人問問題,總愛自己給自己設限,例如,他們總會問:

「我要選錢多不喜歡的工作還是錢少但喜歡的工作?」

每次遇到這種事,我就只想問他們:「你就不能選擇找一個錢又多又喜歡的工作嗎?」

或許有人會說,這麼好的事情,哪有那麼容易找到?

那好,那我換一個問法:「如果你想找到一份錢又多自己有喜歡的工作,你覺得自己要做到哪幾點?」

變一下問法,是不是覺得人生可選擇的餘地多了不少?

事實上,用選擇題來提問,就是把自己局限在有限的選擇之中,卻對人生的其他可能性視若無物,不僅錯過了最好的解決辦法,而且還會因為錯誤的選擇弄得心情煩躁,甚至遺憾終身。

人生不是選擇題,更不是判斷題,而是一道主觀題,你能夠憑藉自己的智慧,去設計一道更適合自己的答案。

《批判性思維工具》一書中曾說:

一個不善於提問的人是不會成為優秀的批判性思維者,答案不能推動思維的發展,真正能推動思維發展的是問題。

很多人之所以渾渾噩噩地活著,並不是因為缺少一個一針見血的回答,而是沒有一個讓人醍醐灌頂的問題,把他們從慣有的思維中拉出來。

學會提問,其實就是學會了一種優秀的思維方式,提問的過程,本身就是思考的過程。

我們內心思考什麼問題,就會牽引我們走向什麼方向。

正是這些內心的提問,控制著我們的行動。

我們向自己提問,得出答案,引發行動,產生結果,循環往複。

一個又一個優秀的提問,會把我們引向人生巔峰;而低質量的提問,只會把我們一步步推向深淵。

正如蘇格拉底說的那樣:

不經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作者簡介:唐一,富書籤約作者,90後職場老司機,專註於個人成長和職場心得,多篇文章全網閱讀量過千萬,立志為所有向上努力者提供力量,現居廣州,知乎@唐一。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爸媽精讀 的精彩文章:

樂清男孩失聯真相曝光:婚姻里,女人千萬別做這3件傻事
鄧超: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孩他媽說了算

TAG:爸媽精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