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RAF與革命型恐怖組織異變

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RAF與革命型恐怖組織異變

2008年,德國法國合拍了一部電影《巴德爾和邁因霍夫》,導演尤利·艾德爾曾執導過我們熟悉的《愷撒大帝》、《尼伯龍根的指環》等片。或許是導演和演員的實力,或許是題材,這部電影上映後就成為德國2008年最賣座的電影,還代表德國參加了200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爭奪。該片被稱為繼《竊聽風暴》後,又一部挖掘德國上世紀70年代黑暗歲月的史詩巨制。

影片中的恐怖組織巴德爾和邁因霍夫集團,就是70年代德國恐怖主義組織德國紅軍旅RAF,取RAF兩個首腦巴德爾和邁因霍夫的名字為組織名。

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RAF與革命型恐怖組織異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海報

德國紅軍旅,是一支恐怖主義組織(也把它稱為左翼組織),其主要活動時期為1970年代,但一直存續到1998年才解散。在冷戰時期東西方對峙的背景下,該組織成員以德國「國家道德腐敗」的名義,犯下34次謀殺案以及許多銀行強盜案與爆炸攻擊案件,造成了34人死亡和無數人受傷。當時德國一部分年輕人崇拜他們,把恐怖分子視為英雄。

紅軍旅成員在西德各地搶劫銀行、綁架人質、埋設炸彈,搞針對政府和平民的恐怖襲擊。他們中的一些人在約旦同巴勒斯坦人民解放陣線一起訓練,並參與了巴人陣的軍事活動。

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RAF與革命型恐怖組織異變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海報

該組織的主要骨幹成員有安德列亞斯·巴德爾、烏爾麗克·邁因霍夫、古德龍·安司林、霍爾斯特·馬勒等。二號首領邁因霍夫,是一名女性。

邁因霍夫很小時就父母雙亡,和妹妹在母親生前好友家中寄養。隨著年齡增長,邁因霍夫越來越認為社會對她不公平。邁因霍夫婚後離開雙胞胎女兒和丈夫,辭去在報社的編輯工作,將自己的絕大多數時間用來參與恐怖組織的活動。1970年5月,邁因霍夫與幾名同夥一起劫獄,救出了另一個極端分子安德里亞斯·巴德爾。二人都有通過暴力行為反對政府的想法,很快自稱「城市游擊隊」的巴德爾邁因霍夫團伙組織起來。此後兩年中,西德發生了多起恐怖事件,綁架、暗殺、爆炸、搶銀行,手無寸鐵的平民成了恐怖分子襲擊的主要對象。在這些事件的背後,都有巴德爾邁因霍夫團伙及其同盟組織在指使。邁因霍夫逐漸成為一個嗜血成性、以殺人為樂的恐怖魔頭。2008年的這部影片,真實展現了這段歷史。

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RAF與革命型恐怖組織異變

影片中的巴德爾與邁因霍夫

在恐怖主義組織的歷史中,革命型恐怖主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十分活躍,德國的RAF、日本的赤軍、北愛爾蘭的愛爾蘭共和軍、巴勒斯坦的「人陣」,拉美的「卡洛斯」等都屬於此類型的恐怖主義組織。

起初,他們大多數是一群對世界的痛苦和不公平心懷不滿,意欲改變世界不公平現象的年輕人。他們到底是怎麼一步步地走向恐怖主義實踐活動的呢?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早年,他們應當被稱之為革命理想者。他們因為感受德國右翼分子對美國越南戰爭的縱容,對世界其他地區人民不幸的同情而起事。他們試圖通過自己的行動,獲得媒體和人們的關注,試圖喚醒德國人對世界不公平的同情。但是,在實施所謂的「城市游擊戰」的過程中,他們的行動逐漸異化為恐怖主義行為。從開始的搶劫銀行獲取活動經費,襲擊大企業和美軍駐德基地到後來核心成員被捕後,獄外殘餘分子為了營救而實施的赤裸裸地恐怖暴力措施——殺死大法官,綁架企業主,劫持客機等,此時的RAF已經成為徹底的恐怖主義組織。

同情、憤怒、怨恨是民主革命型恐怖主義組織的原動力。他們對世界其他地方悲慘遭遇心懷同情,對霸權主義者暴力壓迫異常憤怒,對本國政府與霸權主義者同流合污充滿怨恨。

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RAF與革命型恐怖組織異變

紅軍旅標誌

革命理想何以異化為恐怖主義行動呢?

首先,這些所謂革命者的行動只是出於義憤,出於感同身受的對災難與屠殺的激動與不滿。影片中古德龍在家中看電視時因美軍的越南戰爭行為而激動地怒斥家人,在火燒右翼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後那個光著身子口中疾呼「德累斯頓、廣島、越南」的男子,就是這種與處於戰爭中的災難人民感同身受的表現。無政府主義者魯迪·杜奇克的演講詞也證實了這一點,他說:「越南每天都有炸彈落下,我們要聲援他們。不僅要期待這些受害者獲勝,更要與他們一起奮戰。生死與共,勝敗相隨。」

恰如我們歷史教科書中所說的無產階級國際義務性質的良好願望和純真目的,看似真實無私,崇高美好。但是,這些革命者空有美好的願望和理想,卻沒有明確的政治信念,他們的行為缺乏理論的支撐,有的只是激憤和懲罰心態,有的只是怨恨與報復措施。

其次,巴德爾與邁因霍夫革命組織缺乏明確的政治行動綱領和目的。如果說有什麼目的的話,那就是喚起周圍的人們對這個世界正在承受的災難與不公平的重視。古德龍在第一次被捕受審時說:「他和我把炸彈放到百貨商場,我們這麼做是為了抗議民眾對於越南種族滅絕的漠視。」 古德龍的話真實反映了城市游擊戰的目的,即製造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活動的目的只是喚起犧牲在自己炸彈下的更廣大的人們的重視。

再次,這些所謂的革命者的革命手段實質上是恐怖主義行為。革命者發動的「城市游擊戰」,針對的目標既有政府警察和右翼企業,也包括商業銀行、客機、普通店員和法官妻子這樣的平民目標。

革命行動與恐怖主義行為的一個重要區別在於是否不擇手段地發動對平民的襲擊,是否區分軍事目標與平民目標。而從該集團發動城市游擊戰開始,他們就沒有區分這種差別,從始至終一直為了襲擊效果而襲擊,為了獲得影響而襲擊,大量的平民也成為恐怖活動的犧牲品。

影片中的第一起暴力活動 就是針對平民目標的,巴德爾在製造炸彈,準備對百貨商店實施襲擊時,對同伴質疑自己的行為會造成普通人傷亡時說的一段話也顯示出了他們只是渴望暴力的效果,只是渴望巴德爾眼中的「新聞頭條」,而不考慮暴力本身對普通人的傷害。

德國恐怖主義組織紅軍旅RAF與革命型恐怖組織異變

紅軍旅(巴德爾與邁因霍夫)主要成員

在屢次恐怖襲擊活動後,西德政府加大了打擊力度。邁因霍夫在1970年被捕入獄,巴德爾也在1972年入獄。1976年,邁因霍夫自殺在獄中。到了1977年,「紅軍旅」的恐怖行動達到了高峰。他們綁架了西德僱主聯合會主席施萊爾,要求釋放獄中被押的巴德爾及其同夥。在殺死4人訛詐政府後,西德全國宣布進入了緊急狀態,總理施密特發表電視講話嚴厲打擊恐怖分子。境外恐怖分子與之配合,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劫持了漢莎航空的航班並飛往索馬利亞摩加迪沙。西德特種部隊在5天後解救出人質,紅軍旅殘忍地殺害了被綁架的施萊爾。整個事件歷時44天,這就是讓後人毛骨悚然的「德國之秋」。綁架訛詐失敗後,巴德爾在獄中自殺。

巴德爾和邁因霍夫,作為紅軍旅的第一代領導人,他們沒有指導該組織的政治信念,沒有行動目的的規劃,沒有具體行動措施的限制。等到第一代因暴力活動入獄後,獄外分子就只有赤裸裸的暴力恐怖活動了。

這時候,連最起碼的革命理想也已經喪失,有的只是為營救而暴力,為輿論效果而擴大暴力。

此時,它已經是徹底的恐怖主義組織,連革命的旗號都無從找起。但這個恐怖組織,一直在德國活動著,雖然其聲勢早已不如70年代。直到1998年,該組織才宣布解散。1998年8月,路透社收到了一封來自紅軍旅的關於自行解散的信箋,宣布:今天,紅軍旅形式上的城市游擊隊也成為了歷史。

革命,就這樣異化為恐怖主義行動。革命,只是恐怖主義行動的話語遮掩。

事實恰如漢娜·阿倫特在《論革命》中所說的「自由的深淵」",革命永遠難以逃脫的悖論。革命一方面要消滅舊秩序,另一方面又要建立新秩序,而當試圖建立新秩序時,革命者已經逐漸泯滅了革命最初的本來面目和原初真意,革命成為了慘絕人寰的殺戮,革命者成為吞噬自己同胞的生命的惡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