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的華人父母在美國只配做骯髒工作」,那些移民美國的亞洲孩子為何難以幸福?

「我的華人父母在美國只配做骯髒工作」,那些移民美國的亞洲孩子為何難以幸福?

原標題:「我的華人父母在美國只配做骯髒工作」,那些移民美國的亞洲孩子為何難以幸福?


文/精英說


微信號:elitestalk


最近,小編看到兩條新聞,給我帶來不小的衝擊。


第一條新聞是,一名華裔女性在紐約乘坐地鐵時,莫名被站在一旁的白人女子用雨傘攻擊,言語辱罵「F** Chinese 」。



第二條新聞是,美國黑人歌手Lil Pump在最近發布的新歌中,拿華人的長相調侃。


在這首歌的MV中,Lil Pump唱道:「他們都叫我姚明,因為我眼睛小」,還伴以扯眼睛的動作。



這個扯眼睛的動作所蘊含的種族歧視意味不言而喻,和人們罵黑人「Ni**er」有著類似的性質。不僅如此,Lil Pump的歌詞還直接用到「ChingChong」這樣赤裸裸的歧視辭彙。


事實上,華裔被辱罵、歧視、污名化的新聞,幾乎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看到,也幾乎快要產生一種「見怪不怪」的免疫能力。但當真切地聽聞身邊的華裔二代朋友、華人留學生傾訴自己在美國的不公遭遇後,一股同理心、屈辱感以及「替少數族群發聲」的使命感不禁油然而生。


由此,有了我們這期的美國街訪。關於「亞裔歧視」這個困擾著諸多亞裔的議題,精英說視頻組特意來到美國紐約,渴望聽到更多真實的聲音。



美國紐約街訪


精英說出品 時長03"10""


在這次採訪中,有兩位採訪者令人印象深刻,一位是被外國同學「邀請」修IPhone手機的中國男孩。



這個男孩在向外國同學表示自己不會修手機後,外國同學卻質疑「IPhone是中國生產的,你是從中國來的,為何不會修?」 臨走時,還用髒話罵他。




還有一位是面對鏡頭,哀傷地說道「不是我要選擇做一個亞裔,我覺得作為一個亞裔,我沒有做錯任何事情」的女孩,我們不知道她在美國有過什麼樣的遭遇,才會說出如此苦澀的話語來。



顯然,這次採訪還不足以呈現所有華裔、留學生們在美國所面臨的歧視與無奈,還有更多的華裔乃至亞裔們因為自己的膚色、長相而在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感受著被區別對待的陣痛。


圖片來自Pixbay


今年9月12日,有一個名叫Selina Cairel亞裔小姐姐 在 Facebook 上分享了一段視頻。視頻中,駕駛白色轎車的女車主用充滿歧視的言論嘲笑和羞辱 Cariel 的亞裔身份。這段視頻發布之後被迅速傳播,轉發數超過200萬次。



圖片來源自 katu 視頻截圖


事情是這樣的:當天,Cairel 倒車準備離開停車場,沒有注意到後方的白色車輛,在聽到雷達提示後(並沒有發生任何碰撞),立刻向後方車主道歉。


但這位白衣服的女士卻一臉嘲弄,對坐在副駕駛的另一名女子說:「她是亞裔,她看不到,這就是為什麼她不會開車!」 並且用的是極具貶低含義的亞洲口音。



圖片來源自 katu 視頻截圖


Cairel 十分生氣地質問她為什麼要這麼說,結果這名女子絲毫不為所動,繼續發表著出格的言論。

「在你說話之前,最好先確認自己的身份是合法的,我的意思是你是非法移民過境的......而你的父母,可能為了來到這裡,不得不做一些骯髒的工作。



圖片來源自 katu 視頻截圖


Cairel 和朋友們聽到這番言論後完全驚呆了:「我無法想像,發生在我身上的這一切,真的是現實生活嗎......我一生當中從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對話,這是非常不尊重人且粗魯的表達。」



圖片來源自 katu 視頻截圖


Cairel 的遭遇不禁讓小編想到,BBC此前發生的一個直播事故。


一位研究國際關係的教授在接受連線採訪時,他家的兩個寶寶突然開門闖進了房間。於是,所有觀看直播的人都看到兩個娃兒撒歡奔跑著進來,好在片刻之後,鏡頭裡出現了一位「亞裔」女子,把兩個孩子帶走了。



圖片來源自BBC

本來這也不是什麼大事,但網友的評論和一些媒體對此事的報道,卻讓很多亞裔感到難過和窘迫。


很多Twitter用戶看到這位「亞裔」女子後的第一反應是,她是教授家的保姆或者助手,並為她大呼不妙,認為她工作疏忽,沒有看管好孩子,之後肯定要被「老闆炒魷魚」。





圖片來源自Twitter


甚至連BBC的新聞報道中,都將這位女性稱之為「瘋狂的保姆」。



圖片來源自Times


但事實上,根據教授2012年12月份發布的這條推文可以看出,這名亞裔女子其實是他的妻子,是兩個孩子的媽媽。


圖片來源自Twitter


雖然起初將 Kelly 的妻子與保姆混淆只是一個小錯誤,但當所有人都默認了這種假設,這其實就出現了一種微妙的種族歧視。




圖片來源自Twitter


似乎人們對亞洲女性的刻板印象就是奴役、被動、充當某種服務角色... 在注意到這個事實之後,很多人在網路上呼籲大家放下這種無知的偏見。




圖片來源自Twitter

但在日常生活中,類似的這種有意識或無意識的偏見總是時有發生。


一位英國的華裔學生表示,當她在倫敦大學讀書時,很多人都先入為主地認為她在修習醫學或者經濟學,而不是她實際上在學習的英國文學。



圖片來源自BBC


一位亞裔記者回憶道,當她去一家地區性報社工作時,接待員誤以為她是一名清潔工,並問她:「你是來清潔廚房的嗎?


一對英國夫婦表示,他們在剛剛開始約會時遇到了一些陌生人的歧視,只因為妻子是名亞裔女性


妻子Tiffany Wong說:「我們曾經遇到過有人向我們大喊大叫。有一次,我們走在街上,一個人沖著我的老公大喊——"你竟然和一個亞洲女孩一起約會,這太讓人傷心了"。



圖片來源自BBC


此外,擁有日本血統的學者戶田美子也有同樣的困惑,許多第一次見到她的人都會問她來自哪裡,儘管她從小在英國長大並有著純正的英式發音。

亞裔的面孔似乎也影響了一些陌生人與她互動的方式。戶田美子說:「當我與我的白人朋友聊到街頭騷擾時,我感到很驚訝,因為她們和我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 我在想,也許這些國家對於東亞女性順從、卑微的偏見和我所經歷的騷擾和頻率是相關的吧。」



圖片來源自Branigan Robertson


這種隱藏的、思想上的種族歧視,給亞裔帶來的往往是揮之不去的敏感與苦悶,他們當中很多人甚至會因為自己的亞裔屬性而感到深入骨髓的自卑與羞恥。


我身邊就有不少在美國留學的朋友,曾向我傾訴自己所遇到的亞裔二代、三代們有多麼傲慢,包括我本人在海外留學時,當地的亞裔似乎總會刻意與我這個中國人保持距離,他們拒絕講中文,有意強調自己身上的」American」屬性。


最開始,我是不理解甚至覺得鄙夷的,但後來才逐漸明白,他們之所以那麼努力抹去自己的亞裔痕迹,只因他們一出生就是社會的絕對少數,他們一出生面臨的,就是我們外界難以想像的歧視和邊緣化。


他們當中有人在上幼兒園時,帶了媽媽親手做的鹹魚、泡菜,一打開飯盒就被周圍的小朋友說eww你的食物好臭;他們當中有人會被同學問為什麼你的眼睛長得這麼奇怪,為什麼你最喜歡的食物是乳酪而不是小籠包;他們當中還有人鼓起勇氣向班花/草表白後,對方卻說:「Sorry I just don』t date Asians 」;他們當中更有人走在馬路上時,會被人大叫「滾回你的國家」,即使美國就是他們的家,你讓他們滾到哪裡去?


這種伴隨著他們一生的偏見與歧視,對他們的打擊和傷害是很多人花了一輩子也無法擺脫和彌合的。


不久前,在網路上看到一則很揪心的視頻,名字叫做《兩個世界的最差結合》


視頻中一個稚氣未脫的男孩帶著面具侃侃而談,言語犀利悲憤。男孩的父親是白人,母親是亞洲人,他把自己父母的婚姻稱之為悲劇,而自己則是這場悲劇的產物。



在家裡,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關愛;在學校,受盡歧視嘲笑,這不僅是這位面具男孩的遭遇,也是很多亞裔曾經或者正在面臨的困境。


2015年,華裔作家伍綺詩的小說《無聲告白》,一經出版就在亞裔群體中引發了不小的震動,這本小說描述了一個跨國婚姻家庭的悲劇。


小說中的主人公莉迪亞,有著一半美國血統、一半中國血統,白人母親希望莉迪亞與眾不同,中國父親則渴望莉迪亞融入白人人群、抹除種族差異,在父母大相徑庭觀念的「撕扯」下,莉迪亞最終選擇投湖自殺。



這本書一度位列美國暢銷書排行榜首位,我也曾有幸讀過這本書,說實話,這本書對於我們這些「非亞裔」而言,談不上完美佳作,更談不上感同身受,但對於很多亞裔二代移民而言,這本書是極其珍貴的,他們在這本小說中找到了共鳴,在小女孩莉迪亞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最後,回歸歧視話題本身。近年來,亞裔在西方國家遭受不公平待遇和辱罵的事件總是時有發生,從美聯航因為超載,暴力拖拽亞裔醫生下飛機;



圖片來源自 Twitter


到D&G視頻醜化中國,Ins 辱華聊天記錄曝光;



圖片來源自網路


從美國黑人歌手寫歌鼓勵搶劫只搶華裔,因為他們不喜歡把錢存在銀行;



到12歲中國小留學生被白人老師罵「滾回你的國家」;



從亞裔學生去快餐店點餐,收據上寫著侮辱性詞語「中國佬(Chink)」;



圖片來源自網路


到我們今天視頻中討論到的,哈佛大學使用模糊的「個人評級」拒絕亞裔美國人。


歧視就在我們身邊,從來沒有停止過。很多亞裔都有著相同的困惑,為什麼僅僅因為身份和膚色,我們就要被迫處在社會的「灰色地帶」,扮演著飽受欺凌的角色。



圖片來源自Brian Snyder /路透社


但幸運的是,面對西方社會對少數族裔所持有的偏見,越來越多的亞裔選擇挺身而出,而不是隱忍不發。我們今天聽到的各種討論的聲音,代表的是越來越多的人對亞裔歧視問題的關注。



圖片來源自NPR


因為發聲,才有了25年來首部好萊塢全亞裔電影《Crazy Rich Asians 》的熱映。



因為反抗,才有了今天哈佛大學代表作為被告出現在法庭上的一幕,也有了中國市場「教」D&G「重新做人」的「大快人心」。



圖片來源自scmp.com


面對歧視,我們需要做的其實很簡單,挺直胸膛,勇敢地站出來,對所有不公平的偏見說「NO」。只有當這種力量足夠強大,才能讓西方社會輿論不再無視亞裔的存在,不再踐踏我們的權利!



本文轉載自精英說(ID: elitestalk),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美國最讓人引發誤會的地方是什麼,過來人血淚總結!
老外瘋傳「中國生活秘籍」內容令人髮指!假裝愛中國的老外真可怕!

TAG:美國留學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