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刀劍真的不祥嗎?這個流傳千年的說法竟源自一幫道士

刀劍真的不祥嗎?這個流傳千年的說法竟源自一幫道士

編者按:廣大冷兵器愛好者在生活中最大的苦惱和困擾可能就是:不論圈子裡的人怎麼愛,社會上的大多數人對冷兵器,特別是對刀劍的印象都是「不祥」。「你弄這個幹什麼用」和「這玩意放家裡不祥」這兩句話,堪稱冷兵器愛好者一生的魔咒。不論你買的是古刀今刀,真刀假刀,開刃還是不開刃,這兩句話肯定跟你們一輩子。第一句是懷疑你要作姦犯科,是防著你,第二句就是「為你好」了。可明明出土的漢刀上刻著「大吉」,「宜子孫」,怎麼現在反而「不詳」了呢?

1974 年山東蒼山縣漢墓出土的環首鋼刀,上有錯金隸書銘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祥),宜子孫。

根據出土的漢代刀劍等資料來看,漢代人可是認為刀劍這種防身保家衛國的利器,是一種吉祥的存在,不僅自己要佩戴、家裡要擺放、還要傳以子孫。所謂武器不祥,應該裝鞘里也是扯淡。別說漢代,全世界都知道,沒有刀鞘保護,金屬刀劍很快就會鏽蝕。這才是武器要裝鞘的真實原因。另外,漢代尤其講究。不但有刀劍鞘,還有精美的刀劍盒。從盒子里拿出來的刀劍,還要擺在名為「蘭倚」的劍架上。從實用角度講,刀劍能防身護家,從迷信角度講,這種精良鐵器能鎮住魑魅魍魎,怎麼可能不祥?

那麼,刀劍是怎麼被當成不祥的存在呢?這可能就要歸咎於道教了。主體成書於漢代的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卷七十二《不用大言無效訣第一百一十》有這麼一段話:「今軍師兵,不祥之器也,君子本不當有也,下之惡之。故當置於鞘中,堅治藏之,必不貴有之也,不貴用之也。」你看,現代人所認為的兵器不詳,以及必須收藏在鞘里的說法是從這本書里來的。但是!這個世界就怕但是!這段說兵器不詳的話,其實後面還有一段:「但備不然,有急乃後使工師擊治石,求其中鐵,燒治之使成水,乃後使良工萬鍛之,乃成莫耶(邪)」

漢劍殘劍劍首。來自微信網友豬糯糯

百鍊鋼摺疊鍛打的痕迹

什麼叫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這就是典型!既然是「備不然」的壞東西,隨便買一把就行了,何必追求品質自行生產製造呢?還要造到「莫邪」的程度?不過,大家也要感謝道士們的這段記載,讓我們可以從文獻一窺漢代冶煉的技術特點:先採礦(擊治石),冶煉礦石提取生鐵(求其中鐵),炒煉生鐵成鋼(燒治之使成水)以及最後鍛鋼成劍(萬鍛之,乃成莫邪)。

殘劍來自微信網友豬糯糯

根據這裡所述的鑄劍術流程,尤其是「燒治之使成水」的描述,可以判斷該鑄劍術乃西漢時期興起的炒鋼技術。可惜漢代的記錄還是太簡略了。而炒鋼術在唐代得到了進一步改進,人們嘗試用一些簡單的化學反應來注意控制鐵水中的含碳量。

研磨自微信網友豬糯糯

《太古土兌經》中載有《煉鐵精法》:右取生鐵四兩煉之,一銷一入黍米酒中,又洋,投之米許硇砂、半兩礬石。食久,急攪,又傾酒中,洋之。如此三十遍得精矣。「洋」通「烊」,使金屬熔化之意。硇砂為氯化銨,礬石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鋁鹽,受熱易分解,分解出的酸性物質可與鐵之氧化層結合,亦可直接參与生鐵的脫碳。這種方法是反覆進行加熱、攪拌、脫碳,其目的是把生鐵的含碳量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以製成鐵精;為了防止脫碳過多,加工過程中必須使生鐵保持為半液體、半固體的狀態,多次加入米酒即是起調溫作用。這是直接熔化生鐵,攪拌脫碳的炒鋼法。

而東魏、北齊年間(550 左右),又一個道士在冶金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綦母懷文。綦母懷文「以道術事齊神武」,他發明了「宿鐵刀」,「宿鐵」即通常說的灌鋼。《北史》卷八十九《藝術列傳》比較詳細地記載了這種灌鋼技術。

典型的灌鋼法。水波紋來自生鐵融化後滴「灌」到熟鐵上 來自微信網友豬糯糯

這個道士的製作流程主要分四步進行:

第一步煉製灌鋼,即在鍊鋼爐的上層放置生鐵塊,下層放置熟鐵塊,經過高溫煅燒,上層生鐵因含碳量高熔點低,先於下層熟鐵熔化,含碳量較高的生鐵液體滴到下層熟鐵中化合,使之含碳量升高而成鋼;第二步將得到的灌鋼刀胚進行反覆加熱、鍛打,製成鋼劍;第三步在加熱爐中對鋼劍作熱處理的加熱;第四步將加熱到淬火溫度的劍體進行淬火熱處理。

五代服刀,表面霧氣一般的的花紋就是雙液淬火的功勞 來自微信網友豬糯糯

淬火是鑄劍工藝中極為重要的環節。因為淬火時要得到馬氏體組織,必須具有較大的冷卻速度,但是冷卻速度過大,會產生很大的淬火應力,從而導致鑄件的變形或開裂。如果將先將加熱好的鑄件,放入一種冷卻能力較大的淬火劑中冷卻至 300℃左右,再迅速移到另一種冷卻能力較小的淬火劑(如油)中進行冷卻,這樣既可避免奧氏體在高溫時轉變,又可使馬氏體轉變比較緩慢,以減少內應力、變形和開裂。

五代服刀身上的霧狀花紋

綦母懷文的淬火法是「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五牲之溺」即牲畜尿液,其中含有 NaCl,相當於食鹽水溶液。由於水中溶有食鹽,當加熱好的刀胚與鹽水接觸時,水迅即蒸發,而食鹽則以顆粒狀附著在零件表面,並急劇爆炸成雲霧狀,蒸汽膜隨即破裂,使沸騰階段提前到來,加速了冷卻速度。然後選擇使用冷卻能力較小的「五牲之脂」(動物油)進行冷卻。這樣便較為有效地避免了因為急劇變化而可能遇到的變形和開裂等情況。

唐代殘刀斷面不同的顏色就是夾鋼的位置 來自微信網友豬糯糯

值得稱讚的是綦母懷文「宿鐵刀」鑄造法中,「以柔鐵為刀脊」,以宿鐵(灌鋼)為刃,已經使用了複合材料的技術。這樣製造出來的刀劍,「斬甲過三十札」!開玩笑說,現在被網上各種吹捧的日本刀精良製造秘法,中國南北朝的道士就會了。那麼,為什麼精於鑄劍的道士要說刀劍不詳呢?

唐代的《洞玄寶靈道 學科儀》有一篇「作神劍法品」:凡是道學,當知作大劍法。齋戒百日,乃使鍜人用七月庚申日、八月辛酉日,用好鋌。若快鐵作精利劍,~~~如此劍,恆置所卧床上櫛被褥之間,使常不離身,以自遠也,既足以逐辟邪魔萬精,又以照五形,依經奉致飛仙,劍代形耳。或謂曰:分影劍,或曰:揮神刀劍,字干,名良非。若眠卧恆祝,呼劍名字曰:良非,字干。神金暉靈,使役百精,令我長生,萬邪不害,天地相傾~~~

記載中,真正造劍的流程配方字數還不及造劍前的儀式性準備的五分之一。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儀式化」。簡單歸納一下,那些道士很可能的套路是:你手裡的刀劍是不祥的,但道爺我做的劍,不光祥,而且能削鐵如泥,斬妖除魔!你們要信我哦!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靈吸怪,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古代打仗前排士兵明知道必死,為何還甘願站在第一排?
歐洲騎士俘虜敵人有講究,俘虜和贖金還可以繼承?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