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敬畏殷墟

敬畏殷墟

原標題:敬畏殷墟



圖來自網路

我帶著敬畏的心情來到這片土地。


河南,地處中國文化發源地的中原。這些年,我常來這片土地尋根問祖,鄭州、開封、洛陽、商丘、南陽等幾乎都走過,唯獨安陽市是第一次來。安陽因殷墟的發掘而聞名於世。走近這座有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更使我體會到中原文化的厚重。


殷墟是中國商代晚期的國都遺址,橫跨安陽洹河南北兩岸。殷墟的發掘,確證了商王朝的存在,構建了中國古代早期歷史的框架,讓文獻記載的商代歷史成為信史。而甲骨文的發現,則讓人們穿越時光的隧道,看到從蒼頡造字、在陶或石上劃痕記事到甲骨上刻字的歷史進步。


在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我們從展出的文物和圖片中,了解到甲骨文發現的歷史軌跡。1899年,金石學家王懿榮在北京中藥店所售龍骨上意外發現一些古老的字元,意識到這是很珍貴的文物,於是不惜重金收購。1900年,王懿榮的甲骨轉歸另一學者劉鶚。他的親家羅振玉獲知這些甲骨來自河南安陽小屯村,於是多次派人去那裡收購甲骨,並對其上的文字做了一些考釋,認為小屯就是古代文獻上所說的殷墟。此後,王國維對這些甲骨資料進行考證,進一步證實小屯就是盤庚遷都的國都所在。

為了探尋甲骨之謎,1928年到1937年,當時的中央研究院組織考古隊對殷墟進行了15次科學挖掘,後因抗日戰爭爆發而中止。直到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府又組織多次發掘工作,取得了許多重要發現。


隨著對安陽殷墟的全面發掘,一個古老王朝的都城遺址及光輝燦爛的殷商文化昭然於世。如果說鑽木取火標誌著人類告別茹毛飲血的野蠻時代,那麼,文字的出現就意味著人類走出了結繩記事的洪荒歲月。一片甲骨驚天下,甲骨文的發現,把有文字記載的中華文明史向前推進了近5個世紀。


青銅鼎,在殷商時代是達官貴人的身份象徵。殷墟出土的文物中,有各種大小不一的青銅鼎。在展覽櫥窗,筆者欣賞到世界上最大的青銅器後母戊鼎的複製品。後母戊鼎是1939年3月在河南安陽武官村北的農田中,被當地農民吳希增發現的。該鼎是商王武丁的兒子為祭祀母親而鑄造的。華夏鼎文化最早可追溯到奴隸時代。當時的鼎多為陶質,最初是用來煮飯煮肉的炊具。進入商周,青銅文化走向發達,青銅鼎多用於祭祀天地和祖先的儀式,成為一種標明身份等級的重要禮器。典籍載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的用鼎制度。鼎還成為國家政權的象徵。《左傳·王孫滿對楚子》云:「桀有昏德,鼎遷於商,載祀六百。商紂暴虐,鼎遷於周。」鼎盛行於商周時期,一直延續到漢代。


看到一尊漢白玉雕像,走近觀之,原來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婦好的雕像。婦好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女將軍。她能文能武,深受武丁寵愛,多次參與國家大事,為武丁的江山社稷立下汗馬功勞。據甲骨文記載,她多次率兵東征西戰,最多的一次帶兵13000多人。由於連年征戰,積勞成疾,婦好不幸先於武丁而亡。武丁很悲痛,破例將她厚葬於宮殿區內,並在墓坑上精築享堂,以示紀念。

婦好墓是1928年以來殷墟宮殿宗廟區內最主要的考古發現之一。我們順梯而下到達復原後的墓坑。在出土的青銅器中,有不少都鑄有「婦好」二字的銘文,甚至在一件兵器上也有「婦好」的名字。女英雄婦好,也因此青史留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周恩來與"棋王"的兩次對弈:殘棋以"共抒國難"為題見報
吳昕現身機場 酒紅色手挽包點亮整體造型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