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沖泡高山白茶,最妥帖,最善解「茶」意的方式,還是快出水!

沖泡高山白茶,最妥帖,最善解「茶」意的方式,還是快出水!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白茶沖泡處,「快」仍舊是金科玉律,可奉為沖泡寶典。

在沖泡時,一款優質的高山白茶泡不出「鮮、香、淳、爽」的特色,多數是出水慢的因素。

出水慢,何以影響茶湯滋味?

出水慢,茶與水接觸時間長。在這個相對比較長時間的接觸里,白茶中的茶多酚、咖啡鹼釋放多,當這兩種物質在水中的含量超出我們味蕾可承受範圍時,我們便會覺得湯水苦、澀,不清爽,滋味一般般。

這裡情況下,苦與澀成了湯水的主要滋味,甚至會將茶湯原有的鮮香和清甜感掩蓋,給人造成茶不好喝的錯覺,從而左右我們對一款茶中肯的判斷。若是殘忍些,直接給了「劣質茶」的名號,蓋棺定論。

於白茶而言,這是天大的冤屈!

體會一款高山白茶的純正滋味,請學會快出水。

常有茶友留言,要如何做到快出水?

其實要學會快出水,並不難,掌握三個細節即可。

《2》

快出水,盡最大可能爭取時間。

一起回顧沖泡過程,看看哪些環節影響了出湯速度。

以常用的110毫升白瓷蓋碗沖泡為例。

使用蓋碗沖泡,大致需要經歷以下步驟。

第一步:燙壺溫杯

目的是為了將茶海清洗乾淨,避免異味影響。

第二步:投茶

110毫升白瓷蓋碗,搭配5克白茶即可。

第三步:注水

水燒至沸騰狀態,注入沸水。

第四步:蓋上蓋子出湯

到了第四個步驟,才涉及到出湯問題。我們將出湯的整個步驟拆解細分,看哪個環節影響了出湯速度。

出湯前,我們是要往蓋碗里注水。注水後,要放下茶壺,再蓋上蓋子,倒出茶湯。整個茶壺放下的過程,也會影響沖泡。

比如,燒水壺因場地的問題,只能放在右手邊燒開,注水時便要用右手,平時我們沖泡時又習慣右手出湯。那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只能將燒水壺放下,然後再用右手蓋上蓋子,倒出茶湯。那麼,在這個放燒水壺的過程,就要耽擱兩秒鐘。

且有的朋友在注水時,又習慣了左手拿著蓋子,等著水倒滿後,馬上蓋上蓋子,放下水壺,然後用右手調整好蓋子的開口,再出湯。這個過程里,前後至少耽擱五秒,再加上出湯時間,整個出湯時間至少需要十秒。在這十秒里,茶與水的接觸時間長,物質釋放多,易影響口感。

茶友們就納悶了: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實現快出水,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加快出水了,但就是沒辦法做到快出水。

此時,村姑陳有兩個建議給大家。

《3》

快出水,唯手熟爾。

為什麼出水速度慢?

一是沖泡次數少,尚且不熟練。

二是沖泡方式不當,錯過最佳出水時間。

對症下藥,在沖泡方式上要多多調整。

第一,勤加練習沖泡。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更何況是沖泡呢。茶泡上千次,百次,出湯動作反覆練習,自然可以做到一氣呵成。

第二,注意細節。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讓沖泡變得順手。

如,你您若是平時習慣用右手出湯,為了實現快出水,可以用左手注水。這樣左右開弓,不影響出湯速度。甚至於為了實現快出水,左手拿的水壺,可以等出湯後再放下。

其次,蓋子不必著急馬上蓋上。

若是您覺得水壺一直拿在左手上,十分不便,且又不美觀,要先將水壺放下後再出水。這樣做,也可以。此時,同樣要注意細節。我們等到水壺放下後,再蓋上蓋子。

其三,蓋碗的開口要大。

快出水最理想的方式,是瀑布狀出水。這樣能夠實現5秒出湯,完美實現快出水。

最後,蓋上蓋子快准狠。

蓋上蓋子,最好一步到位,不要反覆調整位置,這樣也會花費較長的時間。

平時我們沖泡時,可記住蓋子開口位置,一步做到位。

按照這些細節來,就能實現快出水。

《4》

快出水,到底有什麼重要的?

也有的茶友問:「快出水,到底有什麼重要的?泡茶哪有這麼多講究。」

真別說,泡茶就是講究,不能將就。

喝茶,是牛飲解渴,還是仔細品味,差別還不止一點點。

若是牛嚼牡丹式的喝茶方法,倒真的不必在乎這些細緻的沖泡法,準備一大壺,往裡頭投進茶葉,沸水一衝,等茶水涼一些後喝茶,完事兒。

但,若是喝茶成了品茶,那便講究得多。

三口為品,小口細啜才是品茶的正確方式。

品茶,此刻就體現出快出水的種種好處。

快出水,能讓茶變得耐泡。一衝一衝地喝著,一泡茶喝半小時到四十分鐘,毫無壓力。

快出水,可讓茶葉中的物質一層一層釋放,我們體會到的茶湯,是有層次變化的。第一衝的鮮爽,第二沖的鮮甜,第三沖的淳爽,杯蓋上的花香層次分明,如蘭似桂。

快出水,還不會讓茶湯過於苦澀。若是茶水接觸時間太長,茶葉物質釋放太多,品出來的茶水滋味太濃,倒與品茶的初衷相違背。

《5》

白茶沖泡,是一直快出水嗎?

當然不是!

快出水,也是有針對性,並非從一而終都是快出水。

根據沖泡規律,新白茶在前五-六衝都保持快出水的狀態,之後適當坐杯。老白茶前五沖快出水,第六衝開始適當坐杯。

快出水的性質,與白茶加工工藝密切關聯。

白茶的製作工藝,天然而純粹,經過自然萎凋與乾燥而成。所謂的萎凋,就是白茶葉片脫水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茶青從油嫩飽滿的狀態,逐漸變得乾癟、乾燥。

整個過程里,只有自然的力量參與白茶的加工過程,沒有過多的人為因素干擾。故而白茶中的內在物質,留存度最大。

物質能量充足狀態下,只要稍微受沸水刺激,可釋放滋味。

快出水之下,茶葉中的物質一層一層地被沖刷而出,像物質活躍的新白茶,一直到第五沖都可以保持茶湯滋味豐富的特點。從第六衝開始,坐杯五秒、十秒的方式沖泡。

若是從第一衝到第十沖都快出水,未免會導致茶湯的味道太淡,沒有過多的味道。

《6》

品茶,處處是學問。單是簡單的出水,能演繹出完全不同的茶湯風味,讓同一款茶擁有截然相反的兩種個性。

根據多年的沖泡經驗,對於一款我們不熟悉的茶,先用快出水的方式,最靠譜。

快出水下,茶葉中的物質釋放不會太多,避免茶多酚、咖啡鹼不受控制地釋放,干擾了喝茶。

沖泡高山白茶,最妥帖,最善解「茶」意的方式,還是快出水。

要實現「快出水」三個字也不難。

一是協調好左手注水、右手出水。二是快速、簡單、直接地調整好蓋子開口。三是讓蓋碗保持開口大的狀態,方便瀑布狀出水。

快出水,是好白茶的解語花。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武夷岩茶的味道,到底跟什麼有關?是工藝還是品種?
武夷岩茶有澀味,湯水渾濁,這是怎麼回事?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