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唐太宗在玄武門之變後,對自己手下的得力謀士和將士論功行賞,房玄齡就在這一等功臣中,後來還當上了大唐的宰相。李世民被後世稱為治世明君,而房玄齡等人是在他還是秦王時就追隨在左右,如果沒有這撥仁人志士的幫助,他也很難成就帝位。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房玄齡18歲時中了進士,當了一段時間隋末的小官,沒多久就選擇投奔李世民,開始為李家的滅隋大業出謀劃策。在李世民的眾多謀士中,房玄齡是最得力的謀士之一,不論行軍打仗還是治理軍隊都能為李世民出謀劃策。當秦王的軍隊每攻下一座城池,其他眾將都忙著尋找珍寶和求秦王賞賜時,只有房玄齡一人是為秦王搜羅當地能人,令這些謀士都歸攏到秦王麾下。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亂世之中尋明主,房玄齡認定李世民是能成就大業的人,因此為了報答他的知遇之恩,總是竭盡所能的為秦王召集人才。與房玄齡一起助秦王策劃玄武門之變的初唐名相杜如晦就是在他的舉薦下才聚集到李世民的麾下,除了此人秦王的很多得力幹將都是被房玄齡舉薦才收到了重用。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房玄齡跟隨秦王南征北戰,不止要負責出謀劃策,還掌管著軍中的文牘以及代替李世民向李淵表奏軍情的工作。由於在秦王麾下一呆就是十多年,他早對秦王和軍中事情了如指掌,因此每次書寫奏章都毫不費力,能做到下了戰馬就奮筆疾書,文字簡約條理清晰,根本不用整理草稿。連李淵對他的能力都非常認同,說他寫的奏摺非常清楚,彷彿知道自己心中所想,知道自己要問什麼,雖然相隔千里卻像是在當面對話一樣。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房玄齡多年兢兢業業,當然也換來了李世民對他的信任。李世民執政後,每逢有外出時都很放心的把朝政交給房玄齡來打理,對他的能力和忠誠度有很高的信心。

公元644年,李世民領兵親征高麗。由於之前有多次出征高麗都未能破獲,這次的出征李世民志在必得,他帶出了唐朝大批的得力大將和文臣,為了保障國內穩定他安排房玄齡坐鎮京城,負責處理國內大小事務。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從此次出征的陣勢就能看出,唐太宗是一定要在此次拿下高麗。他派出水陸兩支軍隊,其中水軍戰艦有500艘,士兵4萬餘人,從海路開向平壤,又安排了6萬步騎兵,從西北方向朝遼東進發,企圖實現兩路包抄。就在前線戰局緊張時刻,替皇帝批閱奏摺的宰相房玄齡卻接到了一個密謀造反的消息。

一天,有人吵嚷著衝進了房玄齡的府邸,說要舉報有人謀反。面對這樣的重大消息,房玄齡不敢怠慢,馬上接見來人並問他要舉報誰。沒想到此人直接衝撞他,說我就是舉報你房玄齡謀反。被人當面狀告謀反,房玄齡非常吃驚,他冷靜後沒有盤問此人,直接命府中的手下把此人送往高麗戰場,請太宗親自審問。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因為怕路途遙遠此人經不起折騰,房玄齡還命下人要好好伺候他,將他安然無恙的送到皇帝面前。這個人被送到前線後,很快就見到了皇帝。當時唐軍在戰略上並不佔優勢,因此李世民非常苦惱,正在發愁時朝內又送來此人,皇帝本來不想處理。後來一想連房玄齡都不能決斷的事情,一定事關重大,於是還是接見了此人。

當李世民問他要舉報何人謀反時,此人仍是張口就咬定房玄齡,說是宰相要造反。聽到他的說辭,周圍的人都暈乎乎,如果房玄齡真要造反,又為何會差人把此人千里迢迢送來,舉報自己呢?李世民此時正煩心戰事,聽見此人荒誕的說辭非常不耐煩,直接下令將此人斬首。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戰事結束後李世民回到朝中,與房玄齡談到此事,還嗔怪他太沒有自信,難道認為自己是不分是非的昏君嗎?並給了他特許,再有此種鬧劇讓他自行處理,不需要上奏。可見皇帝對房玄齡是非常的信任,而房玄齡的做法其實也是為了避嫌,他當然知道此人是誣告,但是如果自己私自處決反倒會落人口實,不如交給皇帝親自斷定,這樣也令不懷好心的人知難而退,不會再找事。

李世民遠征高句麗,有人舉報宰相房玄齡謀反,怒曰:斬了他

這個告密的人一定沒想到,皇帝對宰相非常信任,自己卻成了「千里送人頭」的傻子!

參考文獻丨《舊唐書》 《全唐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陳宮為什麼不願回歸曹操麾下,卻追隨呂布一心求死?原因很簡單
此人是三國最悲催的武將,為主公力戰而喪命,卻反被自己主公出賣

TAG:圖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