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家居 >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2014-2015年

德賽斯、道格拉斯等西班牙、義大利企業較早提出岩板概念。

2016年左右

金牌陶瓷董事長羅志勇希望能跳出陶瓷行業的限制,於是成立了德利豐家居。

2018年

蒙娜麗莎推出15款針對廚房板材應用領域的新一代岩板產品,並由此正式宣布向整體家居定製領域進軍;

依諾攜手義大利費恩哲瓷磚打造的「全瓷定製館」在秋季陶博會首次亮相;

廣州設計周上,由新明珠最新研發的發熱岩板備受關注……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蒙娜麗莎岩板應用

除此之外,時下國內經營岩板的方式還有如東鵬DPI、博德HBI等成立進口磚平台,而恆佑、石功夫等瓷磚加工配套企業已經專門為岩板招商主攻深加工方向。有業內人士表示,1-2年內,這種以做深加工為主的瓷磚加工配套企業即將遍地開花。

隨著進入岩板市場的品牌企業越來越多,「岩板」一詞漸漸在薄板、大板等定義中剝離開,關於岩板定義的歸屬,一直是本年度頗具爭議性的話題。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國內可產1200×2400(mm)及以上規格產品的7條生產線

板材之間的爭論

目前,岩板定義的討論觀點大致上分為2個陣營:

一是在以進口品牌為主,部分把岩板作為單一品類獨立運營的企業,會鮮明地把岩板和瓷磚區分開。

道格拉斯(中國)董事、副總裁付和平認為,大板從成型環節開始就決定了其本身的規格和厚度,岩板的核心點是可以做一些深加工應用來滿足定製需求,岩板本身具備的弧形彎曲度是大板不能具備的。德賽斯市場部經理朱丹莉也認為,還是要從原材質去定義:不是規格大的就叫岩板,如果還是和陶瓷一樣有磚坯和表層,那麼,其性能就不能和岩板去比。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依諾的「全瓷定製」

二是以國內陶瓷廠家為主的企業則認為岩板就是大板,或者岩板是陶瓷大板的一種分類。

金牌陶瓷生產研發部經理黃旺明認為,我們的定位是大岩板和「定製+」,大板和岩板可以看作是一個品類。時下無論是岩板還是大板,更多是應用在家居方面,所以都是以通體為主,做到表裡如一。LA'BOBO陶瓷薄板市場總監熊健也同意這一觀點。岩板和大板、薄板只是擠壓方式的不同,其實大同小異,因為針對板的厚薄,工藝、配方要進行調整,本質上都是瓷板。

實際上,因為岩板在性能和應用方面的優勢突出,其爭論點大致上從這兩方面展開,此外,也不乏有陶企把岩板作為新材料來對待。

蒙娜麗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鄧啟棠認為,一種新材料的出現,無論從使用、加工的方便性,還是應用方面,必須比原來的材料更能體現出環保屬性和性價比。針對櫥櫃檯面,在防火、耐磨、耐酸鹼等屬性的基礎上,蒙娜麗莎還會開發出抗菌、防污等功能,給消費者一系列完善的配套及應用整體解決方案。

對於發熱岩板,新明珠常務副總裁葉永楷在設計周上表示:「我們在產品的升級中,要把發熱岩板變成一個材料,而不只局限於瓷磚的方面。」他認為,如果能開拓出一個新的材料,便能產生很多品類的產品,產品的使用面也更加廣闊。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新明珠最新研發的發熱岩板

國際貿易產品編碼尚未對岩板進行獨立商品編碼,而國際上,也曾出現過Panel、Slab等與薄板類產品相同的英文命名。岩板更多是在實際的應用中被業內界定為新品類,國內普遍承認岩板的英文名稱為Sin-tered Stone,譯為燒結密質石材。對比傳統瓷磚,黃旺明認為,岩板雖然和瓷磚有個別共性,但瓷磚不會具有岩板的所有特性。

行業人士普遍認為,在原材質篩選、生產工藝及性能上,岩板應具備以下9大特性: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1.原料成分:生產原料主要為石英、長石以及提供色彩的天然氧化物。

2.生產工藝:原材料在經過16000噸以上壓機碾壓後,再投入溫度高於1300℃輥道窯爐中燒制而成。

3.4種成型工藝。義大利SYSTEM、SITI&BT的干壓單模(上模)成型工藝、義大利SACMI的皮帶輥壓(無模)成型工藝、日本TOTO塑型輥壓(無模)成型工藝、恆力泰干壓模框成型。

4.大、輕。岩板是薄型化、輕量化大規格板材,同時擁有多種規格厚度。

5.防火耐高溫。達A1級防火要求,遇到明火而不會產生任何物理變化。

6.全通體。追求表裡如一,不應有磚胚和表層。

7.耐刮耐磨。莫氏硬度達到6級,普通的瓷磚加工不能切割岩板。

8.零滲透、極耐污、超耐腐蝕,擁有萬分比的滲水率。

9.岩板板材化對產品表面的平整度要求較高。如果平整度低,水波紋明顯,在製作成傢具後,經燈光或光線反射,容易讓使用者產生視覺眩暈。

誕生:

前身是薄板,多用於牆面

在許多岩板企業未打出此概念之前,多是以薄板將其命名。西班牙企業德賽斯坦言,岩板即加厚薄板,岩板其實是從性能上去解釋的,也只有改變岩板的厚度,才能解鎖更大的應用可能。

朱丹莉向記者介紹,關於岩板的命名,其實有一段故事。

人人都喜歡大理石的裝飾面,而且都喜歡大規格,規格越大價格越高,就越值錢。為了把大理石裁薄,歐洲人想出一個法子:把強度更高的材料用作複合物,在大理石背後做支撐。這樣既可呈現出大面積的紋理,又能降低生產成本。當把複合物做出來之後,人們發現它的很多性能都很特殊,設想甚至有可能成為替代大理石的材料,由此著手把它當作一個產業去做。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德賽斯岩板應用

彼時,義大利公司西斯特姆剛剛開始從事薄板的技術及裝備的研發,2002年,西斯特姆研發的薄板生產設備投產成功,LAMINAM是西斯特姆參股專業生產、銷售陶瓷岩板的品牌企業。但卻是西班牙企業在2004年把薄板大規模推向市場。

當時全球最大的規格是1600×3200(mm),花色都是純色,如綠、藍、橙,且都是通體,岩板僅研發出3mm和10mm兩個厚度。在其進入中國時,3mm岩板一度以「薄板」概念推向市場,率先被應用於牆面飾材。

2014年才更名為「岩板」。「『岩』既有石那種堅硬的感覺,『板』能體現本身的特質,可認定它是工業化成品,這樣結合來表達岩板的自然本色。」朱丹莉表示,人們所理解的瓷磚僅僅專註於地面,但岩板的規格決定了其沒有辦法與地面產生任何關係。廠家考慮到10mm用於地面飾材的成本非常高,於是選擇在廚衛檯面領域入市,其後研製出12mm的厚度,以期替代石英石成為這一領域新材料。

更名的另一個原因是,廠家發現岩板與瓷磚在應用性能方面存在顯著差異,故而將其作為新品類對待。朱丹莉回憶,當時岩板已經在走素雅、自然的簡約風格,其抗刀刮、耐火燒等性能,比商業工裝項目上普通的牆面選材優越得多。由此,岩板的PK對象也從大理石延伸到金屬、牆紙、鋁塑板,甚至不鏽鋼。

如今,岩板營銷市場還處於成長階段,但經過多年的發展,目前岩板除了1200×2400(mm)、1600×3200(mm)的常規規格外,還出現了800×1400(mm)、1000×1000(mm)、1000×3000(mm)、1500×3000(mm)等多種規格,厚度已發展為3mm-20mm之間。據了解,如今最大且最薄的岩板規格——1200×3600×3(mm)仍出自國外企業——西班牙德賽斯。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道格拉斯岩板應用

前景:

國產壓機發力,岩板有望降低製造成本

據悉,有關大規格瓷磚的國家標準目前只有一項《陶瓷板》(GB/T23266-2009),即板材的面積要大於1.62㎡,也就是900×1800(mm)規格。不過,從生產和市場來定義,900×1800(mm)已經是常規規格。恆力泰總經理楊學先認為,國際膠合板的尺寸是4英尺×8英尺即1220×2440(mm),因此,板材的規格應該定義在1200×2400(mm)以上。「對於設備而言,製造岩板的設備其實就是大板設備,只是岩板在後期的布料、花色、噴墨等工序的配方做了一些技術處理。只要壓機、窯爐等設備可以滿足,產品規格都可以做大,尺寸和品類是兩個概念。」他說。

據多方信息統計,目前國內共有7條生產線可生產1200×2400(mm)及以上規格,不過,僅從義大利引進的壓機才可生產3米以上的產品。

楊學先表示,恆力泰36000噸壓機是國產設備的第一條壓制3米以上大板的壓機,這是一次從0到1的關鍵突破。「2萬噸以下的壓機,可按照16800噸壓機的模式,但2萬噸以上的,需要一個做成3米以上規格產品的新模式。一旦成功,將做成一個系列,以後變大變小都沒有問題。」據悉,第一台36000噸壓機已賣給蒙娜麗莎,定位做1200×3600(mm)、1600×3600(mm)兩個規格的產品。

1600×3200超大規格的岩板走紅,國內有7條生產線卻難有爆發增長

經記者不完全統計,除西斯特姆參股的LAMINAM外,義大利陶瓷岩板的主流企業還有:與薩克米合作的IRIS集團,與西蒂貝恩特合作的FLORIM集團旗下的REX。全義大利總計約有5條生產線,日產量在2萬m2左右。

板材的關鍵核心設備就是壓機,因為板材的設備使用成本高,終端的售價過高,導致性能較好的板材至今仍沒有辦法取代木材、石材、人造石等材料,這也是如今大板、薄板等無法普及市場的阻礙因素之一。

因此,楊學先相信,36000噸壓機一旦在蒙娜麗莎投產,會促進中國在板材應用領域的發展。雖然國產大噸位壓機前期研發投入高,但廠家使用成本低,通過裝備的推動,能夠讓成本大幅度下降,對終端市場的銷售也有幫助。

「中國畢竟只有7條大板生產線,自產自銷不去國外貼牌,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不至於飽和。假如它(大板)在市場可容納的產能在11億m2,現在國內年產能1000萬m2還不到,也就是說,還有幾十條線的發展空間。」據楊學先判斷,大規格板材受終端需求的影響比較大,市場培育期在5年左右,像當年拋光磚、全拋釉一夜之間出現家家上線的現象的可能性不大,近幾年內的產能可能會呈現出12%-20%的緩慢增長,但2-3年不可能有爆發性增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