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娘炮刷屏的時代,勸君讀一讀楚項羽

娘炮刷屏的時代,勸君讀一讀楚項羽

原標題:娘炮刷屏的時代,勸君讀一讀楚項羽



來源:洞見(id:DJ00123987)


作者:洞見Buliu


從滾滾而逝的烏江水中,喚回中國男兒的高貴霸氣。

中國人自古信奉兩句話,一句是「成王敗寇」,另一句是「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


上下五千年,能同時打破這兩條定律的,只有一個人。


項羽


他是楚漢戰爭的失敗者,但身後兩千年,仍然是貴族風範,王者之名。


而他的對手,大漢王朝,也在史書里將其列入「本紀」之中。


本紀,只為天子作傳。


征服一個人很難,更難的是折服一個帝王。而比折服帝王更難的是,征服一個民族的歷史。



01


中國有句古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少年項羽身上發生過兩件事,讓人嘆服「自古英雄出少年」。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


文不成、武不就的小項羽,氣壞了叔叔項梁。


面對責難,少年項羽卻自有一番見解:


「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


立志萬人敵的少年項羽不會料到,他生平第一次「霸氣側漏」,冥冥中已預言了自己短暫卻輝煌的一生。


不久之後,發生的另一件事,再次印證了這個預言。


這一年,秦始皇巡遊天下,正好路過項羽居住的會稽郡。面對浩浩蕩蕩的車隊,少年項羽說了一句大逆不道的話:


「彼可取而代之也。」


有意思的是,這個故事也發生在了他的宿敵劉邦身上。

任職泗水亭長的青年劉邦,在看到秦始皇出行的車隊後,曾不由自主地感嘆:


「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彼時,項羽和劉邦都還只是初生牛犢。從兩人面對始皇車隊的感嘆中,已能分辨出氣場的強弱。


劉邦,更像是一個被成功人物刺激到的勵志青年。


而項羽,那一腔捨我其誰的英雄霸氣,註定是天命之子,終將成為劃破黑夜的那顆流星。


這種男兒的霸氣,在項羽身上不僅是一種氣質,更是行動的動力。


在短暫的30年人生中,他將自己曾經吹過的牛逼逐一實現。



02


公元前207年,暴秦統治下的中原大地,風雨飄搖。

25歲的青年項羽,剛剛在定陶之戰中,失去了撫養自己長大的叔父項梁。


另一邊,秦帝國大將軍章邯和王離,集結了40萬大軍,圍攻巨鹿。


而項羽的手中,只有5萬楚軍。甚至自己,還只是這支軍隊的第二統帥。


救援巨鹿,刻不容緩。主帥宋義卻說:


「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今秦攻趙,戰勝則兵罷,我承其敝;不勝,則我引兵鼓行而西。」


宋義是理智的,5萬人對40萬人,無異於以卵擊石。所以他只想坐山觀虎鬥,收漁翁之利。


可理智,對於天生英雄來說,有時候是多餘的。


國讎家恨當頭,盟友危在旦夕。情義在心的項羽,生髮出了中國歷史上最令人驚嘆的一股霸氣:雖千萬人吾往矣,雖千萬人吾勝矣。


斬殺宋義之後,他親率大軍渡河,命令部下士卒:鑿沉船隻、砸破鍋碗、燒掉帳篷、只留三天口糧,背水一戰。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戰:項羽以5萬楚軍,九戰九捷,大破秦軍40萬。

後人有一副對聯,形容此戰: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卧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有一種男兒霸氣叫項羽,既有一往無前的勇猛和氣魄,更有破釜沉舟的自信和決絕。


巨鹿之戰後,不可一世的秦帝國迅速土崩瓦解。


項羽很快攻下咸陽,自封西楚霸王,並一口氣連封了18個諸侯王。


隨後項羽定都老家彭城,當起了諸侯共主。


當年指著秦始皇的儀駕,說「彼可取而代之」,項羽做到了。


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項羽也做到了。


一個男人最霸氣的時刻,就是將曾經吹過的牛逼實現的那一刻。

而對於項羽來說,霸氣不僅僅是一個男人的凌厲,還有他內心的驕傲、高貴和柔情。



03


公元前202年,楚漢之爭進入收尾階段。


劉邦說動韓信、彭越、英布、劉賈,彙集五路大軍、合計六十萬之眾,從西、北、西南、東北四面進軍,將項羽圍困垓下。


漢軍久攻不克,兵聖韓信明白,攻身不如攻心。他命令部下所有人,對著項羽的營帳唱起楚歌。


家鄉的曲調響起,楚軍軍心大動。就連他最愛的女人虞姬,也明白大勢已去。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奈若何,虞姬虞姬奈若何!」


這一夜,虞姬自刎。英雄一世的項羽,哭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為不能保護心愛的女人。


戎馬一生的疲憊,睥睨天下的霸氣,從今以後,再也無人懂得,再也無人安撫。


一腔豪情給了世界,滿心柔情卻自此放逐。


可是項羽的骨子裡,還剩下一份驕傲和高貴。


他率領800騎突圍而出,奔至烏江岸邊時,只剩28騎。


烏江亭長是江東老鄉,他跪下來求項羽乘船渡江,以圖東山再起。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世事豈能盡如人意,不過求個無愧於心。


當大勢已去,霸氣如項羽者,也選擇了放手。

一千多年後,才女李清照有感於此,寫了一首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贏得堂堂正正,輸得光明磊落;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


這才是一個男人,最終極的霸氣。



西楚霸王的故事,永遠定格在了烏江之畔。


項羽用他短暫而輝煌的一生告訴我們,高貴與霸氣,才是男人極致的魅力。


2200年之後,韓流風行,小鮮肉成為大眾審美的標杆,滿屏都是唇紅齒白,偶或上演一出「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


今天,我要勸君讀一讀項羽。

從滾滾而逝的烏江水中,喚回中國男兒的陽剛霸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創業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