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趙國擁有李牧、廉頗等名將,為什麼沒能一統六國呢?

趙國擁有李牧、廉頗等名將,為什麼沒能一統六國呢?

原標題:趙國擁有李牧、廉頗等名將,為什麼沒能一統六國呢?


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提到名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戰國四大名將。《千字文》中以「起翦頗牧,用軍最精。宣威沙漠,馳譽丹青。」來形容這四位將領的功績。這四位將領分別為:白起、王翦、廉頗、李牧。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四位名將中,李牧、廉頗來自於趙國。對於趙國來說,除了李牧、廉頗,還擁有趙奢、樂乘、司馬尚等將領。可以這麼說,在戰國中後期,趙國的名將是能夠和秦國相提並論的。並且,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後,趙國的士兵,特別是騎兵的戰鬥力也在戰國七雄中保持領先。那麼,問題來了,趙國擁有李牧、廉頗等名將,為什麼沒能一統六國呢?



首先,戰國七雄中,雖然趙國的軍事實力不輸秦國,但是,趙國卻有兩點輸給了秦國。一方面,在地理位置上,趙國不如秦國。在戰國這一歷史階段,魏國、韓國、趙國、楚國、齊國、燕國等山東六國曾經多次聯合進攻秦國。不過,秦國易守難攻的函谷關和足夠的戰略縱深,這導致秦國擁有較強的防禦能力,在面對山東六國的進攻時不會損失太多。比如在長平之戰和邯鄲之戰後,信陵君魏無忌五國聯軍攻打秦國。結果,秦軍就是在函谷關的基礎上閉關不出,山東六國就沒有辦法了,只能選擇撤軍。



與此相對應的是,趙國則沒有這麼好的地理位置。對於趙國來說,可謂地處四戰之地,西邊需要和秦國較量,北邊有燕國和匈奴,東邊有秦國,南邊則有魏國和韓國。由此,對於趙國來說,防守的壓力以及帶來的消耗是非常大的。比如在邯鄲之戰後,燕國就趁機進攻趙國,雖然結果是被廉頗率領的趙軍擊敗,但是,這導致趙國依然分兵四處防守。並且,和秦國比起來,趙國也沒有函谷關這樣的山川之險。比如趙國的都城邯鄲,不僅被秦軍包圍過,在戰國中期,其都城甚至還被魏國攻破過。




另一方面,趙國雖然名將眾多、士兵精銳,但是,趙國和秦國比起來,缺乏商鞅、魏冉、張儀、范雎這樣的戰略家和縱橫家。對於秦國來說,商鞅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標。而范雎見秦昭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并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係。通過遠交近攻的策略,秦國不斷蠶食韓國和魏國的疆域,並且離間了齊國和其他五個諸侯國之間的關係。如果不是「遠交近攻」的策略,秦國一統天下的難度自然也就更大了。



最後,至於張儀這位縱橫家,戰國中期,張儀首創連橫的外交策略,遊說入秦。秦惠王封張儀為相,後來張儀出使遊說各諸侯國,以「橫」破「縱」,使各國紛紛由合縱抗秦轉變為連橫親秦。與此相對應的是,趙國則缺乏這樣的戰略家和縱橫家,導致趙國在對外戰略上不夠長遠和合理。比如對於韓國上黨地區的貪婪,就是趙國對外策略上過於短視的體現。參與五國伐齊,和齊國結怨,促使自己在長平之戰時得不到齊國的救援。凡此種種,都可以歸結為趙國缺乏或者說是不夠重視戰略家和縱橫家。對此,在筆者看來,趙國就好比獲得諸葛亮輔佐前的劉備,雖然手下猛將眾多,卻始終沒有立足之地。總的來說,趙國將軍事實力發揮到了極致,卻忽視了商鞅、魏冉、張儀、范雎這樣的人才,這是其不敵秦國,並且無法一統天下的重要原因。


文/情懷歷史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情懷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情懷歷史號 的精彩文章:

藍田之戰:憤怒的楚國大軍打到了秦國老家!
劉備臨死前提醒不能重用馬謖,為何諸葛亮不聽呢?原因很簡單!

TAG:情懷歷史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