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10個乙級師團,到底兵力如何?

日本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10個乙級師團,到底兵力如何?

截止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候,日本軍隊總計下轄了100多個師團。由於師團的數量眾多,各個部隊的戰鬥力殘次不齊。因此,日本把所有的師團劃分成了4個等級,分別是甲級師團、乙級師團、丙級師團和丁級師團。其中,甲級師團總計只有17個,乙級師團的數量也不少太多,數量最多的就是丙級師團。那麼,在日本軍隊中,戰鬥力最強的5個乙級師團,到底有多少兵力呢?

首先,我們來聊一下甲級師團。在抗戰爆發之前,日本軍隊總計下轄了17個常備師團。這17個常備師團就是後來的甲級師團,按照日本軍隊的標準,一個甲級師團下轄了8個不同兵種的聯隊。其中,步兵聯隊有4個,其餘是騎兵、炮兵、運輸和工兵聯隊。整個師團的總兵力在27000人到30000人之間,明顯超過了其他參戰國的整編師和加強師,由於地位重要,甲級師團的師團長都是中將軍銜。甲級師團的戰鬥力都不錯,在日本軍隊中屬於主力。在17個甲級師團中,近衛師團由於要拱衛東京,下轄了12個聯隊,總兵力超過了4萬人。除了近衛師團,其他16個師團的兵力相當。

其實,日本軍隊的常備師團並非只有17個,曾經多達21個常備師團。但是在20世紀20年代,日本進行了有名的大裁軍,第13師團、第15師團、第17師團和第18師團被裁撤。在抗戰爆發之初,日本高層明顯感覺自己的兵力不足。1937年7月到9月的3個月時間裡,被裁撤的4個師團重新建立。請注意,這4個師團的編製和甲級師團一模一樣。由於起初就屬於常備師團,這4個師團的戰鬥力都不算差。例如第13師團,戰鬥力甚至超過了一部分甲級師團。目前,關於第13師團到底屬於乙級還是甲級的問題,存在很大的爭議。

第13師團、第15師團、第17師團和第18師團雖然被劃入了乙級師團,但編製和甲級師團一樣,再加上自己本身就是常備師團,這4個師團的戰鬥力都很強。日本軍隊的兵役制度非常完善,分為:預備役、後備役、第一補充兵和第二補充兵。其中,預備役和後備役都是退役士兵和接受了軍事訓練的青年,都是不錯的軍事基礎。隨著抗戰規模的擴大,即使重建了4個師團也無法滿足戰爭的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以日本本土守衛部隊為基礎,加上補充的預備役和後備役官兵。日本軍隊組成了從101、104、106、108、109等師團,這6個師團屬於被加強的本土部隊。

這6個師團雖然屬於乙級師團,但由於大部分都是老兵,僅僅補充了一部分新兵,因此這6個師團的戰鬥力都不算太差。由於屬於抗戰初期組建的部隊,在人員編製上都儘可能的接近甲級師團。例如106師團,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部隊。因為在1938年的萬家嶺大捷中,106師團的傷亡很大。其中,106師團並非弱旅,106師團的總兵力有25000多人,其他幾個兄弟師團的情況也差不多。這些師團的戰鬥力雖然不如甲級師團,但明顯比後來組建的乙級師團強得多。對於這樣的部隊,日本軍隊也非常重視。

截止日本宣布投降的時候,全軍總計下轄了170多個師團。在1942年之前,大部分甲級師團都在東亞戰場。到了1942年之後,隨著東南亞戰場的局勢發展,大部分甲級師團被調往了南方。在東亞戰場上,形成了以甲級師團為救火隊、乙級師團為作戰主力、丙級師團負責輔助的新格局。在東亞戰場上,只留下了幾個甲級師團負責在各地機動作戰。隨著戰爭的嚴重消耗,日本師團的檔次越來越低。最後組建的一批丁級師團,都是只有1萬餘人,而且以未成年的新兵為主,戰鬥力很有限。這樣的部隊只能維持地方治安,無法參加激烈戰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日本軍隊中,一個陸軍甲級師團,到底能夠擁有多少火炮?
中國軍隊前後用了10年的軍兵種符號,為何會被緊急撤銷?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