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檔案蒙難紀實

明清檔案蒙難紀實

明清檔案和甲骨文、居延漢簡、敦煌藏經洞遺書一起,被稱為近代古文獻的四大發現。這些檔案是研究明清時代的原始材料,其價值不言而喻。可是,這批有著重大歷史價值的檔案,也同其他三大文物一樣,歷盡了各種磨難。

明清檔案蒙難紀實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焚 災

國家檔案是記錄國家史實的文件,屬於國家的機密,因此,明、清兩代的統治者嚴格規定,任何人都不得隨便閱看,以致清內閣大庫檔案竟有「九卿翰林部員有終身不得窺一字者」。

明清檔案分為內閣大庫檔案、軍機處(亦叫方略大庫)檔案、內務府檔案、宗人府檔案、國史館檔案、清宮中各處檔案和清各部院衙門檔案等。其中,除大部分為漢文外,還有滿文老檔以及英、法、德等文字的外交檔案。

清朝統治者入主中原以後,焚毀了大量的明代檔案和許多入關以前形成的對己不利的老檔。另外,由於清歷朝統治者的私心,還不斷發生篡檔、改檔等醜聞。

清初,統治者對檔案非常重視,但清雍正、嘉慶年間宮中的大火及嘉慶年間的地震,損毀了一部分檔案。後來,由於檔案設施的限制,統治者不再重視,一些檔案遭受雨淋、水淹而霉爛,蟲咬鼠噬的情況也日益嚴重。

檔案損失最嚴重的兩次是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入侵中國時。1860年,英法聯軍攻進北京,四處燒殺搶掠,還將「眾園之園」的圓明園一把火燒掉,軍機處等放在圓明園值房的檔案葬身火海。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了北京除皇宮以外的各個衙署,燒殺搶掠,肆意糟踏,八國聯軍撤退後,清各部院署的檔案只剩下了十分之四五。

清內閣大庫地處深宮,檔案保存狀況應比他處為好,但事實卻不盡然。內閣大庫所存檔案除明朝舊檔外,還有清入關以來200多年的清檔,這些檔案,年復一年地增加,使內閣大庫漸漸不能容納。原有庫房已實在不夠用了,統治者卻無心過問,就連庫房因年久失修幾近坍塌,各部署衙門也相互推諉,敷衍塞責。

光緒三年(1877),內閣大庫開始滲漏,內閣保管員多次催內務府派人員修繕,但一直無人理會。

光緒十二年(1886),內閣大庫已嚴重損壞,眼看就要傾倒。

光緒二十五年(1899),清朝統治者索性將內閣大庫中批紅本4500餘捆,約30萬件移出燒毀。原來議定只焚副本之霉爛者,但等移檔時,因正副本交相混雜,且正本也多有殘缺不全者,故不分正副本,凡霉爛者都被移出來,一把火燒掉了。

以後,清廷又規定,在清理檔案時,可以將「實在無用者,悉行焚毀」,使焚檔之舉趨於合法。

明清檔案蒙難紀實

宣統帝溥儀嗣位,醇親王載灃攝政,他令內閣大臣尋出立國之初攝政典禮的舊檔案以便參考,內閣大臣往大庫中搜尋,因混亂而找不到,便回奏載灃說,內閣大庫無用之舊檔太多,實在已無保存的必要,應該焚毀以減輕內閣大庫的容量。載灃下旨准行。於是,從宣統元年八月初一日開始,每天都從大庫內往外挑揀「無用舊檔」,到八月底時,一共挑出乾隆至同治朝紅本16062捆,露天堆置在內閣大庫外,只等一聲令下焚成灰燼。

當時,內閣大學士張之洞正兼管學部事務,他見此情況,便上疏請建學部圖書館,保存內閣大庫的圖書典籍,得到皇上批准。學部參事羅振玉被派往內閣大庫接收圖書典籍,他在庫外堆放的檔案中,隨手抽出幾份閱看,見裡面有許多是珍貴的資料,十分驚訝並痛心,連忙建議張之洞上疏奏請停止焚檔,請求一併將其歸入學部。經過張之洞奔走,這200多萬件檔案才死裡逃生。被運至學部,存在學部大堂的後樓和國子監南學內。

明清檔案蒙難紀實

出 宮

1911年,清帝退位,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民國五年(1916),教育部成立了歷史博物館,清華部所藏檔案和試卷便歸入歷史博物館,移置到端門。館內派出十幾人清理檔案,這些人將檔案一古腦兒倒在地上,一小部分被挑選了出來,存放在了午門的樓上,其餘剩在地上的部分,則被統統裝入麻袋內,仍存放端門,共計約8000麻袋。

內閣中當年沒有移出的檔案還有很多,民國十八年(1929),成立不久的故宮博物院文獻館來內閣清查。民國二十年(1931),文獻館的工作人員將清內閣大堂遺址改為臨時辦公處,在那兒從事整理、分類編目工作,費時幾年,才將這些寶藏徹底清理出來。

軍機處檔案原存方略館內,民國三年(1913),國務院總理孫寶琦向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奏請,將這批檔案移存國務院。民國十五年(1926),歸入故宮博物院文獻館。

清內務府實際是清朝皇帝的管家,它保存的檔案對研究清代皇宮大內的生活起居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可是這些檔案保存下來的並不多。原因是清內務府的七司機關中有六司設在宮外,清帝退位,國家改制後,六司機關無人過問,檔案受到了人為的糟蹋,到溥儀出宮以後,這些檔案幾乎已經散失殆盡。待到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清理點查時,內務府檔案只剩下了清內務府總堂和諸上駟院所藏的一小部分。

檔案險成「還魂錢」

民國教育部成立的歷史博物館,因民國初期政局動蕩,無人過問,資金經常短缺。民國十年(1921),歷史博物館想出了一個自救的辦法,他們將藏貯在端門門洞內「幾乎沒有利用價值」的8000麻袋舊檔案悄悄運出去,當作廢紙賣給了北京同懋增紙店。過稱表明,其重量為7.5萬公斤,歷史博物館得銀4000元。荒誕至極,卻沒有引起時人的注意。

第二年2月,客居天津的清朝遺老、著名學者羅振玉因事來到北京,他於偶然之際在市肆中發現了洪承疇揭帖和朝鮮國王貢物表等明代檔案。羅振玉認得這是清內閣大庫之物,當下大吃一驚,急忙尋蹤覓跡,最後找到同懋增紙店,弄清事實真相。當時同懋增紙店已經把檔案當作廢紙賣出了一部分(約計1000麻袋),其餘部分則被店老闆差人運到了定義和唐山兩地的紙廠,準備化成紙漿,製造「還魂錢」。

羅振玉心急如焚,立刻與紙店交涉,表示願將這些「廢紙」全部收購。紙店老闆起初不肯費時耗力去運回那堆廢紙,羅振玉表示可以出高價,彌補其損失,紙店見有利可圖,才以13萬元高價向羅振玉出售(約合0.1元一斤)。羅振玉為籌到這筆巨款,不惜傾家蕩產、債台高築,硬是照價將這些檔案全部購了回來,分藏在北京天津兩地,組織人力進行整理,並彙編成史料叢刊。

幾年以後,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的羅振玉無力支撐此項整理工作,無奈之下,為檔案尋找新的買主。客居天津的大收藏家李盛鐸聞得此訊,上門接洽。羅振玉便將自己藏在北京的3萬公斤檔案以1.6萬元的價格轉讓給了李盛鐸,而存在天津的幾萬公斤檔案,後來被羅振玉運到了旅順,歸屬偽滿洲國所有,1936年,又移交給了奉天圖書館。

李盛鐸將檔案買到手後,不久也深感個人能力有限,既無法維持生計,更無力整理研究。這時,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表示願出資收購,雙方很快談妥。民國十八年(1929年)八月,李盛鐸將這批檔案以1.8萬元轉讓給史語所,合計約6萬公斤,其中破爛不堪者約2.5萬公斤。

清華大學歷史系在檔案出宮以後,陸續從書商處收購了一批殘損檔案。北平大學聞聽羅振玉從紙店購回檔案後,強烈要求政府將歷史博物館剩存的檔案移交北大。民國十一年五月二十日,北大校方向教育部遞交公函,請求此事,五月二十三日收到許可指令。這批尚未被賣掉的62箱1502麻袋檔案由歷史博物館移至北大整理,估計約有50萬件左右。

風雨飄零

抗戰初期,故宮博物館文獻館、史語所、北大、清華大學所藏的檔案與其他珍貴文物一起踏上了南遷的道路。這些檔案由於保存得當,基本上沒受到損失。但是,1935年、1936年北平財政部盜賣檔案等事件卻使明清檔案受到了嚴重損毀。

清朝剛剛滅亡時,北洋政府中央各部局便依法接管了清代中央各部院衙門的檔案。這批檔案中,軍機處檔案和國史館檔案、刑部檔案分別於1926年和1927年被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接收去。其他檔案,仍散存在各部局內。

1927年國民黨政府移都南京,北平仍設有各部局檔案保管處,並派人保管。抗日戰爭爆發前夕,財政部北平檔案保管處南撤,將大批檔案當廢紙出售。1935年12月賣掉11500公斤,1936年4月賣掉15500公斤,所得款項眾人以經費節餘為名,私自吞掉。

檔案賣給紙商以後,紙商卻懂得它的價值,轉手賣給了北平的書肆。於是,一時間東西單牌樓一帶,滿地滿處都有檔案在出售。這一切,使北平許多有識之士十分憤慨。有人投書財政部,要求對賣檔之人嚴加懲處。財政部部長孔祥熙見信後,立即批示「速查嚴辦」。很快,公安局派警察收繳檔案9000公斤,責令由原經辦人員備資按原價贖回。後來此案不了了之,內情無人知曉。

四川巴縣曾存有大量明清檔案。1927年,國民黨四川政府從巴縣檔案中抽走了很多重要的檔案史料,以後從未歸還。抗日戰爭開始後,日本飛機狂轟濫炸重慶,巴縣政府為躲避空襲,便吩咐人將檔案從縣政府搬至長江南岸樵坪鄉天成寺保存,可惜當時並沒有留下人看守。從那以後一直到解放前夕,從來沒有人對這批檔案過問過,這批檔案只好靜靜地躺在破廟中任憑風雨吹打,霉爛、蟲咬鼠噬不算,當地牧童、乞丐還時常用它作引火材料,還有人偷盜回家。解放前夕,國民黨反動政府派人來從中選出一部分檔案運到了南京,剩下的仍舊被丟在破廟中。

明清檔案蒙難紀實

歸 宿

解放前夕,國民黨政府將史語所、故宮博物院文獻館的部分明清檔案約40萬件運到了台灣。在那兒,檔案受到了良好的保護,並有專人進行整理研究。

解放以後,新中國政府將故宮博物院文獻館改為檔案館,直接歸屬檔案局管理。檔案館將國民黨政府運往北京故宮博物院南京辦事處的明清檔案,分別於1950年、1953年、1958年接收回北京。1954年,檔案館又接收了仍裝在麻袋內、裸置端門的史語所、北京大學、文科研究院及歷史博物館遺存的零散檔案共1694袋又672箱。1953年、1958年、1965年、1975年,又接收了北大、遼寧圖書館、旅大圖書館、歷史博物館的大批明清檔案。1961年、1966年,兩次接收了4000餘卷原國民黨各部局分別保管的清代各部院衙門檔案。1957年,食品工業部鹽務總局移交了天津的清長蘆鹽運使司檔案。1958年,財政部移交了清度支部檔案。1960年,中國銀行移交大清銀行檔案。1965年,外交部移交清外務局檔案……另外,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中央宣傳部、山東省圖書館、原中法大學、廣播事業局、公安局、科學院圖書館等都分別移交了自己所存所藏的一大批檔案,一些收藏檔案個人也紛紛將藏品捐獻。

存在天成寺的巴縣檔案,也於1953年被西南博物院(後改為重慶博物館)的同志發現並運回,1955年劃歸西南大學歷史系整理,1964年又歸入四川省檔案館。

目前,我國現存明清各種檔案約計1000萬件。這批歷盡磨難的檔案,終於得到精心保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解密中國自製飛機幕後故事
朱元璋:手段最狠的反貪皇帝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