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鍊必讀:丹道修鍊的「第一秘竅」

修鍊必讀:丹道修鍊的「第一秘竅」

王沐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談到了丹功四秘竅,其中的第一秘竅就是陰蹺穴。它究竟秘在什麼地方呢?為什麼稱之為第一秘竅?我認為這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

經脈總源

陰蹺穴在經脈上是處於重要位置的。它在兩陰之間,中醫稱為會陰穴,丹道修鍊中稱之為生死根、虛危穴、歸根竅,復命關。因它是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督由會陰而行背,任由會陰而行腹,沖由會陰而行足少陰,此竅一動,三脈皆通。同時它又是奇經八脈的總源,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說:「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惟在陰為先,此脈才動,諸脈皆通」。故稱它「總為經脈造化之源」。因其「上通泥丸,下透湧泉,倘能知此,使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於一身,貫通上下,和氣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裡花開,所謂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為什麼它有這樣的效驗呢?因為它乃是「逐日生之根」,產鉛之地也。」所以此竅為青春活力萌動之處,生殖系統內分泌的源頭。王沐講:「陰蹺以會陰位置為體,以生精採藥為用。」它的重點在動態,靜極之中隨機而動,則具有蓬勃發展之生機。修鍊中,「得之者,身輕體健,容衰返壯,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驗也。」

心性圓明

《天仙道程寶則》講:「圓覺之功,始至洗髓。髓洗則心明,心明覺自圓。」故要得心性圓明,就必須從「涵誰洗髓」入手。「涵」者,沉浸之義。「誰」者,主人翁,即心也,性也。其位在腦,實指真意元神。「洗」之者,水也。水位在腎。《參同契》云:「真人潛深淵」,《易》曰:「潛龍勿用」,是皆指涵誰洗髓之訣。實則指真意元神沉潛于海底腎水之中以洗之也。如此在兩目神光的照顧下,用和氣以薰蒸烹煉,使之處於空虛寂靜的玄況中,從而逐步地使元神去掉雜質,進入潔凈純真的境界。如是「凝神聚氣,念不妄動,一守沖和,無微不燭,久而久之,群陰咸化,國泰民安而身治矣。」所以身心修鍊,必以心性圓明為第一寶則,如此,才能站穩腳跟,天仙之道可次第呈現矣。

庸其蹊徑

泥丸氏講:「庸其蹊徑則內魔不生,外魔束手而丹道坦矣。」「庸」者,平庸無奇之謂。先天大道是:「一無作為,二無奇異」的返本還源之道。在修鍊中循正途而進則不入於旁蹊曲徑。凡有所見聞,均應以「不動」二字付之。因行動中出現的一切見見聞聞均是虛幻之境,心生則種種魔生,心滅則種種魔滅。心若不生,境自無了。如是精體而修,則功日進而無好勝神飛之患,也無見見聞聞之險。所以泥丸氏講:「丹道坦矣。」 其要點為:一、修真之道,不過煉陰還陽而已,陰盡為成,陽純為道。當兩目神光聚存海底則陰遭陽煉,精氣溢身。「陽勝則,陰勝則涼;陽勝則通,陰勝則滯。」身煖氣通,如雲如霧,即丹功正道也。二、「凝神海底,一念默注,勿飛其心,全神注守,通塞痛癢,概置勿顧,生死存亡,悉置度外,如是則萬無內外魔猖獗之患也。」所以「庸其蹊徑」之法,不過是凝神海底,聚煖以烹,不移神他顧而已。

凝神入穴

凝神入穴的關鍵在於一個「凝」字。其具體過程有以下幾步:一、「先以目光注所凝處」;二、「微以意斂真炁氤氳回歸」,而聚氣於氣穴;三、再以「和義寄於其間」,使神注氣穴而火旺;四、然後「撤其機心」,在似照非照、似守非守中,勿忘勿助,「有若存若亡之用」;五、「旋即從事於忘,忘其和斯極,神始凝焉矣。」這個凝神入穴的過程,實質即是由有意而守到無心而照;從知止而定到由定而忘的過程。能定能忘即能聚能凝,所以「凝神入穴則氣穴煖而真火旺矣。真火旺而關辟無魔。」如此修持則丹道有望、聖胎有室,嬰兒得養矣。

端坐習定

泥丸氏曰:端坐習定,乃採取之秘訣。其具體涵義有:

「端」,六時專一之義,寓修道之要。因道以勤修為要,六時專一有勤義寓焉。「綿綿若存,用之不勤」。不勤者,勤也。用之不當,唯勤乃當。勤義即不忘其所守耳。忘其所守則神散而不凝,真火因之而微,真水因之而冷,陰精不化,積成痰飲,遺患無窮。

「坐」者,兩目附土之義,寓行功之訣。修以一意為訣。兩目附土,目之所至,心亦至焉。故附土而一意寓焉。

「習」者,羽趨潛陽,寓得采之義。其要點為:一、陰陽相須,互相制約。」陰無陽則滯,陽無陰則飛,陰陽相須,自然之妙道。」當靜極而動之時,以神入於動之中,久之,群陰自化。這樣陰無滯留之弊,陽無神飛之患。「陽伏陰附」則「煉不虛煉,采非妄采也。」《天仙道程寶則》云:採取一功「唯一習字」。「陽待陰養,陰須陽伏」,此互相制約之道。二、羽趨潛陽,陰附立化。《陰符經》云:「機在目。」目者,心神之光也。黃元吉也認為靜功之要在乎目。「昔人謂人之一身皆是陰,惟有目光獨屬陽。須常常收攝,微微下照,自然陰氣消盡,陽氣常存,猶之太空日照,雲霧自消也。」功中如出現痛、癢、麻、跳、溫、涼、冷、熱……等象,均應「虛我氣機,冥其聞見,心存海底,不起一念,專守下極」。如此,「陰自求耦」,我則加以定守之功,真火益旺,陰得陽烘,油然純活,隨神聚氣於下極,日積月累,群陰咸化,真陽始純,仙道可望矣。

「定」,乃寂然不動之謂,寓受煉之秘。古云:「行存曰受,忘受曰煉。」師授之訣,必存之於心而行之於身,才算是接受了師傳之道。修鍊中,又要不斷地煉習,直到純熟,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使潛意識發揮作用,「忘其所受,那就叫真煉了。

綜上所述:「端坐習定」,不僅寓得采之義,也是修道之要,行動之訣,承受之秘也。

陰蹺種陽

胡海牙老師在《欲保長壽,先補虧損》一文中講了「陰蹺種陽」之訣,其要點為:一、靜坐時,全身放鬆,開始可呼出濁氣一二口,隨即收心神於命門﹙肚臍對面,兩腎中間﹚。不事他顧,專一於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一二小時,如覺兩腰間轆轆跳動不已時,即以意送入陰蹺。既至陰蹺,又覺其中掣掣跳動,嗣更覺渾身通泰,心如迷醉,遍體脈絡皆覺活動,暖融融如坐春風中。我亦不理它,隻身專心致志,將虛靈不昧之神安居其中。如此跳止、凝定,久之則神自化氣,氣自化精也。二、老年人堅持修鍊可填補歷年之虧損,是謂清靜中接命添油之秘訣。「此法不是煉精化氣,鍊氣化神,乃是以神化氣,以氣化精。因為年老體虧之人,身中已無精可煉,故不能不借重此法。」陳攖寧講:神仙家每於陰一穴秘而不宣者,因得此陰種陽之訣,其腎陽立能變弱為強,而陽旺思淫亦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為壽世,今反用及助淫,則貽害於世,故必擇人而後傳之也。此法還可矯正中老年人上實下虛,頭重腳輕之病,符合老子虛心實腹之旨,故為老年人修鍊之要法也。

功境效驗

陰蹺穴乃丹功秘竅,行持之久,其功效可使:神入腎水以純心;平庸無奇能制魔;凝神入穴真火旺;端坐習定陽化陰;陰蹺種陽還童少。它在築基階段可生精補虧,在煉精化氣階段為採藥之處,年邁之人還可接命添油。所以它是命功有為的總樞紐。在丹道修鍊中把它列為第一秘竅,這就不是偶然的了。

閔一得在《管窺編》中談到身心合併時講:「蓋身得心守則身煖,心得身依則心安。身煖心安則修有把握,不覺其勞。此真是下手第一著妙訣,而又是徹始徹終不舍之恆法,久而久之,始得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也。」神入氣穴則氣穴煖而真火旺,身煖則心安,故能長期堅持而不覺其勞。「久坐必有禪」,由此可進入較深的煉功層次了。

陰陽相須之訣,在功境中表現出來就是:陰陽交媾,如磁吸鐵,神氣相戀,妙合而凝。久之,口中自然生出一種甘津,清涼爽口,異乎尋常。此因身中團聚三熱力,薰蒸下焦水氣,循經絡而上升,至口中遂化為甘津。此津由鍊氣而生與常津不同,吞入腹中大有補益。所以,曹文逸稱之為「神水」,並明確指出:「資生一節由真氣」。人身若沒有真氣,神水就不免乾枯。試歡病重之人,若舌卷、齒槁、津涸、液干者,必死無疑。所以,陳攖寧強調:「早留真液渡衰殘」。也就是要留得住神水,才可維持生命,渡濟衰殘。

老年人若到精氣枯竭之時,就得用陰蹺種陽之訣。煉之可由神化氣,由氣化精,待精氣充足之時,自有「活子時」到來,使腎陽由弱變強,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定守陰蹺就能全面體現白祖:「開乾、閉巽、塞艮、留坤」八字丹經的運用。「開乾」是百會有暢通感,真炁可直達天門。「閉巽」,鼻口呼吸乃巽風出入之門,閉之,形成真息即「口鼻之氣微而若無,內之橐龠自吹自鼓」。黃元吉講:「何謂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揚揚,旋轉不已者是」。「塞艮」,艮者,地戶,即人之肛門、穀道是也。因神守陰蹺、真炁就會隨神聚於陰蹺,為了不讓其從穀道泄漏,故要塞之,如忍大便然。」「留坤」,坤者,腹也。留者,存之也。這裡指兩目神光存留海底則陰精陰氣趨之而得神光以化之。修鍊中運用此訣有上沖之天,下達之淵的景象。因尻脈流於一身,可上通泥丸、下透湧泉,從而達到「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丹道探索 的精彩文章:

修鍊口訣為什麼不肯輕傳?師父給了這十四條!
別老想著學高級功法,先檢驗下你的築基達標沒有?

TAG:丹道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