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禪究竟是不是一個「昏君」?

劉禪究竟是不是一個「昏君」?

季我努學社

整理出版中國近代史料,傳播歷史知識

作者: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雷曉凡

今天我們都以蜀漢後主劉禪作為昏庸君主的代名詞,歷史上也的確有不少關於劉禪的「負面」故事和消極評價。那麼,真實的劉禪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皇帝?筆者就來為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述評。

劉禪

蜀漢後主劉禪(公元207—271),字公嗣,又字升之,還有一個更廣為人知的小字叫做阿斗。夷陵之戰後,蜀漢政權元氣大傷,漢昭烈帝劉備不久託孤,將國政託付諸葛亮,劉禪遂接替父親帝位,於章武三年(公元223)五月在成都繼位,改年號為建興「。自此,隨著領導人物的更迭,蜀漢政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劉禪在位前期有諸葛亮等賢臣的輔佐,蜀漢政局在三國之中最為稱道。但好景不長,在那樣一個人治主導的傳統社會,一位偉大人物的謝幕也往往預示著一個興盛時代的褪去。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後,蜀漢進入一個轉折時代:這一時期雖然有蔣琬等輔政蜀漢國勢並沒有立即衰頹,但蜀漢內部原本就很激烈的派系鬥爭由於諸葛亮的逝去而日益嚴重,蔣琬等人沒有協同調和的能力與手腕,又由於意見不合而使得矛盾突出。恰在此時劉禪又親信黃皓等人,導致內官專權,外朝群臣驚懼不已,這令蜀漢的政局走向了惡化的道路。

武侯祠中的諸葛亮

在這裡我們需要剖析一個劉禪這個人,劉禪在位四十一年,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近代以來就有一些學者指出其實劉禪是一位賢能君主,此觀點最大的證據就是劉禪在位幾十年卻無任何大亂,並且穩住內朝。從個人表現來看,「樂不思蜀」的典故也並不能代表劉禪無能,極有可能是對於文武百官的一種嘲諷。

三國鼎立

在我看來,劉禪當然不是一位傑出君王,應該算是一個典型的守成之君,沒有開拓進取的雄心壯志和雄才大略,但是在位初期信任諸葛亮,沒有過多地對政務插手,做到了「垂拱而治」。後期寵信內官,這個則是中國古代王朝中期帝王的「通病」。不過由於時機問題,劉禪生長的環境不是大一統王朝的承平時代,而是分裂割據的逐鹿時期,他的對手都太過強悍。至於說劉禪大智若愚,則恐怕是強行翻案不足為證。李特說:「劉禪有如此江山而降於人,豈非庸才?」綜上所述,劉禪應該不是「昏君」,而是「庸君」。

華 興 春 秋

小編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施祺 楊培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學社 的精彩文章:

明武宗南巡是為了遊玩嗎?
如果東郭先生知道中山狼會忘恩負義,還會救它嗎?

TAG:季我努學社 |